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朱繡 (民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朱繡
出生1884年
 大清甘肅省西寧府丹噶爾廳
逝世1928年7月25日
 中華民國青海省樂都縣老鴉峽
職業中華民國政治活動家、民族教育家

朱繡(1884年—1928年7月25日),又名朱義山[1] ,字錦屏青海省湟源人,馬麒幕僚,為民國時期的政治活動家、民族教育家[2]

生平

[編輯]

出生製作藏靴的商人家,排行第三,父親去世後,朱繡為謀求生計,於1901年赴西寧乾泰茂商行作學徒,能說蒙語藏語[3][4]

辛亥革命爆發後,西寧鎮總兵馬麒為擴充勢力,廣招人才。西寧道道尹黎丹為馬麒幕賓,一天到道尹公署對門的乾泰茂商行購貨,看見朱繡手邊有多種進步書刊,就與之交談。之後黎丹擢朱繡為道尹公署隨員。[3]

1915年至1916年,朱繡以道署參議會參議員的身份,到蘭州西安洛陽北平南京上海等城市參觀考察,實地調查。回青後,偕同黎丹、周希武等人奔走呼籲,很快在青海掀起開辦新式教育的熱潮,在西寧創辦蒙番師範學校,親自授課。[3]

朱繡又任甘肅省立師範等校校長,並與周希武等組成「西寧道署新學制研究聯合會」,改革學制,廢除讀經,加授實用教材,推廣義務教育和社會教育,並在湟源籌資興建青海第一所完整的高等小學,動員湟源紳商李耀庭捐銀一萬兩為教育基金,並鼓勵其他富商大戶投資興學。[3]

赴拉薩談判

[編輯]

1919年8月,北洋政府電咨甘肅軍張廣建,速派代表團進藏與達賴協商西姆拉會議引發的問題,黎丹保薦朱繡出任談判特使,並經北京同意,委派朱繡為甘肅省督軍公署參事,張廣建委為甘督軍公署參軍,加入甘督軍公署軍事諮議李仲蓮領導的[5]、青海紅教領袖古浪倉活佛及玉樹拉布尖貢倉活佛組成甘肅政務代表團,由西寧啟行,經湟源、渡黃河、登崑崙、越怒江,於同年十一月到達拉薩,直接與第十三世達賴第九世班禪及三大寺首腦直接會面。這是北洋政府自辛亥革命以來近十年間,第一次派員進入西藏。朱繡使者團經五個月說服達賴等上層人士正式表示傾心內向。1920年4月,朱等一行啟程離藏。[6][7][1]

朱繡在西藏談判時,收集西藏六十年來的外事與內政方面的重要檔案資料,寫成《西藏調查記》,後改名《西藏六十年大事記》[4]

拉攏各勢力

[編輯]

西藏之行後,朱繡在馬麒幕府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當時西北地區,正在爭奪甘肅,有人提出「甘人治甘」之說,於是馬麒與新任甘督陸洪濤之間形同水火,但馬麒在陸之下為鎮守使,難與陸洪濤相爭衡,便派朱繡前往寧夏勸說馬福祥共同反陸。但因同床異夢,未有頭緒。[3]

陸馬矛盾日益加深。1923年,馬麒乘吳佩孚五十大壽之機特派朱繡攜帶珍貴禮品到達北京,與在京的韓海容一同前往洛陽拜見吳佩孚,主要目的在要求吳佩孚建議北京曹錕政府,將甘邊寧海使署,升格為甘邊寧海護軍使署,仍由馬麒任護軍使,並請求將青海劃為特別行政區,正式脫離甘肅而獨立。[3]

拜見中,朱繡呈交親自編寫的《經營青海意見書》,又當面陳述開墾、設官、興學和練兵的中心內容,提出開發青海,兼顧西藏,以鞏固西南國防的意見,以資打動吳佩孚,但吳迄未正式表態。不久馮玉祥將曹錕趕下台,吳佩孚亦兵敗下野。朱繡的奔走也付諸東流。[3]

1925年,馬麒又派朱繡為青海蒙藏代表,與朱霽青趙從懿寧海士祁中道祁增壽吳世珍等各族各界代表,前往北京出席北洋政府執政段祺瑞召開的善後會議。會後,段祺瑞委任朱繡為青海墾務局會辦。為利用馬麒,始任命馬麒為甘邊寧海護軍使。他雖一再向馮玉祥活動,劃青海為特別行政區一事,卻未成功,但這次朱繡又結識馬寅初許世英等名士,並晉謁病中的孫中山[3]

朱繡生性耿直,知無不言,且目無下塵。某次去北京辦事,馬麒令外甥馬佐協商辦理,朱繡以其庸碌之輩而鄙視之,遇事不與理睬,且時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辭,拒人勸告。[1]

在替馬麒奔走內地之間,朱繡以兼任湟源皮毛局局長之便,向天津販運皮毛獲得巨利。善後會議之後,即用所獲利潤,南下江浙,順道至南通參觀,與民初實業家張謇之子張孝若結識,還購置大批化學物理實驗儀器及圖書標本,帶回青海。[3]

1926年朱繡返青後,立即建議馬麒仿南通辦法,辦實業和教育,又乘擔任懇務局會辦之便,推廣墾務,主張改土歸流,最先發起組織「西北問題研究會」。[3]

支持馮軍入青

[編輯]

1926年馮玉祥五原誓師,率國民軍西進,其部屬劉郁芬已進駐蘭州。馬麒坐立不安,於1927年初匆匆召開會議。出席的有黎丹、朱繡、李迺、周希武等。會議結果,黎丹、李迺棻指出應接受國民軍的改編,保存實力,以圖將來。周希武著重指出:「南北大局未定,宜養精蓄銳,切勿輕舉妄動,一著失,全盤皆失。」朱繡說:「寧海軍雖有若干營,各營並不滿額,即使滿額,也不過是以卵擊石,自不量力。今日之事,稱降而外,安有出路?」,這些言行引起馬麒等人的不滿,尤其是少壯軍人皆願以死拒馮玉祥,埋下朱繡、周希武其後被殺的死因。[8]

馬麒一面表示擁護馮軍,一面唆使族侄馬仲英從河州發難,掀起河湟事變,藉以反馮。同年,寧海蒙番師範學校改名為籌邊學校,朱繡兼任校長,講授邊事。[3]

1928年7月25日,馬麒委任朱繡為首,率周希武、基生蘭、趙從懿、蔡占延組成青海代表團,前往蘭州與劉郁芬商談擁馮玉祥入青事宜。在西寧周家泉送行時,朱繡還為此指斥少壯軍官。他們等分乘馱轎就道,並帶兵一排護送,途經樂都縣老鴉峽時,馬麒藉口禮拜,暫時滯留不前。朱繡等人及護兵人馬依然前行,至峽內蓮花台,下轎小息後,朱繡與周希武換乘馬上路,其餘人員隨後。經蓮花寺時,忽見匪徒十餘人衝出寺院,一起持槍向朱繡、周希武射擊,兩人皆中彈身亡。匪徒大呼「奸細被我們打死了。」,從容越過湟水,逃往河州。其餘代表既非槍殺目標,故而安然無恙。待匪徒離去,馬麒之弟馬麟才趕來,當即返回西寧向馬麒匯報,表示為譁變士兵所為。學者認為其實乃係反馮玉祥入青者所為。[3][9]

身後

[編輯]

朱繡被刺後,馬麒佯裝追究,但無下文。不久,馮玉祥部孫連仲入青海,就任省主席。1930年馮玉祥、閻錫山聯合反蔣,孫連仲奉命離青,遂由馬麒代理省主席。此時,曾與朱繡同時赴蘭州的基生蘭等,聯名向馬麒懇請准予優恤朱繡、周希武,經馬麒允准,同年八月,於西寧忠烈紀念館開會追掉,舉行公葬。黎丹等人用朱繡多年來收藏的部分書籍在省第一中學建立「錦屏圖書館」,以資紀念。並決定朱繡、周希武子女入學免費,官費深造,免除在省遺屬差徭賦稅二十年,遺體運回祖籍安葬,事略上報入史。[3][2]

著作

[編輯]

朱繡的《西藏六十年大事記》,彭養光在序言中說:「此書之成,實是錦屏『痛夷禍而憂故國之作』。」故寄往《京報》,又由邵飄萍作序出版。甘肅史學家慕壽旗題以「杜牧罪言書,賈生痛哭聲,王朴安邊策,君皆與之並。」[10][3]

朱繡還撰寫《海藏紀行》、《拉薩見聞錄》等書。一生著述甚多,但除少量刊發外,絕大部分毀於馬仲英屠湟源的劫難中。[3]

家庭

[編輯]

父為朱義山,原籍西寧縣,以製做藏靴為生,清末年間遷至湟源定居,仍操舊業。子為朱敏、朱儉,前者在河湟事變被殺[3]

戲劇

[編輯]

2011年電影《藏客》,虛構外國勢力妄圖殺害朱繡特使、阻擋活佛進藏,丹噶爾藏客挺身而出,擔負起護送特使進藏的艱巨使命[11][1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贺勋:〈朱绣略传〉,青海頻道,2009-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2. ^ 2.0 2.1 湟源縣志編纂委員會. 《湟源縣志》. 中國: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3-06. ISBN 7-224-033170 (中文(簡體)).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陈有仓:〈河湟奇才朱繡〉,湟源新聞網,2009年04月27日. [2013年1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4. ^ 4.0 4.1 橫水:〈《西藏六十年大事記》評介〉,《青海民族學院學報》, 1997年第02期
  5. ^ 因一书而名在外,朱绣是甘肃代表团的负责人?. 手機中國西藏網. 
  6. ^ 拉薩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拉薩市志》. 中國: 中國藏學出版社. 2007-07. ISBN 978-7-80057-931-8 (中文(中國大陸)). 
  7. ^ 王力:〈從朱繡入藏觀北洋初年對西藏之經營〉,《歷史教學(高校版)》,2009年11期
  8. ^ 祁昌善:〈马麒与孙连仲争夺西宁的前前后后〉,青海頻道,2009-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1月1日). 
  9. ^ 陈秉渊:<馬麒在青海封建割据局面的形成及其建制>,《青海文史資料選輯》.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0月20日). 
  10. ^ 朱錦屏 (編). 《西藏六十年大事記》. 京報社. 1925年 [2022-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5) –透過臺灣華文電子書庫. 
  11. ^ 蘭新天. 〈电影《藏客》在湟源丹噶尔古城开机〉. 青海日報. 2010-05-30 [2012-01-10] (中文(中國大陸)). [永久失效連結]
  12. ^ 《藏客》-青海湖邊的故事, 電影網, 2011-12-24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3-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