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北河
外觀
Elbe | |
---|---|
別名 | 捷克語:Labe、德語:Elbe、低地德語:Ilv或Elv |
國家 | 捷克共和國、德國 |
地區 | 赫拉德茨-克拉洛韋州、帕爾杜比采州、 中波希米亞州、烏斯季州、 薩克森州、薩克森-安哈特、 布蘭登堡、下薩克森、 梅克倫堡-前波莫瑞、 漢堡、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 |
流域 | |
源頭 | Bílé Labe |
• 位置 | 捷克共和國克爾科諾謝山 |
• 座標 | 50°46′32.59″N 15°32′10.14″E / 50.7757194°N 15.5361500°E |
• 海拔 | 1,386米(4,547英尺) |
河口 | 北海 |
• 位置 | 德國 |
• 座標 | 53°55′20″N 8°43′20″E / 53.92222°N 8.72222°E |
• 海拔 | 0米(0英尺) |
流域面積 | 148,268 km2(57,247 sq mi) |
城市 | 帕爾杜比采、拉貝河畔烏斯季、德勒斯登、邁森、維滕貝格 、德紹、馬格德堡、漢堡、施塔德、庫克斯港 |
本貌 | |
長度 | 1,091 km(678 mi) |
流量 | |
• 地點 | 傑欽河口 |
• 平均流量 | 711 m3/s(25,100 cu ft/s) |
• 最小流量 | 493 m3/s(17,400 cu ft/s) |
• 最大流量 | 1,232 m3/s(43,500 cu ft/s) |
流量 | |
• 地點 | 傑欽 |
• 平均流量 | 303 m3/s(10,700 cu ft/s) |
特徵 | |
左岸支流 | 伏爾塔瓦河、奧赫熱河、穆爾德河、薩勒河、奧赫熱河、伊爾默瑙河、埃斯特河、呂厄河、Schwinge、奧斯特河、梅德姆河 |
右岸支流 | 伊澤拉河、黑埃爾斯特河、哈弗爾河、埃爾德河、比勒河、阿爾斯特河 |
易北河(德語:Elbe;捷克語:Labe;低地德語:Ilv;上與下索布語:Łobjo)發源於捷克和波蘭交接的蘇台德山脈,向南進入捷克,再流成一個弧形轉向西北流入德國,經漢堡流入北海,是中歐地區的主要航運河道。
易北河從河源到德國的德勒斯登為上游,在山地中河流湍急,由許多小支流匯合而成,在接近德捷邊境時河寬達140米,然後穿越一個狹窄的峽谷進入德國的平原地區。河寬達430米,到了漢堡以下為下游,河流寬達14.5公里,海輪可以經過寬闊的河道航行109公里直接到達漢堡,通過中德運河向西到達魯爾工業區,向東到達柏林。700噸的貨輪可以上溯到捷克,較小的船可以經由其支流到達布拉格。
易北河的年平均流量變化較大,1926年到1965年期間,最大流量達3617秒立方米,最小只有145秒立方米,因此給航運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由於下游水位低,海潮可以直接到達漢堡,當有風暴時,洪水可以淹沒漢堡部分市區。易北河的沿岸分布著許多歐洲重要的城市。
古羅馬帝國稱易北河為「阿爾比斯河」(Albis),他們試圖征服易北河流域但沒有成功。中世紀早期時,易北河是查理曼帝國跟之後的東法蘭克王國的東部邊界,直到建立神聖羅馬帝國的薩克森王朝的奧托大帝,征服現在的布蘭登堡附近的斯拉夫人(索布人)以後,才把神聖羅馬帝國的東部邊界,從原來的易北河推進到現今的德國波蘭邊界奧得河。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東線蘇聯軍隊包圍柏林後,在易北河和西線美英聯軍會師。
照片
[編輯]-
易北河穿越德捷邊境
-
易北河水位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