1936年6月19日日食
1936年6月19日日食 | |
---|---|
日食类型 | |
性质 | 日全食 |
伽玛 | 0.5389 |
食分 | 1.0329 |
食甚(定义) | |
持续时间 | 2分31.4秒 |
位置 | 苏联伊尔库茨克州尼日涅利姆县东南部 |
坐标 | 56°7.9′N 104°42.5′E / 56.1317°N 104.7083°E |
日食带宽度 | 132.2公里 |
时间(UTC) | |
食甚 | 5:20:07.4 |
参考 | |
沙罗周期 | 126(72次中的第43次) |
这次日食已经结束(更新) |
1936年6月19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发生于1936年6月19日(北美洲北部的部分日偏食区域为6月18日)。新月当天(即朔日),地球上观测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离极小,此时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点附近,穿过太阳和地球之间,与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线,则会出现日食。月球本影接触地表而使该区域完全得不到阳光,就会形成日全食,同时在本影两侧数千公里的半影范围内遮挡部分阳光,形成日偏食。[1]此次日全食经过了希腊、土耳其、苏联、中国和日本,日偏食则覆盖了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区域及周边部分地区[2],苏联和日本等国境内均有本国及外国科学家做了观测,而由于中国的日全食出现区域远在边疆,且处于当时被满洲国控制的区域,所以中国科学家并未在国内观测,而前往苏联和日本观测。
日食概况
[编辑]出现区域
[编辑]意大利与利比亚之间的地中海海域最先看到日全食,然后月球本影经过希腊,跨过爱琴海后穿过土耳其,再斜穿黑海进入苏联,向东贯穿苏联领土(今俄罗斯联邦和哈萨克斯坦部分),在伊尔库茨克州尼日涅利姆县东南部达到最大食分。随后本影向东南移动,在中苏边境地区两次划过中国东北地区,又跨越日本海,经过日本北海道,最终结束于西北夏威夷群岛库里环礁西南约370公里、紧挨国际日期变更线西侧的北太平洋洋面。全食带均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在6月19日看到日全食或日环食。
本影经过的陆地包括:
- 希腊:覆盖了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阿提卡半岛南部、优卑亚岛东南部、基克拉泽斯群岛北部、莱斯沃斯岛南部至希俄斯岛之间的北爱琴海诸岛,其中雅典处于全食带北缘,市区东南部能看见全食,是此次全食带涉及的唯一首都;
- 土耳其:伊兹密尔省北部、马尼萨省北部、巴勒克埃西尔省中南部、屈塔希亚省西北部、布尔萨省除西北角外的大部、亚洛瓦省东南部、比莱吉克省除东南部外的大部、科贾埃利省中南部、萨卡里亚省除西北角外的大部、博卢省北部、博卢省北部、迪兹杰省、宗古尔达克省、卡拉比克省中北部、巴尔滕省、卡斯塔莫努省北部、锡诺普省西北角;
- 苏联:自西向东经过俄罗斯的亚速海-黑海边疆区中部偏南(今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中部偏南、阿迪格共和国中北部、罗斯托夫州东南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西北部、卡尔梅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今卡尔梅克共和国)中部偏北、阿斯特拉罕州中部偏北,哈萨克斯坦的阿特劳州西北角、西哈萨克斯坦州东南部、阿克托贝州西北角,俄罗斯的奥伦堡州东部、巴什基尔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今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南端、车里雅宾斯克州南端,哈萨克斯坦的库斯塔奈州北部、北哈萨克斯坦州中北部,俄罗斯的鄂木斯克州南部、新西伯利亚州中部偏北、托木斯克州南部、科麦罗沃州北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南部、伊尔库茨克州中部、赤塔州中部(今属外贝加尔边疆区)、阿穆尔州南部、犹太自治州北部、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南部、滨海边疆区东北部,其中最大食分位于伊尔库茨克州尼日涅利姆县东南部;
- 中国:本影第一次入境经过其时由满洲国控制的兴安北省北端、黑河省北部、兴安东省北端、龙江省北端(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端和黑龙江省西北部),第二次入境擦过三江省东北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今黑龙江省东北端);
- 大日本帝国:覆盖了桦太厅的海马岛(即今俄罗斯莫涅龙岛),以及北海道北部,含礼文岛、利尻岛和今俄罗斯控制的国后岛南部、齿舞群岛。[3][4]
除了上述狭窄的全食带内能看到日全食之外,月球半影覆盖范围内都能看到日偏食,包括除伊比利亚半岛外的欧洲大部、非洲北部、除南部外的亚洲大部、北美洲北部和太平洋西北部诸岛屿。
月球在其轨道上自西向东转动,发生日食时,月球在地球表面的阴影也大多自西向东移动,而从地球上看,太阳的西侧先被月球遮掩,然后逐渐向东。但此次日食发生在北半球的夏季,地轴北端向太阳方向倾斜,月球半影北端经过了晨昏圈最北端附近的区域,因而在冰岛、格陵兰、加拿大北部等被半影覆盖、看到日偏食的区域内,月影在地表自东向西移动,地面上看到的太阳东侧最先被月球遮掩。全食带及多数偏食区域内的日食都发生在6月19日,而北美洲西北部的部分地区在6月18日看到日偏食,更有加拿大东北部处于极昼的部分地区的日偏食在6月18日子夜前不久开始,在6月19日凌晨结束。[2][5]
基本参数
[编辑]- 类型:日全食
- 食甚中心处(位于苏联伊尔库茨克州尼日涅利姆县东南部)资料:
- 时间:1936年6月19日5:20:07.4
- 地点:56°7.9′N 104°42.5′E / 56.1317°N 104.7083°E
- 食分:1.0329(全食带内最大)
- 日全食持续时间:2分31.4秒
观测
[编辑]地球绕太阳、月球绕地球公转及月球交点的移动均有规律,只要数据足够准确,就能够精确计算出过去及将来的日食,也能为日食观测提前做准备。日全食发生时,在月球本影区域内,月球完全遮蔽了太阳的光球部分,在短暂的时间内出现类似黑夜的景象。比光球暗得多、平时无法看见的色球、日冕和日珥都在此时出现,在日冕仪发明之前,这是研究太阳大气的唯一机会,因此日全食观测以此为重点。而在本影以外数千公里的半影区域内,月球只遮挡了部分阳光,发生日偏食,并未形成类似黑夜的景象,能看到的只是太阳形状有所残缺,色球、日冕和日珥等光球以外的部分仍然无法看到。[1]
苏联
[编辑]除了只有在人烟稀少的北冰洋沿岸才能看见的1927年6月29日的日全食,这是苏联成立以来第一次能在境内看到的日全食(上一次在1914年)。共有28支苏联国内的观测队(包括17支天文观测队和11支地球物理观测队)[6]和来自法国、英国、美国、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瑞典、荷兰、中国、日本、波兰的12支国际观测队在苏联境内观测。[7]队伍中共有370名天文学家,为了向其中70名外国人提供便利,联共(布)中央出台政策,将铁路和水路交通费用降低50%。[8]苏联科学院成立了特别委员会,为此次日食准备了2年。政府则在1934、1935、1936年分别募集了6万、36.5万、40万卢布。列宁格勒天文研究所的专家制造了6台直径100毫米、焦距5米的日冕仪,配备给普尔科沃天文台、斯腾伯格天文研究所、全联盟天文与大地协会莫斯科分会、哈尔科夫国立大学天文研究所、瓦西里·巴甫洛维奇·恩格尔哈特天文台和乌卢格别克天文研究所。除地面观测外,科学家还用气球[9]和飞机[10]做了观测。
其中,普尔科沃天文台及其锡梅伊兹分台(今克里米亚天文台)共派出了3支观测队。第一支由苏联科学院日食观测特别委员会主席博里斯·佩特罗维奇·格拉西莫夫带领,前往奥伦堡州阿克布拉克,研究色球层和日珥;第二支由加夫里尔·阿德里亚诺维奇·季霍夫带领,前往奥伦堡州萨拉;第三支由因诺肯季·安德列耶维奇·巴拉诺夫斯基带领,前往鄂木斯克,研究日冕。斯腾伯格天文研究所的观测队前往古比雪夫卡(今阿穆尔州别洛戈尔斯克)郊外的村庄博奇卡廖夫(Бочкарёв),研究色球和日冕的光谱、日冕的偏振以及相对论提出的光在引力场弯曲的现象。哈尔科夫天文台的观测队由尼科莱·帕夫洛维奇·巴拉巴绍夫带领,前往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别洛列琴斯克,研究日冕的光度、偏振及色球光谱。乔治亚国家天文物理台的观测队研究日冕辐射。全联盟天文与大地协会莫斯科分会的观测队做了标准日冕仪观测,并带领了全国的业馀观测。瓦西里·巴甫洛维奇·恩格尔哈特天文台的观测队前往库斯塔奈州,用衍射光栅研究日冕的可见光谱,并用标准日冕仪拍摄了日冕照片。[11][12]
唐纳德·霍华德·门泽尔带领24人的美国观测队与普尔科沃天文台的观测队偕同前往阿克布拉克,而焦尔焦·阿贝蒂带领的意大利阿切特里天文台的4名天文学家则与普尔科沃天文台的另一支观测队偕同前往萨拉。[6]
日本
[编辑]日本国内向北海道派了20支天文学观测队和18支地球物理学观测队,此外还有英国、美国、印度、中国、捷克、波兰的观测队也前往北海道,结果成败不一。枝幸郡的海滨村庄枝幸村在1896年8月9日也曾有过一次日全食,接待过许多外国科学家,因此尽管交通不太便利,仍有京都大学大学院理学研究科附属花山天文台和中国的观测队选择该地。[13]
中国
[编辑]1934年11月,紫金山天文台建成不久,天文学家高鲁发起组织了中国日食观测委员会,筹备1936年和1941年的两次日全食观测(此后1943年虽也有日全食经过中国东北地区、苏联和日本,但中国并无观测计划,亦无实际观测活动)。委员会由蔡元培任会长,高鲁任秘书长,设在天文研究所内。筹备期间先后向政府请求拨款3万,又从英法美庚款委员会获12万补助。此次日全食虽然也经过中国,但位于东北的中苏边境,较为偏远,且其时当地已被满洲国控制,最终派了2支观测队出国观测。这是中国科学观测队首次前往国外观测。
其中一支观测队仅有张钰哲、李珩两人,前往苏联西伯利亚,最初计划去天气条件较好的奥伦堡州,但受天气和时间所限最终选择伯力。二人于5月31日从上海乘轮船先到日本,后转乘火车到敦贺市再乘船,于6月9日到苏联海参崴,停留2天后于6月11日乘国际列车抵达伯力。观测队的目标包括摄取日冕影像、测定日食时刻,并将全食时天空的暗黑程度与薄暮天色相对比。日全食当天,尽管早晨和中午均为晴天,但下午日食期间均被云层遮挡,傍晚还下了暴雨,观测未获成功。
另一支观测队由余青松带领陈遵妫、邹仪新、魏学仁、沈璿、冯简共6人,前往日本北海道。观测队于6月3日从南京启程,6月8日夜晚到东京,次日前往北海道,于6月11日中午抵达枝幸村。当地恰好在1896年8月9日也曾有过一次日全食,接待过许多外国科学家。观测队的目标包括摄取日冕影像、摄取电影以向公众放映,并为1941年的日全食观测积累经验。日食当天最初有云,但太阳在食既之前露出云层,最终成功摄取3枚普通日冕影像、1枚紫外线片日冕影像及3组电影。
此次南京只能看到日偏食,尽管观测价值不大,留在南京的高平子和李铭忠仍记录了日食的时刻,以检验此前计算的准确度。[13][14]
轶闻
[编辑]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逝世于1936年6月18日,此次日食恰在其后一天发生。葬礼那天,《真理报》刊登了米哈伊尔·阿尔卡季耶维奇·斯韦特洛夫献给高尔基的诗歌,其中写道:“失落的暮色伴随著日食……”[15]
相关的日食
[编辑]1935-1938年的日食
[编辑]月球交替位于相对的月球交点时,以半个交点年(食年),即约177天又4小时间隔出现下列日食。
注:1935年2月3日和1935年7月30日的日偏食属于上一组交点年系列。
升交点 | 降交点 | |||
---|---|---|---|---|
沙罗周期 | 地图 | 沙罗周期 | 地图 | |
111 | 1935年1月5日 偏食(南) |
116 | 1935年6月30日 偏食(北) | |
121 | 1935年12月25日 环食 |
126 | 1936年6月19日 全食 | |
131 | 1936年12月13日 环食 |
136 | 1937年6月8日 全食 | |
141 | 1937年12月2日 环食 |
146 | 1938年5月29日 全食 | |
151 | 1938年11月21日 偏食(北) |
沙罗周期
[编辑]沙罗周期长度为18年11天。本次日食属于沙罗周期126,共包含72次日食,依次为1179年3月10日至1305年5月24日的8次日偏食、1323年6月4日至1810年4月4日的28次日环食、1828年4月14日至1864年5月6日的3次全环食(亦称混合食)、1882年5月17日至2044年8月23日的10次日全食、2062年9月3日至2459年5月3日的23次日偏食,总共历时1280.14年。其中最长的全食发生于1972年7月10日,共持续了2分36秒。[16]
下表列举了1901年至2100年间发生的属于该周期的日食,是第39至49次:
39 | 40 | 41 |
---|---|---|
1918年6月8日 |
1936年6月19日 |
1954年6月30日 |
42 | 43 | 44 |
1972年7月10日 |
1990年7月22日 |
2008年8月1日 |
45 | 46 | 47 |
2026年8月12日 |
2044年8月23日 |
2062年9月3日 |
48 | 49 | |
2080年9月13日 |
2098年9月25日 |
资料来源
[编辑]- ^ 1.0 1.1 樊忠玉. 日(月)食. 中国天文科普网. [2015-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17).
- ^ 2.0 2.1 Fred Espenak. Total Solar Eclipse of 1936 Jun 19. NASA Eclipse Web Site. [2015-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英文)
- ^ Fred Espenak. Total Solar Eclipse of 1936 Jun 19 - Google Maps and Solar Eclipse Paths. NASA Eclipse Web Site. [2015-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英文)
- ^ Xavier M. Jubier. Eclipse Totale de Soleil du 19 juin 1936 - Cartographie Interactive Google (1936 June 19 Total Solar Eclipse - Interactive Google Map). [2016-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29).(法文)(英文)
- ^ Fred Espenak. Catalog of Solar Eclipses (1901 to 2000). NASA Eclipse Web Site. [2013-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29).(英文)
- ^ 6.0 6.1 М. Н. Гневышев. Свершения и тревоги Пулкова (Страницы воспоминаний)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Историко-астрономически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 М., 1983. — Вып. 21. — С. 342—368.(俄文)
- ^ Сергей Беляков. Солнечные затмения на страницах ивановской газеты «Рабочий край». Естественнонаучный музейно-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ый центр «Ивановский музей камня». 2012 [2014-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8).(俄文)
- ^ О приезде в СССР иностранных астрономических экспедиций для наблюдения солнечного затмени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Протокол заседания Политбюро № 38, 3 апреля 1936 г. / В кн.: АКАДЕМИЯ НАУК В РЕШЕНИЯХ ПОЛИТБЮРО ЦК РКП(б)-ВКП(б)-КПСС. 1922—1991/ 1922—1952. М.: РОССПЭН, 2000. — 592 с. — Тир. 2000 экз. — Сост. В. Д. Есаков.(俄文)
- ^ Субстратостат над Омском // Омская правда. — 21 июня 1936 года.(俄文)
- ^ К. П. Станюкович. Подъем на самолете для наблюдения полного солнечного затмения 19 июня 1936 г./ Мироведение. — 1936. — Т.25. — № 5. — С. 22—25. (俄文)
- ^ Б. П. Герасимович. О подготовке к наблюдениям полного солнечного затмения 19 июня 1936 г.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Вестник АН СССР. — № 9. — 1935. — С. 1—16.(俄文)
- ^ Полное солнечное затмение 19 июня 1936 года. [2015-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09).(俄文)
- ^ 13.0 13.1 江晓原、吴燕. 紫金山天文台史 (PDF). 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4-01. ISBN 7-81028-974-8.[失效链接]
- ^ 《新闻调查》 19970314 寻踪日全食. 央视网. [2015-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0).
- ^ Лазарь Шерешевский. Затмение и прояснение. Дружба Народов. 2002 [2015-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7).
И затмению Солнца сопутствует сумрак утраты…
(俄文) - ^ Espenak, Fred. Saros Series 126. NASA Eclipse Web Site (英语).
外部链接
[编辑]- NASA日食专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 可见区域图和时间统计:由弗雷德·埃斯佩纳克做出的日食预报,NASA/GSFC
- Google地图显示的日全食和日偏食范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法文)(英文)
- 1936年6月19日的日全食图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俄文)
- 哈萨克斯坦的全食带地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俄文)
| |||||
上一次日食: 1935年12月25日日食 (日环食) |
1936年6月19日日食 (日全食) |
下一次日食: 1936年12月13日日食 (日环食) | |||
上一次日全食: 1934年2月14日日食 |
下一次日全食: 1937年6月8日日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