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州
泗州是一个存在于北周到清朝之间的州,辖地在北周隋唐时在今江苏省北部宿迁市,淮安市,连云港市一带,州治宿豫县。唐朝开元到北宋时,泗州在淮河以北洪泽湖周边,在今天的泗县、泗洪县,五河县,盱眙县西北一带,州治泗州城,泗州辖地首次跨越淮河,包括了原属楚州的盱眙县。南宋与金在淮河一线对峙时,泗州属于金南京路,与南宋盱眙军南北对峙,黄河在此时期夺淮入海。元朝时,泗州属于淮安路,辖地再次南扩,包含了原属扬州的天长县。明朝时,泗州属于凤阳府,清朝为直隶州,包括今泗县,五河县,天长、盱眙、明光、泗洪一带,最后州府在现在的泗县城。
历史
[编辑]古泗州在夏、商、周时均为徐国。春秋时,徐国为吴国所灭,徐属吴国。春秋属中国历史上的吴国善稻地,战国属楚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该地为东海郡下的盱台,因县治曾设在山上,取“张目为盱,直视为眙”之意,故县名曰“盱眙”,又因境内山上盛产都梁香草。秦末,楚国义军曾立楚怀王孙心建都于此。西汉为徐州刺史部临淮郡盱眙督尉,三国时为魏国徐州下邳郡盱眙县;西晋时为徐州临淮国盱眙。
南陈置安州。北周武帝宣政元年(578年),设置泗州,治所在宿豫县(今江苏省宿迁市)。
隋开通济渠(唐宋称汴渠)自板渚向东,至开封转东南经商丘、宿县、泗洪,至盱眙县北入淮河。隋炀帝曾在山上建都梁行宫,故又称“都梁”(当时写做:盱台),隶属于江都郡。
唐代时为河南采访道下,曾名为临淮郡。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为了加强对汴渠漕运管理,徙泗州由宿预县至汴口临淮县,遂改临淮县为泗州城。 泗州城南临淮水,西靠汴河,唐宋两代是漕运中心,有“水陆都会”之称,据《帝年纪略》和《泗州志》记述,这里是“北枕清口,南带濠梁,东达维扬,西通宿寿,江淮险扼,徐邳要冲,东南之户枢,中原之要会”,“天下无事,则为南北行商之所必历,天下有事,则为南北兵家之所必争。土贡:锦、赀布。户三万七千五百二十六,口二十万五千九百五十九。辖县多达七个,少至三县。如临淮县、涟水县、盱眙县、徐城县[1]。“泗州直属疆域,东至清河界洪泽九十里,西至五河县潼河口一百二十里,南至盱眙县淮河二里,北至宿迁界梅花道口一百五十里。辖七乡五十三里,计有镇集二十二个,是洪泽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我国历史上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人口密集的港口历史名城。
唐朝淮东节度使。五代时为江都府泗州;北宋为淮南东路泗州,州治泗州城。天长县从扬州划入泗州曾为州治(单立天长军时除外)。金时淮河以北设置南京路泗州,与南宋淮南东路盱眙军对峙。元朝时,属淮安路。至元十三年(1276年),降为下州。旧领五县:临淮县、淮平县、虹县、灵璧县、睢宁县。至元十六年(1279年),割睢宁县属邳州。至元十七年(1280年),割灵璧县入宿州,以五河县来属。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并淮平县入临淮县。二十七年(1290年),废临淮府,以盱眙县和天长县隶焉。领五县:临淮县、虹县、五河县、盱眙县、天长县。
明朝设有凤阳府泗州直隶州管辖,明朝政府官方认定此地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出生地,朱元璋出生于在今安徽省明光市明光街道赵府村附近。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泗州城北门外十三里处杨家墩,兴建了规模宏大的明代第一陵——“三祖陵寝”。《凤阳府志》云:“泗州南瞰淮水,北控汴流”。明代和清初期,庐、凤、淮、扬、滁、徐的钦差以及监察御使,凤泗兵备道,江北提刑按察使等官署都曾驻设在泗州。
明清时州城屡遭洪水淹没,康熙时(1680年)陷入洪泽湖,乃寄治盱眙县。由于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和地陷,泗州城消失。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泗州徙治旧虹县县城,同时撤废虹县(后发展成今泗县)。1912年(民国元年),撤废泗州直隶州。 北洋军阀时曾在凤阳设有淮泗道,之后泗州分属安徽,江苏两省,只见于一些县名中。
隋代行政区划变迁 | ||||||||||
---|---|---|---|---|---|---|---|---|---|---|
区划 | 开皇元年 | 区划 | 大业3年 | |||||||
州 | 泗州 | 宋州 | 邳州 | 郡 | 下邳郡 | |||||
郡 | 宿豫郡 | 高平郡 | 淮阳郡 | 夏丘郡 | 潼郡 | 下邳郡 | 武原郡 | 郯郡 | 县 | 宿豫县 徐城县 淮阳县 夏丘县 下邳县 良城县 郯县 |
县 | 宿豫县 | 高平县 | 淮阳县 临清县 |
晋陵县 | 睢陵县 | 下邳县 | 武原县 | 郯县 |
唐朝泗州辖县 | |
---|---|
618年 | 宿豫县、淮阳县、徐城县、夏丘县、下邳县、良城县、郯县 |
619年 | 宿豫县(改为宿预县)、淮阳县、徐城县、夏丘县、下邳县、良城县、郯县 |
621年 | 宿预县、淮阳县、徐城县(夏丘县改属仁州,下邳县、良城县、郯县改属邳州) |
627年 | 宿预县、徐城县(涟水县、下邳县来属,废除淮阳县) |
634年 | 宿预县、徐城县、涟水县、下邳县(虹县[2]来属) |
639年 | 宿预县、徐城县、涟水县、下邳县、虹县[3] |
668年 | 宿预县、徐城县、下邳县、虹县(涟水县改属楚州,沭阳县来属) |
674年 | 宿预县、徐城县、下邳县、虹县(沭阳县改属海州,涟水县来属) |
704年 | 宿预县、徐城县、下邳县、虹县、涟水县(新设临淮县[4]) |
735年 | 临淮县(改治)、宿预县、徐城县、下邳县、虹县、涟水县 |
762年 | 临淮县、徐城县、下邳县、虹县、涟水县(宿预县改属徐州) |
781年 | 临淮县、徐城县、下邳县、虹县、涟水县(盱眙县来属) |
806年 | 临淮县、徐城县、下邳县、虹县、涟水县(盱眙县改属楚州) |
809年 | 临淮县、徐城县、涟水县(虹县改属宿州,下邳县改属徐州) |
821年 | 临淮县、徐城县、涟水县(虹县来属) |
833年 | 临淮县、徐城县、涟水县(虹县改属宿州) |
刺史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