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不邊界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 |
不丹 |
---|
中不邊界問題,又名中國—不丹邊界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不丹兩國邊界長600餘公里,歷史上從未正式劃定。自1984年起,中、不兩國輪流在北京和廷布舉行邊界會談。1998年,兩國在第12輪邊界會談期間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不丹王國政府關於在中不邊境地區保持和平與安寧的協定》,部分地區仍存在爭議。截至2019年1月,雙方共舉行24輪邊界會談以及9次邊界問題專家組會議[1]。2021年10月14日,中國政府代表、外交部部長助理吳江浩同不丹政府代表、外交大臣丹迪·多吉通過視頻形式在北京和廷布簽署《關於加快中不邊界談判「三步走」路線圖的諒解備忘錄》[2],雙方將推進兩國劃界談判工作。
爭議地區
[編輯]名稱 | 狀態 | 爭議面積 | 中國實際控制面積 | 中方佔比 | 不丹實際控制面積 | 不方佔比 | |
---|---|---|---|---|---|---|---|
1 | 墨拉薩丁地區 | 已無爭議 | 3,300 | 0 | 0% | 3,300 | 100% |
2 | 麥拉山口地區 | 已無爭議 | 150 | 150 | 100% | 0 | 0% |
3 | 民久瑪地區 | 已無爭議 | 55 | 55 | 100% | 0 | 0% |
4 | 白玉地區 | 爭議 | 580 | 348 | 60% | 232 | 40% |
495 | 348 | 70% | 147 | 30% | |||
5 | 庫拉崗日峰及喜馬拉雅山脈以北地區 | 已無爭議 | 1,290 | 1,290 | 100% | 0 | 0% |
6 | 寧土地區 | 已無爭議 | 62 | 62 | 100% | 0 | 0% |
7 | 亞東地區(含基伍、查瑪浦、魯林和洞朗地區) | 爭議 | 594 | 251 | 42% | 323 | 58% |
269 | 251 | 93% | 18 | 7% | |||
中方觀點合計 | 1,174 | 599 | 51% | 575 | 49% | ||
不方觀點合計 | 764 | 599 | 78% | 165 | 22% | ||
合計 | 6,031 | 2,156 | 36% | 3,875 | 64% |
兩國邊界仍舊存在爭議的地區一共為2處:
白玉爭議區
[編輯]總面積約為580平方公里,行政上屬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洛扎縣拉郊鄉和不丹倫奇宗,主要包括巴桑弄和吉格弄兩河流域,有牧場37個,著名的拉龍康和次久拉康兩座寺廟在該爭議區內。80年代中國稱該地面積600餘平方公里,1996年時不丹提到該地稱面積495平方公里。中國官方出版的分省地圖對該地邊界有過數次調整,據報道稱兩國聯合勘查小組已經實地勘查確定了兩國對白玉地區爭議的範圍。按照中方描述,白玉地區範圍東起俄東橋,西至措嘎拉、達昔日山脊,南至扎西郎木宗。
在解放軍進入西藏前,西藏政府將該地區劃歸蒙達拉龍寺管轄,現在白玉地區的群眾,均來自洛扎縣。西藏和平解放後,不丹趁機侵入該地區,相繼建立了德瑪隆和沃唐哨所,直至1978年撤除。1983年8月,不丹又在次久拉康附近重新設立哨所。2015年10月,中國宣佈在洛扎縣興建傑羅布村。[3]現在,經過24年的陸續擴大,中國已經實際控制了60%以上的區域,拉傑公路、傑羅布-沃唐公路、新倉浦公路、吉格弄公路和吉南公路等都在建設中。在吉格弄方向,中方於新倉浦公路南往東新建抵邊村,並修建哨所;往南則於2020年4月推進到5號房設點,並建成德瑪隆新村。據報道稱2020年中方巡邏部隊曾抵達古如堆寺宣示主權。在巴桑弄方向,中國軍隊前出至巴桑次,距不丹拉龍拉康哨點3公里形成對峙,並與傑羅布-沃唐公路從東面形成掎角之勢。2019年,洛扎縣委書記曾到拉龍拉康寺廢墟考察。中國軍隊巡邏路終點所在山脈,屬於從洛扎縣色鄉南部開始的麥拉嘎瓊山脈的延續,喜馬拉雅山脈的一部分。現北部348平方公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實際控制,南部232平方公里由不丹政府實際控制,不丹政府宣稱白玉地區全部為不丹領土。
亞東爭議區
[編輯]總面積約為594平方公里。行政上屬於中國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亞東縣和不丹哈阿宗。中國政府於80年代公佈的《中不邊界及爭議區情況示意圖》上稱包括基伍地區、查瑪浦地區、魯林地區和洞朗地區。不丹政府在1996年認為存在爭議的分別為基伍-查瑪浦的138平方公里、沈久弄巴的42平方公里和洞朗的89平方公里,共計269平方公里,不含恰爾塘和魯林曲等324平方公里的區域。
基伍地區總面積約為90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基伍曲一帶,有大小牧場20餘個,1889年,西藏地方政府將基伍租給不丹哈宗官方和中方牧民共同使用。現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實際控制。基伍地區邊界線 — 在OpenStreetMap
查瑪浦地區總面積約為60餘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查瑪浦和郎瑪浦的上游一帶,有草場30餘個,歷來為下亞東牧民的夏季草場,1959年以前,不丹牧民過界放牧,須向亞東頭人交納草稅。50年代初期,不丹在森窮隆建立常年軍事據點。現東部由不丹政府實際控制,西部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實際控制。查瑪浦地區邊界線 — 在OpenStreetMap
魯林地區總面積約為340平方公里,亦稱絨林,主要包括郎瑪浦的中下游、恰爾塘河和魯林曲一帶,有牧場40個,森林資源較為豐富。 據歷史文獻記載,清政府在1843年以前就在魯林曲源頭的哈拉山口樹立了界碑。1954年,不丹軍隊在恰爾塘建立軍事據點,1960年又在哈熱建立季節性哨所。近年來,不丹在該地區擁有眾多放牧點和馬道,另設自然保護區。現由不丹政府實際控制。魯林地區邊界線 — 在OpenStreetMap
洞朗地區總面積約為100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洞朗河一帶。北部小湖泊較多,有大小草場30個,東南部森林資源豐富。該地歷來為下亞東牧民的夏季草場。2017年6月,中國和印度在洞朗發生對峙事件。在洞朗地區,中國軍隊曾長期近保持季節性巡邏,一度有阿桑村牧民協助守邊被不丹士兵扣押。2017年對峙事件發生後,中方在洞朗建立軍事設施[4],事實上已經完全控制北洞朗,並有效控制南洞朗,實現雙方交叉巡邏。2020年,中方在該地區建立了龐達村,首次在爭議區實現了行政存在,之後又在其北建成二期工程。公路則沿着康木麻曲到達洞朗河口,在海拔1700米的位置建立中國西藏最南的阿桑哨所27°13′56″N 89°1′0″E / 27.23222°N 89.01667°E。在洞朗高原,中方公路2017年後止步於洞朗河北岸,而不方在南洞朗蔗草場的哨所有小路與後方山脊的據點相連,現狀不明。現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實際控制絕大部分區域。
近年來,中國在該地區大力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沿東部的5條公路逐漸控制基伍地區全部(中國方面已清除不丹夏布季節性哨所,並於2021年新建三個抵邊安置點)、查瑪浦全流域(中國方面於2021年修入公路並在建抵邊安置點,原不丹哨所不明)、朗瑪浦中下游(中國方面所修公路到2021年已推進到海拔4400米的邦嘎拉哨所,並新建抵邊安置點以鉗制不丹森窮隆據點)和恰爾塘河口,而不丹則仍控制着朗瑪浦上游和恰爾塘河流域。
區域名稱 | 區域面積 | 總面積 | 中國實際控制面積 | 中方佔比 | 不丹實際控制面積 | 不方佔比 | |
---|---|---|---|---|---|---|---|
1 | 基伍曲 | 82 | 138 | 108 | 78% | 30 | 22% |
查瑪浦上游 | 26 | ||||||
朗瑪浦上游 | 30 | ||||||
2 | 朗瑪浦中游 | 24 | 42 | 42 | 100% | 0 | 0% |
朗瑪浦下游 | 18 | ||||||
3 | 朗瑪浦上游南支 | 8.5 | 324.5 | 0 | 0% | 324.5 | 100% |
恰爾塘 | 90 | ||||||
魯林曲 | 26 | ||||||
4 | 北洞朗 | 58 | 90 | 89 | 99% | 1 | 1% |
南洞朗 | 32 | ||||||
中方觀點合計 | 594 | 239 | 40% | 355 | 60% | ||
不方觀點合計 | 269 | 239 | 89% | 30 | 11% | ||
合計 | 594.5 |
已解決爭議地區
[編輯]兩國邊界已無爭議的地區一共為5處:
總面積約為3,300平方公里,亦稱米拉薩丁,行政上屬於不丹塔希岡宗和薩姆德魯瓊卡爾宗。位於達旺縣以南,塔希岡宗以東,西卡門縣以西。據史料記載,墨拉薩丁地區分別歸達旺宗和打攏宗管轄,基堪布由達旺寺派任。17世紀以後,不丹人大量東遷,移居達旺等地,引起草場和民事糾紛。為此,噶廈和不丹在1715年曾兩次訂立條約,言明墨拉薩丁主權歸屬,草場可以租給不丹移民使用,按規定交納草稅。20世紀初,英印政府制定麥克馬洪線,並把勢力範圍擴展到達旺以北。1936到1938年期間,英印政府與不丹政府確定該段國界。1949年,印度政府與不丹政府簽定《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私自將墨拉薩丁地區轉讓不丹,自此,墨拉薩丁地區一直處於不丹政府的完全控制之下。1959年中方曾對印方提出異議,並於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期間前出到該地東邊的藏南地區南端,但從未進入過該地,並最晚在1966年的地圖上將其劃為不丹領土。
長期作為正式出版的地圖的畫線依據的1989年版中國1:400萬地形圖中此地劃入不丹。201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有測繪資質的在線地圖中都將此地劃入不丹,此外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運作的天地圖亦如此。雖沒有官方消息,但是有媒體猜測,中方為獲得更有戰略價值的亞東地區,而放棄此地與不丹交換,且此地在藏南達旺地區南側,和中方實際控制線相距甚遠[5]。
此前中不邊界談判只是針對西段(亞東地區)和中段(白玉地區)的部分地區進行談判,中方從未在談判中提出過對墨拉薩丁地區的領土要求,只是在一些相關文檔上介紹該地屬於爭議地區。2020年6月,在全球環境基金理事會會議上,中方反對不丹提出的對薩克頓野生動物保護區撥款的要求並認為該地存在爭議問題。以此為契機,在未來的邊界談判中,中方很可能會首次提出東段的爭議問題。現由不丹政府實際控制。
麥拉山口地區
[編輯]總面積約為150平方公里,行政上屬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錯那市,地理特徵明顯,2021年7月中共西藏自治區山南市委書記許成倉曾到該地調研,中國從吉巴鄉邊防連到麥拉山口的巡邏公路近年已經建成,在麥拉山頂的支娘有哨點也已經建立了新村。現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實際控制。因早年沒有實地勘測,不丹官方出版的地圖曾錯誤將此地劃入不丹境內。
民久瑪地區
[編輯]總面積約為55平方公里。行政上屬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洛扎縣拉康鎮和不丹倫奇宗。中國不僅長期保持了在該地區的存在,巡邏崗拉山口,近年更建造了公路和白拉山隧道,並擬設立民久瑪村以繼續牢固控制該地。
過去,中國軍隊巡邏需從白拉山方向翻山越嶺進入該地區,因該方向更靠近居住點,且另一邊的河谷地帶叢林密佈。現在,拉康鎮經申格日到松布到民久瑪的公路已經在修建中,未來將形成環線公路。中國同時擬在松布曲建立松布村。2021年7月山南市委書記許成倉曾在俄東橋一帶實地察看基礎設施建設情況。而民久瑪地區東邊,是中國於邊巴鄉新建的桑布拉村,協助守衛桑布拉通外山口。現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實際控制,不丹官方出版的地圖已將國界修改為沿河谷劃界,幾無爭議。
庫拉崗日峰及喜馬拉雅山脈以北地區
[編輯]總面積約為1,290平方公里,行政上屬於中國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康馬縣和山南市浪卡子縣、洛扎縣,庫峰也同樣在北邊,地理特徵明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已在此地新建色鄉公章普抵邊安置點,鎮守庫峰東邊3個通外山口,公路已修至麥拉嘎俊拉山口。庫峰西邊,則是扎日鄉、普瑪江塘鄉和涅如堆鄉的居民點和公路。不丹政府已經放棄,現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實際控制。因早年沒有實地勘測,目前國際上仍舊有諸多版本的地圖將此地劃入不丹境內。
寧土地區
[編輯]總面積約為62平方公里,位於日喀則市亞東縣堆納鄉分水嶺中國一側,有寺廟管轄的淵源,不丹政府已經放棄,現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實際控制。
爭議雙方觀點
[編輯]在爭議區範圍問題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認為爭議地區面積為1,174平方公里,並實際控制了51%;而不丹政府認為爭議地區面積為764平方公里,並實際控制了78%。1996年11月,在兩國政府第11輪邊界會談中,中國提出爭議區北部495平方公里歸不丹,西部269平方公里歸中國的交換意見,不丹對此持謹慎態度。1997年6月,不丹召開國民會議,會上就中國政府提出的交換意見展開了激烈討論,多數代表認為,無論西部還是北部,都是不丹王國的領土,不同意交換。
爭議雙方談判歷程
[編輯]中不邊界長約500多公里。在歷史和習慣下,兩國間是有傳統邊界的(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編著提到,中不邊界從未以條約或協定正式劃定,但兩國間存在着一條傳統習慣線)。其中,著名的吉姆馬珍山即是1794年所訂中、印、不三國交界點,當時即劃定了該山至帕里鎮段的邊界線;綽莫拉日峰至庫拉岡日峰之間大致以分水嶺為界,則莫拉和麥拉嘎俊拉是其中著名的交界山口。出現爭執最大的,恰恰在被洛扎雄曲切開喜馬拉雅山脈的白玉地區和處於喜馬拉雅山脈以南的亞東地區,此外就是麥克馬洪線造成的墨拉薩丁地區問題。
1949年以前,《申報》等地圖對藏不邊界描述比較粗糙,大體以分水嶺為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政府對藏區與不丹邊界的認識是逐漸精確和變化的。初期繼承了《申報》等的畫法,之後隨着實地勘測在1950至1960年代進行了調整,除在1966年版本的地圖上將墨拉薩丁劃入不丹外,其一是亞東地區邊界在1990年代後才修改定型,其二是對庫拉岡日峰及喜馬拉雅山脈以北地區按實際分水嶺進行了調整,其三是對白玉地區邊界幾經更改,至今與實控線和聲索線均有不同。
中不邊界問題談判通常是按照「三步走」的路線圖來解決的,在2021年10月14日簽署的《關於加快中不邊界談判「三步走」路線圖的諒解備忘錄》中,「三步走」被定義為「先確立邊界劃界的基本政治原則,再具體解決邊界爭議問題,最後簽署協議並在現地勘界」。
中不邊界談判從1984年開始,已舉行了24輪正式會談,受印度阻撓,至今無果。但多年以來,兩國邊界爭議地區實際上基本保持和平穩定。1988年兩國簽署了《關於解決邊界問題的指導原則》,1998年雙方簽訂《關於在中不邊境地區保持和平與安寧的協定》,兩協定構成了中不邊界談判的基礎,完成了「三步走」的第一步。
1980年代開始談判後,雙方確定了存在爭議的地區並製圖。之後報道稱大大縮小了爭議範圍。1996年第11輪邊界會談中,不丹新聞報道中方提出北部白玉地區巴桑弄495平方公里歸不丹,西部亞東地區269平方公里歸中國的一攬子解決方案,不丹對此持謹慎態度。1997年,不丹召開國民會議,會上就中國政府提出的交換意見展開了激烈討論,多數代表認為,無論西部還是北部,都是不丹王國的領土,不同意交換。此消息說明,中方當時已默認放棄了墨拉薩丁地區和魯林地區。
1990年代開始,隨着實地勘測的進行,中國和不丹方面的官方地圖陸續進行了調整。
2016年以後,邊界談判因為中印洞朗對峙及其對不丹的外交影響,以及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而陷入停滯。在最新的墨拉薩丁爭議背景下,兩國於2021年4月舉行了中不邊界問題專家組第十次會議,同意在方便的時候儘早舉行中不第25輪邊界會談和邊界問題專家組第十一次會議。但可以看到的是,近年來,中方通過持續地加大巡邊、道路基建和行政建設,已大大加強了實控範圍和力度[6]。
2023年4月,不丹首相洛塔·策林接受比利時報紙《自由比利時報》的訪問,並表示希望能夠和中國在一兩次會議里劃定邊界。洛塔·策林同時提到,這一問題不是不丹單獨能解決,還需要印度的共同討論。這一說法引起了印度(尤其是印度媒體)的警惕,因為作為中不爭議地區的洞朗有着巨大的戰略重要性,而不丹難以向北京施壓使其放棄對洞朗的主張。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劉宗義認為,因為印度不希望自己成為唯一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陸地邊境爭議的國家,印度將會是中不達成邊界協議的障礙,例如中國與不丹在1996年一度接近達成邊界協議,但因印度的介入而失敗。受中國的經濟和軍事體量持續增長的影響,許多不丹人亦支持不丹政府儘早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達成協議——一名不丹專家稱,中國是一個現實,不和中國有外交關係對不丹來說並不是一個可取的安排;不丹評論人士旺查·桑傑(英語:Wangcha Sangey)評論稱,假如不是德里一直堅持要不丹保住洞朗,不丹早就能夠與中國達成邊界協議。[7]
參考文獻
[編輯]- ^ 中国同不丹的关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0-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4).
- ^ 新華網. 中国与不丹签署《关于加快中不边界谈判“三步走”路线图的谅解备忘录》. 新華網. 2021-10-14 [2021-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6) (中文(簡體)).
- ^ Liu, Brian. 中國越境殖民不丹,大興土木建村駐兵. 茶杯雜誌. [2021-05-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7) (中文(香港)).
- ^ 人民日報海外版. 印媒称中国在洞朗建完整军事驻地 莫迪被批误国. [2018-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1).
- ^ 中印两军在洞朗地区对峙 印度人原来是为了这个. www.sina.com.cn. [2018-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 ^ 【中不边界争端详述】(2021版原创). 知乎專欄. [2022-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5) (中文).
- ^ 不丹首相暗示想与中国完成划界协议,印度会接受吗?. BBC News 中文. [2023-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8)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