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草
大米草 | |
---|---|
攝於德國北部海島施皮克羅格 | |
科學分類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單子葉植物 Monocots |
演化支: | 鴨跖草類植物 Commelinids |
目: | 禾本目 Poales |
科: | 禾本科 Poaceae |
屬: | 鼠尾粟屬 Sporobolus |
種: | 大米草 S. anglicus
|
二名法 | |
Sporobolus anglicus | |
異名[2][3] | |
大米草(學名:Sporobolus anglicus),禾本科鼠尾粟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物種存續委員會的入侵物種專家小組(ISSG)列入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
形態
[編輯]大米草具有根狀莖,稈高達1.2-1.5米,葉片狹披針形,上面具有緻密的縱肋,葉舌為一圈密生的纖毛,總狀花序3-6枚呈總狀排列,穗軸頂端延伸至刺芒狀,小穗狹披針形,含一小花。
本種可以在海水能到達的海灘生長,冬季枯死,春季萌生,如同普通野草,但根系廣闊。
物種起源
[編輯]大米草已確定起源自雜交種湯氏米草(S. × townsendii)的異源四倍體,其原始親本是原生於歐洲與西非沿海的海岸米草(S. maritimus)及原生於北美洲東岸的互花米草(S. alterniflorus)。互花米草約於1870年代隨着船隻從北美洲被引入英國南安普敦水域,與當地的海岸米草發生雜交形成湯氏米草,原本不育的湯氏米草偶然出現了具有生殖能力的雙二倍體,最後形成大米草這一新物種[4]。
因此,大米草最初在大西洋沿岸繁衍開來,包括美國東海岸,英國、法國沿海和非洲西北部沿海。
分類
[編輯]本種最初歸類於米草屬(Spartina)[3],後來隨着整個米草屬於2014年併入鼠尾粟屬[2]。
用途
[編輯]大米草稈、葉可作飼料或綠肥,也可作造紙原料;在歐洲可以作為牛的一種飼料。
入侵物種
[編輯]由於大米草比其原始親本具有更高的耐鹽性及更強的生存力,因而在西歐,大米草反而將海岸米草排擠出原生地。一開始時,大米草被視為可以保護海灘免受海潮侵蝕的植物,因而被引種到各地,但卻也因為其生命力而成為了危害各地原有生態的入侵物種[4]。
1963年南京大學教授仲崇信出於保護沿海灘涂的考慮,將其引種到江蘇沿海,1964年引種到浙江,1980年引種到福建。但沒有想到的是,在新區域,由於沒有天敵,氣候適宜,大米草迅速生長,破壞當地原有的生態系統,使泥灘變為草地,危害灘涂的生態環境,導致貝類、鮑魚、水藻等大量死亡,影響海帶、紫菜的種植和牡蠣養殖。由於草質粗糙,中國牛不喜歡這種飼料,因此無法消耗,甚至導致水質下降,誘發赤潮,以至堵塞航道。尤其嚴重的是在福建侵入紅樹林,導致紅樹林大批死亡,紅樹林區域日益萎縮,用機械方法除草非常困難,現在尚沒有好的方法徹底根除大米草,是一種錯誤引種導致的生物入侵。
在香港后海灣下白泥,環保團體保育泥灘生境,保護鱟與蠔,重點手段就是清除大米草。[5]
參考文獻
[編輯]- ^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Version 2015-4. <www.iucnredlist.org>. Downloaded on 14 May 2016.
- ^ 2.0 2.1 Sporobolus anglicus (C.E.Hubb.) P.M.Peterson & Saarela. In: Govaerts, R. (2016). World Checklist of Araceae. Facilitated by the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Published on the Internet; http://apps.kew.org/wcsp/ Retrieved 2016-5-14.
- ^ 3.0 3.1 Spartina anglica C.E.Hubb.. In: The Plant List (2013). Version 1.1. Published on the Internet; http://www.theplantlist.org/ [2016-5-14].
- ^ 4.0 4.1 UK Joint Nature Conservation Committee: Spartina anglica
- ^ 【大自然逐樣解:蠔的價值】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第18分鐘),香港電台,2022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