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第一吉田丸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第一吉田丸
概觀
擁有國 日本
擁有者山下汽船
母港橫濱港/神奈川縣
製造廠淺野造船所
動工1917年8月7日
下水1918年12月18日[1]
服役1919年1月30日[2]
結局1944年4月26日被魚雷擊沉
技術數據
排水量
  • 總噸位:5,425噸[1]
  • 淨重:3,385噸[1]
  • 載貨重量:8,909噸[1]
  • 排水量:11,560噸[1]
全長121,92米[1]
全寬16.15米[1]
吃水[1]
動力
最高速度14.2節[1]
續航距離10節航速下,13,500海里[1]
乘員41名[1]
其它1941年10月10日被徵用

「第一吉田丸」(日語:第一吉田丸)是1919年在日本淺野造船所日語浅野造船所竣工,由山下汽船擁有並運營的一艘貨船太平洋戰爭時期,這艘船被日本陸軍徵用,1944年加入竹一船團後被美國海軍潛艇擊沉,造成2500多人死亡。

建造

[編輯]

本船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船舶特別需求中,由位於橫濱市鶴見的淺野造船所建造的。它是淺野造船所內載貨重量8500噸級,稱為B型船的一種貨物船[a]。其基本結構是當時貨物船普遍採用的三島型(建有船艏樓、中央樓和船艉樓的船體),船體中央配置了一座船橋和一根煙囪。主輪機為神戶制鋼所製造的三脹往復式發動機,主鍋爐為石川島造船所製造的燃鍋爐[1]

這種B型船的設計略小於「白鹿丸」為首艘船的大型貨船(11500載重噸級),淺野造船廠當時將其稱為A型船。A型船因其適合軍事運輸而被出口,而B型船則受到普通船運公司的好評[4]。為此,淺野造船所在四年內開工建造了包括本船在內的23艘同型船,浦賀船渠也建造了同型船「香洋丸」。然而在同型船還在建造期間,隨着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對船舶的需求也急劇下降,海運和造船行業隨之陷入不景氣。由於這一原因,淺野造船所建造的第24艘同型船「壽洋丸」的建造進展緩慢,耗時5年5個月才完成。此外,許多船隻成為過剩庫存,其中10艘同型船被淺野造船所的關聯公司東洋汽船日語東洋汽船接收[5]。剩餘不少同型船也被國際汽船英語国際汽船接收,以運營這些過剩的船舶[6]

營運

[編輯]

竣工後的「第一吉田丸」由山下汽船作為船主運營。山下汽船和其他的日本船運公司不同,通常並不長期保有旗下運營的船隻。例如在1903年到1933年期間,這家公司旗下所有51艘船中,有27艘在籍期間不超過5年就被放出。然而第一吉田丸在山下汽船旗下長達24年3個月。[7]

太平洋戰爭時,「第一吉田丸」被日本陸軍徵用,成為軍隊物資運輸船。1944年4月,「第一吉田丸」加入了從中國大陸運輸兵力和物資以增援哈馬黑拉島守備隊的重要運輸船團——竹一船團。在船團中,「第一吉田丸」負責運輸第32師團步兵第210聯隊日語歩兵第210連隊主力等約3500人。然而,同年4月26日上午3時45分,在從上海前往中途停靠地馬尼拉的航行中,本船在呂宋島附近(北緯18度06分,東經119度40分)遭到美國海軍潛艇「鰹魚」號英語USS Jack (SS-259)發動襲擊,在命中兩枚魚雷後不久就沉沒了[8]。隨船步兵第210聯隊,自聯隊長小池安正大佐以下2586人陣亡[9][b]。根據大內健二的統計,包括船員和船舶炮兵在內,死亡人數達2651人,在太平洋戰爭中日本運輸船損失人數排名第9[14]

腳註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雖然這種船總噸位約為5400噸,但為辰馬汽船日語辰馬汽船建造的「吳羽丸」(呉羽丸)總噸位為5809噸,稍微大一些[3]
  2. ^ 根據陸軍運輸部在戰後編制的《船舶輸送間に於ける遭難部隊資料(陸軍)》,乘船者(戰死者)的詳細情況如下:步兵第210聯隊:2906人(其中2155人陣亡)、野炮兵第32聯隊第2大隊:301人(其中241人陣亡)、工兵第32聯隊第1中隊:120人(其中104人陣亡)、輜重兵第32聯隊第1中隊:70人(其中46人陣亡)、第32師團第1野戰醫院部分人員:30人(其中26人陣亡)、第32師團通信隊部分人員:16人(全部16人陣亡),總計3446人(其中2586人陣亡)[9]。然而,不同資料來源對於「第一吉田丸」犧牲的人數各有不同,部分來源指出整船全數喪生[10]。但戦史叢書『大本営陸軍部〈8〉』記載步兵第210聯隊2573名官兵死亡(包括聯隊指揮官),僅751名得救[11]。而戦史叢書『南西方面海軍作戦』則記載有2155名官兵死亡,751名官兵倖存[12]小詹姆斯·懷斯英語James E. Wise, Jr和斯科特·巴朗(Scott Baron)則指死亡人數在900人以上[13]

引注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運輸通信省海運総局 (1943),第369頁,內地在籍船の部.
  2. ^ 松井邦夫 (2006),第80頁.
  3. ^ 松井邦夫 (2006),第115頁.
  4. ^ 淺野造船所 (1935),第34-35頁.
  5. ^ 松井邦夫 (2006),第133、138-139頁.
  6. ^ 淺野造船所 (1935),第91-92頁.
  7. ^ 松井邦夫 (2006),第72、80頁.
  8. ^ Cressman (1999).
  9. ^ 9.0 9.1 陸軍運輸部殘務整理部 (1948),第21頁.
  10. ^ Blair (2001),第623頁.
  11. ^ 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 (1974),第354-356頁,西部カロリン及び豪北方面陸軍兵力展開狀況.
  12. ^ 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 (1972),第401頁.
  13. ^ Wise & Baron (2003),第211頁.
  14. ^ 大內健二 (2004),第339頁.

參考書目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