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神社
台中神社 | |
---|---|
たいちゅうじんじゃ Taichū Jinjya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第一代::台中州台中市新高町84番地 第二代:台中州台中市新高町141番地 |
宗教 | 神道 |
主祭神 | 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大国魂命、大己贵命、少彦名命 |
社格 | 县社 (1913-1942年) 国币小社 (1942-1945年) |
建筑详情 | |
建立时间 | 明治44年(1911年)2月28日 |
拆毁时间 | 民国59年(1970年) |
台中神社,为台湾日治时期位于台中市的神社。第一代神社于1911年建于台中市新高町84番地,即台中公园北门楼北方。第二代神社于1937年建于台中市新高町141番地,并在1942年升格为国币小社[1],原台中公园内的旧台中神社则被拆除。升格后的台中神社下辖彰化神社、清水神社、员林神社三所乡社和八所无格社。
第二代台中神社范围为今日的孔庙、忠烈祠、台湾体大台中体育场、台中市救国团力行终身学习中心以及台中市立双十国民中学。
介绍
[编辑]第一代台中神社 (1912-1940年)
[编辑]创立
[编辑]随着台中街的发展,人口渐渐增加,但一直都没有设立神社,故由律师小畑驹三和台中厅长枝德二为主事者,召集了官民有志者于1910年8月6日开会,着手准备台中神社的创立[2]。拟于台中公园北侧兴建台中神社的计划于1911年1月4日由台中神社信徒者之总代表小畑驹三、小盐元太郎、山移定政、安土直次郎、坂本素鲁哉、林烈堂及吴德功等7人向台湾总督佐久间左马太提出,并在同年2月28日通过[3]。在募集了4万元的捐款后,施工者由当时爱知县知事深野一三推荐的名古屋市工匠伊藤满作设计施工,伊藤满作于1911年10月来台实地调查,开始相关的设计工事。同年11月23日台中神社动工的地镇祭举行,并于1912年9月竣工,同年10月27日举行镇座祭。在神社工程进行期间,当时总督佐久间左马太和民政长官内田嘉吉曾在1912年6月8日来此视察,并将台中神社神桥跨越之溪流命名为“绿川”[4]。当时神社建筑有神殿8坪,拜殿15坪。样式为最古老的神明造,建材使用日本内地和台湾的桧木。祀奉神明为大国魂命,大己贵命,少彦名命及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共四神。
1913年5月29日,升格为“县社”;同年8月31日天长节举办了盛大的列格奉告祭[4]。
献纳活动
[编辑]台中州下的酒专卖关系业者为了昭和天皇于1928年11月10日登基的御大典纪念,共同捐献了1万圆,为台中神社建造当时“全台最大鸟居”,样式为神明鸟居,位置在当时台中武德殿前方的大正町通(今自由路),民众在远处即可看到。其建材为铜片包覆钢筋混凝土,柱子高度为52尺,直径为4尺,鸟居最上方横木高70尺,并在御大典当天举行镇地祭[6]。
1933年,由坂本素鲁哉为代表计划了15,000圆的台湾神社神舆募款活动,捐款将用来兴建神舆库和建造神舆,活动在同年10月经当局许可。1934年6月,募款活动结束,并在同年10月25日举行盛大的献纳式[7]。
第二代台中神社 (1940-1945年)
[编辑]迁建与升格
[编辑]第一代台中神社的社殿由于其受到蚁害而产生了改建的必要性,加上原台中神社的参拜者增加,基地随台中市发展和公园的需求而趋渐狭隘,将台中神社迁建的提议于是被提出。反对迁建的一方认为台中神社已设立在此地一段时间,民众对其有一定的情感,且较远的新地点可能会使参拜者减少。然而,为了将来的大台中市发展,神社应设置于远离市区的地方,且原本的台中神社邻近台中公园和殡仪馆,使神域不甚森严。考量神社距离对参拜者数量的影响,会不利于传教和信仰,当时台中知事日下辰太便提出了能增加神社森严和公园扩张的建议。趁着日本造苑界权威本乡高德博士为了台湾神社迁宫来台的机会,向其请教台中神社神域扩张的意见,并请他来视察台中神社迁座的预定地。1936年,决定第二代台中神社建造于台中市新高町141番地(后地名俗称:神社子、宫北),新神社境地位于原台中神社的东北方,南临水源地运动场,而运动场则可视为新台中神社外苑的延伸。1937年,“县社台中神社御造迎奉赞会”组织成立。新神社境地的土地原皆为民有地,主要为做为水田使用。台中神社移转改筑之申请则是于1939年2月13日由台湾总督府通过,之后开始准备相关工程准备[2]。
在台中神社迁建计划进行期间,台湾总督府亦计划将台湾各州厅的神社升格,故台中神社的迁建费用自最初的36万5千圆增加至58万5千圆,且因为战争造成的物价飞涨,总工程费增加至70万圆,另外还须加上祭典费3万5千圆。第二代台中神社的设计最初希望以简明庄严的神明造为原则,但因当时日本内务省认为神明造应尽量由伊势的大社使用,于是台湾总督府亦不允许台湾新设的神社使用神明造样式。台中神社各社殿于是使用“流造样式”,而社殿的屋顶则是“切妻入母造”,社殿以外的社务所、斋馆和绘马堂则是入母屋造。屋檐使用斗拱,而在本殿上有简素的蟆股和悬鱼装饰,总体为呈现了桃山时代洗练的弧线的设计[2]。第二代台中神社于1937年11月18日举行地镇祭,1939年4月16日和17日举行木曳祭,1940年1月26日举行上栋祭,同年10月20日全部竣工,并于同月25日举行迁座祭。原台中公园内的第一代台中神社主体木造部分拆除。第二代台中神社境内占地32,000坪,为社有地(内苑15,500坪、外苑7,700坪、池濠8,800坪)[4]。
为了当时局下提升神道崇敬以及日益剧增的皇民化运动,台湾总督府于1942年6月向日本内务省提出了国币社列格愿书,并于同年11月27日通过,台中神社自“县社”升格为“国币小社”[4]。
神域与社殿配置
[编辑]第二代台中神社位在台中市水源地北方,鸟居与陆上竞技场间有一条横向的参道。而神社的周围挖设了壕沟,并在壕沟中放水,故在马路与鸟居之间设有一小桥。挖掘出来的土则用来将神社的后侧垫高。
畠山喜三郎对于各社殿的配置方面,参考了日本内地的官国币社,并提出以下四点:
- 第一,配置最重要的考量就是祭典仪式的进行,尤其本殿、祝词殿、币殿和拜殿之关系须详细计划。其次为拜殿两侧的“神馔殿”和“乐殿”之配置,由于乐殿为音乐演奏的场所,他们之间的距离需考量仪式的方便与音乐的效果。
- 第二,考量热带地区的炎热气候,于拜殿与其左右侧的神馔殿和乐殿间以回廊连接。为了四面通风,在建筑的三面设置蔀戸(格栅窗),其中一面可在参拜者过多而无法进入拜殿时移除,让参拜者能在回廊上向内部行礼。
- 第三,神门和拜殿间的空间。考量团体参拜在1937年的七七事变后日益增多,需要约2,000坪的空间以容纳3,000人同时参拜。故需将参拜和回去民众的动线分开,于神门的两侧分别设置侧门,参拜者从中央的神门进入,回去的民众则走两侧侧门。
- 第四,参拜者能够在鸟居前就看到本殿的千木胜男木(神社屋顶构造之一)。畠山喜三郎观察日本主要的神社后发现除了多贺大社外,其他神社皆无法从正面直接看到本殿的屋顶。为了增加神社的森严感,要让参拜者不只在拜殿前向本殿行礼,要从参拜者下车然后行至鸟居前脱帽行礼时,皆能瞻仰本殿屋顶的千木胜男木。
斋馆为举行结婚典礼的场所,也是神官在进入社务所前洁斋和摆放神棚的地方。考量神官每日需常出入拜殿和社务所,故将社务所配置在靠近神门之处。此外,考量左侧通行的原则,斋馆、社务所和手水舍配置在参道左侧。祭器库一般皆设置在进入神门内的地方,而台中神社的祭器库则兼做宝物库使用。[2]
建材
[编辑]第二代台中神社各社殿使用阿里山红桧,社务所、斋馆和绘马堂则使用八仙山的扁柏和些许红桧。各社殿建筑的屋顶原计划用铜板包覆,但由于时局变化,改使用长野县木曾产日本花柏作为木皮包覆,部分社殿、手水舍、制札台(公布栏)和春日灯笼的屋顶则使用八仙山所产的桧木皮,为台湾第一个使用台湾产桧皮在神社建筑上者。神舆殿、社务所、斋馆和绘马堂的屋顶则使用水泥瓦。[2]
灯笼
[编辑]第一代台中神社境内约有80座石灯笼,计划移至第二代神社中,重要仕绅和团体捐献的石灯笼放在鸟居前的横向参道上,其他则散置在神域的树林间。新造的灯笼则有鸟居前方左右两侧的石造大灯笼,神门前置1对中灯笼和1对狛犬,另外2对中灯笼置于鸟居外的横向参道两侧,以及绘马堂前的参道入口,神门至拜殿之间则设置吊灯。[2]
神苑
[编辑]为保持神社的森严,约有7成土地要种植树木。新境地原为水田,而第一代台中神社的树木大多不能移植,第二代台中神社中的树木大部分来自台中州下各地捐赠的6,352棵树,如细叶榕、雀榕、枫香、朴树、杜英、乌心石、圆柏、罗汉松、竹柏、银桦、樟树、青刚栎属、月橘等树种。鸟居与陆上竞技场间的外苑则种植了100棵椰子树。[2]
其他
[编辑]为了庆祝1940年之皇纪2600年,住在台湾的现役海军已退役的海军于1940年11月奉献了马公要港部工作部制做的“五十瓩模型爆弹”;台中信用组合同为纪念此事,且此年又恰逢其组合成立25周年,故捐献了5,000圆作为台中神社神馔田购入费。[4]
祭祀
[编辑]台中神社的例祭为每年10月28日,此日期为北白川宫能久终焉之日。例祭、新年祭和新尝祭为三大祭。每日每月的恒例祭仪如下[4]:
- 日供:每日早旦
- 月旦祭:每月1日
- 月央祭:每月15日
- 月次祭:每月28日
祭典 | 日期 | 种类 |
---|---|---|
岁旦祭 | 1月1日 | 中祭 |
御神乐初祭 | 1月2日 | 小祭 |
元始祭 | 1月3日 | 中祭 |
纪元节祭 | 2月11日 | 中祭 |
新年祭 | 2月17日 | 大祭 |
春季皇灵祭遥拜 | 3月春分日 | 恒例 |
神武天皇祭遥拜 | 4月3日 | 恒例 |
天长节祭 | 4月29日 | 中祭 |
始政记念祭 | 6月17日 | 中祭 |
大祓祭 | 6月30日 | 恒例 |
秋季皇灵祭遥拜 | 9月秋分日 | 恒例 |
神尝祭遥拜 | 10月17日 | 恒例 |
镇座记念祭 | 10月27日 | 中祭 |
宵宫祭 | 10月27日 | 小祭 |
例祭 | 10月28日 | 大祭 |
明治节祭 | 11月3日 | 中祭 |
新尝祭 | 11月23日 | 大祭 |
御煤拂祭 | 12月20日 | 小祭 |
大正天皇祭遥拜 | 12月25日 | 恒例 |
大祓式 | 12月31日 | 恒例 |
除夜祭 | 12月31日 | 小祭 |
参拜人数
[编辑]年份 | 正式参拜 | 普通参拜 | 神前结婚数 | 备注 | |||||||
---|---|---|---|---|---|---|---|---|---|---|---|
内地人 | 本岛人 | 小计 | 内地人 | 本岛人 | 高砂族 | 小计 | 内地人 | 本岛人 | 小计 | ||
1937 | 104 | 13 | 117 | 362,500 | 259,500 | 300 | 622,300 | 93 | 13 | 106 | |
1938 | 124 | 86 | 210 | 458,300 | 560,200 | 400 | 1,018,500 | 70 | 13 | 83 | |
1939 | 155 | 6 | 161 | 276,600 | 495,800 | 400 | 872,800 | 68 | 15 | 83 | |
1940 | 95 | 26 | 121 | 568,000 | 755,300 | 500 | 1323,800 | 135 | 19 | 154 | 第二代神社竣工 |
1941 | 130 | 32 | 162 | 539,800 | 724,300 | 1,200 | 1,266,300 | 136 | 20 | 156 |
战后变迁
[编辑]- 二战后,台中神社主殿于1946年改设为台中县忠烈祠(当时中市尚属台中县管辖)。
- 1947年8月5日,空军总部利用原神社亭台成立空军第三飞机场附设子弟小学(今崇德路省三国小)。当时校舍迁就神社亭台地形而分散开来。
- 1948年2月1日,依政府设校规定,校名改为台中市私立制空小学。隔年再改为空军总司令部附设台中子弟学校。
- 1952年,台中市立中学(今自由路居仁国中)也选在神社设分校,后协议忠烈祠通道以西为空军小学,以东为市中分校(后改为台中市立二中,今日的双十国中)。
- 1967年6月,空军小学迁校,原址改建为“台中市孔子庙”。
- 1972年与日本断交后,中央政府发布“清除台湾日据时代表现日本帝国主义优越感之统治纪念遗迹要点”,神社主殿被拆除改建[8],此时第二代神社园区建物已全数消失。
- 2000年,台中市政府找回公园内旧神社的鸟居,补了二根石柱并放倒在遗址原地。现存石砌台基、铜马与石狮各两座、奉献纪念碑(原为日治时期,园内有为许多设施和植树而奉献的纪念碑,原立在各个角落,目前集中保存17座)都是旧台中神社的遗迹。
- 2016年,台中公园内的鸟居被不明人士喷漆[9]。
- 2017年,台中公园内留存的第一代台中神社参道石灯笼遭到中华统一促进党人士喷漆[10]。
照片
[编辑]遗迹
[编辑]-
台中公园内的县社台中神社的石桥、狛犬与铜马
-
台中市忠烈祠牌楼
-
台中市孔庙棂星门
-
日治时期台中神社官印
-
祭器库底座及旁围栏底座遗迹
关连项目
[编辑]脚注
[编辑]- ^ 《台中神社志》,国币小社台中神社列格奉赞会,昭和18年(1943年)。
- ^ 2.0 2.1 2.2 2.3 2.4 2.5 2.6 畠山, 喜三郎. 臺中神社御造營に就て. 臺灣建築會誌. 1941-08-31.
- ^ 温国良. 由「鳥居再起」看臺中神社之建立歷程.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4).
-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国币小社台中神社列格奉赞会. 國幣小臺中神社誌. 1943.
- ^ ‘植民地在住者の政治参加をめぐる相克“台湾同化会”事件を中心とし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冈本真希子著
- ^ 台中神社為御大典記念獻納全島最大鳥居. まこと. 1928-11-01.
- ^ 台中市役所. 神社、社及宗敎. 臺中市管內概況. 1940-04-13.
- ^ 桃園古蹟網,桃園忠烈祠. [2009-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10).
- ^ 台中公園鳥居 被人噴寫「抗日尚未成功」. 自由时报. 2016-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 ^ 台中公園石燈籠基座遭水泥毀損 文資除名. 自由时报. 2019-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