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縣市
吳縣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蘇州市曾經代管的縣級市,由吳縣於1995年撤縣設市而成,於2000年拆分成吳中區和相城區。
地理
[編輯]吳縣市位於北緯30°56~31°33'、東經119°55'~120°54'之間。西邊與太湖相連,東邊與澄湖、陽澄湖相連,環繞蘇州城區。東西寬92.5公里,南北長68公里,面積3234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3.15%。[1]
吳縣市氣候屬於北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類型,由於太湖水體的調節作用,因此四季分明、溫暖濕潤、降水豐沛、日照充足和無霜期較長。[2]
歷史
[編輯]古代時期
[編輯]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設立吳縣,隸屬會稽郡,為會稽郡政府所在地。新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吳縣改為泰德縣,地皇四年(23年)改回原名。東漢永建四年(129年),將會稽郡錢塘江以西部分設立吳郡,吳縣改隸吳郡,為吳郡政府所在地[註 1]。武周萬歲通天元年(696年),析吳縣設立長洲縣。明清時,吳縣屬蘇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析長洲縣設立元和縣。雍正十三年,析吳縣東山設立太湖廳。[3]
民國時期
[編輯]宣統三年九月十日(1911年11月5日),江蘇巡撫程德全在蘇州宣佈「江蘇獨立」。十月初四(1911年11月24日),新政權撤銷蘇州府及長洲縣、元和縣、吳縣,設立蘇州民政長署,隸屬蘇軍都督府(十月十三日(12月3日),蘇軍都督府改為中華民國軍政府江蘇都督府)。[3]
民國元年(1912年)1月,蘇州改為吳縣。撤銷太湖廳和靖湖廳,設立太湖縣,後改名為洞庭縣。7月,省議會決定撤銷洞庭縣,所屬地歸屬吳縣。12月14日,江蘇省行政公署在南京成立,吳縣隸江蘇省。民國3年6月,江蘇省劃分為五道,吳縣隸屬江蘇省蘇常道,道政府駐吳縣。民國16年4月,廢除蘇常道,吳縣隸屬江蘇省。1928年12月10日,析吳縣城區設立蘇州市。1930年5月16日,蘇州市撤銷,併入吳縣。1933年3月28日,吳縣隸屬第三行政督察區,區政府設於吳縣。12月26日,吳縣隸屬無錫區(1936年5月1日,無錫區改為第二行政區)。[3]
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11月15日,國民政府吳縣政府遷至無錫蕩口、甘露附近,成為流亡政府。11月19日,日軍侵佔吳縣。1939年初,國民政府吳縣政府駐宜興張渚鎮,隸屬江南行署第二督察專員公署。1943年10月,張渚鎮被日軍佔領,吳縣政府撤離張渚鎮。12月3日,吳縣隸屬日軍蘇州地方自治委員會成立。1938年3月,日軍吳縣政府建立。1941年7月1日,吳縣隸屬第一區清鄉督察專員公署。12月底,第一區清鄉督察專員公署撤銷,吳縣隸屬江蘇省政府。日本投降後,1945年9月2日,國民政府吳縣政府遷回吳縣,接收汪精衛政權吳縣政府,吳縣隸屬江南行署(10月,江南行署撤銷,成立江蘇省第二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6年,江蘇省第二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從武進移駐吳縣。1949年2月5日,江蘇省政府在吳縣設立辦事處。24日,江蘇省政府全部遷至吳縣。4月25日,江蘇省政府、第二區專員公署及吳縣政府離開吳縣。[3]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編輯]1949年4月下旬,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4月27日佛曉,解放軍第二十九軍八十五師自楓橋進攻蘇州,當日,解放軍攻佔蘇州城。30日,新設地方政權[4]。新政權自吳縣劃出城區設立蘇州市。5月1日,吳縣人民政府成立,隸屬蘇南蘇州行政區專員公署[註 2]。7月,為配合剿匪,成立太湖區行政辦事處。1950年4月15日,太湖區行政辦事處管轄原吳縣的東山區、西山區。同月,吳縣橫涇區歸太湖區行政辦事處管轄。1951年6月,太湖區行政辦事處撤銷,東山區、西山區、橫涇區劃歸吳縣。1952年7月,蘇南人民行政公署太湖辦事處設立,原吳縣的東山區、西山區歸其管轄。1953年5月,太湖辦事處改建為震澤縣人民政府,吳縣橫涇區歸其管轄。1959年4月,撤銷震澤縣,所屬地歸屬吳縣。[3]
1983年3月1日,撤銷蘇州地區行政公署,吳縣隸屬蘇州市[3]。1994年4月29日,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跨塘鎮、斜塘鎮、唯亭鎮、勝浦鎮劃歸蘇州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轄,由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行使行政管理職能[5]。1995年6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吳縣,設立吳縣市。2000年12月3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吳縣市,設立蘇州市吳中區、相城區[6]。
行政區劃
[編輯]撤銷前,吳縣市下轄27個行政建制鎮:長橋鎮、胥口鎮、木瀆鎮、橫涇鎮、浦莊鎮、渡村鎮、東山鎮、西山鎮、藏書鎮、光福鎮、鎮湖鎮、東渚鎮、甪直鎮、車坊鎮、郭巷鎮、陸慕鎮、蠡口鎮、黃橋鎮、渭塘鎮、太平鎮、湘城鎮、陽澄湖鎮、北橋鎮、黃埭鎮、東橋鎮、望亭鎮、通安鎮。[7]
註釋
[編輯]- ^ 東晉咸和元年(326年),司馬岳封為吳王,吳郡改為吳國。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吳國廢除,所屬地復為吳郡。梁太清三年(549年),侯景攻佔吳郡政府所在地吳縣,吳郡改為吳州,大寶元年(550年)二月改回吳郡。開皇九年、陳禎明三年(589年),隋朝消滅陳朝,廢除吳郡,吳州改為蘇州。隋大業元年(605年),蘇州改回吳州。大業三年(607年),吳州改為吳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吳郡改回蘇州,天寶元年(742年)改回吳郡,乾元元年(758年)再改回蘇州。後唐同光二年(924年),蘇州升為中吳軍。北宋開寶八年(975年)降為蘇州。政和三年(1113年),蘇州升為平江府。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平江府改為平江路。至正十六年(1356年),張士誠占平江,平江路改為隆平府。至正十七年(1357),張士誠投降元朝,隆平府改回平江路。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吳 (紀年)|]]元年(1367年),朱元璋部將徐達攻佔平江城,平江路改為蘇州府。清咸豐十年四月十三日(1860年6月20日),太平軍攻佔蘇州府城,蘇州府改為蘇州郡。同治二年十月二十四日(1863年12月4日),清軍重佔蘇州,蘇州郡改回蘇州府。
- ^ 1949年4月30日,蘇南蘇州行政區專員公署與蘇州市人民政府、中國人民解放軍蘇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同時成立。1950年10月14日,蘇南蘇州行政區專員公署改稱蘇南人民行政公署蘇州區專員公署。1953年1月,蘇南人民行政公署蘇州區專員公署改稱江蘇省蘇州專員公署。1968年3月26日,蘇州專員公署稱蘇州專區革命委員會。1971年4月13日,又改為蘇州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7月,再改為蘇州地區行政公署。
參考文獻
[編輯]- ^ 第三卷(自然环境)第一章(地质). 吳縣誌. [2020-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4).
- ^ 第三卷(自然环境)第三章(气候物候). 吳縣誌. [2020-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4).
- ^ 3.0 3.1 3.2 3.3 3.4 3.5 第一卷(建置区划)第一章(建置). 吳縣誌. [2020-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4).
- ^ 历70年前的今天苏州解放!聆听苏州解放的声音. 責編:王璨. 《名城蘇州》新聞中心,來源:蘇州新聞廣播. 2019-04-27 [2021-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4) (簡體中文).
- ^ 发展阶段. 蘇州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 [2020-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5).
- ^ 【光影40年】难忘吴县时光啊,我如今的大美吴中. 蘇州市吳中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家在吳中. [2020-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1).
- ^ 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苏省撤销吴县市设立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的批复.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2020-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