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森大公國
外觀
波森大公國 | |||||||||
---|---|---|---|---|---|---|---|---|---|
普魯士王國的衛星國 | |||||||||
1815—1848 | |||||||||
1848年的波森大公國(紅色) | |||||||||
坐標:52°24′N 16°55′E / 52.400°N 16.917°E | |||||||||
國家 | 普魯士王國 | ||||||||
首府 | 波森 | ||||||||
面積 | |||||||||
• 1848 | 28,951平方公里(11,178平方英里) | ||||||||
人口 | |||||||||
• 1848 | 1,350,000 | ||||||||
政府 | |||||||||
• 類型 | 絕對君主制 | ||||||||
大公 | |||||||||
• 1815–1840 | 腓特烈·威廉三世 | ||||||||
• 1840–1848 | 腓特烈·威廉四世 | ||||||||
總督 | |||||||||
• 1815–1830 | Antoni Radziwiłł | ||||||||
• 1830–1841 | Eduard von Flottwell | ||||||||
• 1841–1848 | Adolf von Arnim-Boitzenburg | ||||||||
立法機關 | 波森大公國議會 | ||||||||
歷史 | |||||||||
• 維也納會議 | 1815年6月9日 | ||||||||
• 大波蘭起義 | 1848年3月19日 | ||||||||
• 自治權廢除 | 1848年12月5日 | ||||||||
|
系列條目 | ||||||||||
波蘭歷史 | ||||||||||
---|---|---|---|---|---|---|---|---|---|---|
史前 | ||||||||||
史前時期的波蘭 | ||||||||||
中世紀 | ||||||||||
中世紀早期 · 波蘭的基督教化 · 第一王國 · 第二王國 · 皮雅斯特王朝 · 雅蓋隆王朝
|
||||||||||
近代早期 | ||||||||||
第一共和國 / 波蘭立陶宛聯邦 · 俄普奧三次瓜分波蘭 · 五三憲法
|
||||||||||
近代 | ||||||||||
華沙公國 · 會議王國 / 克拉科夫自由市→大公國 / 波森大公國→普屬波森省 · 攝政王國 · 第二共和國 · 流亡政府 / 波蘭地下國 · 人民共和國
|
||||||||||
當代波蘭 | ||||||||||
|
||||||||||
主題 | ||||||||||
波森大公國(德語:Großherzogtum Posen;波蘭語:Wielkie Księstwo Poznańskie)是普魯士王國的一部分,在普魯士瓜分波蘭後吞併的領土上創建,並於1815年拿破崙戰爭後正式成立。根據維也納會議上的協定,大公國應享有部分自治權,然而實際上卻成為了普魯士的傀儡,其中的波蘭族亦未得到應有的權利。1849年2月9日,普魯士官方將大公國改名為波森省。而舊名字則隨後變為該地區的別名,特別是波蘭人尤其常用。而現代則被歷史學家用來指稱1918年之前的不同政治實體。首府是波森(波蘭語:Poznań(波茲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