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軍談判會議
裁軍談判會議(英語:Conference on Disarmament,英文縮寫CD),又稱「日內瓦裁軍談判會議」,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全球性多邊裁軍談判機構[1]。
簡介
[編輯]裁軍談判會議的前身是1962年成立的「18國裁軍委員會」。1969年7月,18國裁軍委員會的成員國增加到26個,改稱「裁軍委員會會議」。1975年3月,成員國增加到31個。1978年改稱「裁軍談判委員會」,成員國增加到41個。1984年改稱「裁軍談判會議」(中文簡稱「裁談會」)。截至1999年8月5日,裁軍談判會議有66個成員國[1]。
裁軍談判會議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每年召開三期會議,第一期約為10周,後兩期各為7周[1]。
裁軍談判會議的主要議題包括: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停止核軍備競賽、核裁軍、防止核戰爭、禁止生產核分裂材料、無核國家的安全保證、防止外空軍備競賽、軍備透明、控制殺傷人員地雷等等[1]。
裁軍談判會議並非聯合國直屬機構,但和聯合國聯繫密切。裁軍談判會議獨立通過議程,但是在通過議程的時候要考慮聯合國大會的建議,並且每年向聯合國大會提交工作報告。裁軍談判會議採用協商一致的原則通過決定。會議形式分為兩種:全體會議、非正式會議。裁軍談判會議下設特別委員會和專家組等等。裁軍談判會議主席由各成員國依照國名的英文首字母順序逐月輪流出任[1]。
裁軍談判會議成員國分為:西方集團、東歐集團、不結盟國家集團(又稱21國集團),中國則是不參加任何集團的獨立的一方。各集團由集團的協調員組織集團成員國開展內部磋商,有時會以集團的名義提出建議或者工作文件[1]。
在20世紀,裁軍談判會議及其前身先後通過談判達成《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等一系列國際條約。但從1998年開始,裁軍談判會議的主要工作陷入長期停滯,甚至連年度工作計劃都無法達成一致[2]。其原因是各成員國對於談判的優先項目無法達成共識[3]。代表無核國家的21國集團要求設特設委員會以談判核裁軍問題,而美國則堅持要求就「禁止生產用於核武器及爆炸裝置的裂變材料條約」(簡稱「禁產條約」)談判,同時拒絕就「核裁軍」和「防止外空軍備競賽」等議題談判[4]。2009年5月29日,裁軍談判會議召開全體會議,各成員一致採納2009年工作計劃,根據該工作計劃,裁軍談判會議將成立削減核武器、「禁產公約」談判、防止外空軍備競賽等工作組。當天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發表聲明,歡迎裁軍談判會議確定2009年工作計劃,並表示這是12年來裁軍談判會議第一次能就戰略武器和不擴散核武器問題開展談判及實質性討論[2]。但隨後從2010年起又陷入僵局[5][3]。
成員國
[編輯]裁軍談判會議現有65個成員國,其中包括了全部已知的核國家[6]。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裁军谈判会议. 中華人民共和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 2009-11-04.
- ^ 2.0 2.1 裁军谈判会议打破12年僵局 今年工作计划确定. 新浪. 2009-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2).
- ^ 3.0 3.1 潘基文敦促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打破僵局 在无为中有所作为. 聯合國新聞. 2014-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2).
- ^ 国际裁军谈判裹足不前. 人民網. 2000-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9).
- ^ 裁军谈判会议:为“老问题”寻找“新答案”. 新華網. 2010-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2).
- ^ Disarmament: Member States. United Nations Office at Geneva. [2007-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