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羅奇代爾紀念碑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座標53°36′58″N 2°09′35″W / 53.616238°N 2.159743°W / 53.616238; -2.159743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羅奇代爾紀念碑
英國
紀念對象:死於一戰的羅奇代爾軍人
揭幕1922年,​102年前​(1922
地點53°36′58″N 2°09′35″W / 53.616238°N 2.159743°W / 53.616238; -2.159743
英格蘭大曼徹斯特郡羅奇代爾城中心
設計者埃德溫·魯琴斯爵士
紀念在世界大戰犧牲的羅奇代爾男兒,無論日夜,他們都是我等堅實的依靠
登錄建築-I級
官方名稱羅奇代爾紀念碑
評定時間1985年2月12日
參考編碼1084274

羅奇代爾紀念碑西北英格蘭大曼徹斯特郡羅奇代爾海濱大道第一次世界大戰紀念物,由埃德溫·魯琴斯爵士設計。他的倫敦戰爭紀念碑廣受好評,於是又設計七座類似紀念物,羅奇代爾紀念碑便是其中頗具雄心的作品。紀念碑1922年揭幕,凸起的平台一邊是魯琴斯標誌設計世界大戰紀念石;另一邊是十米高的衣冠冢紀念塔,塔頂是躺臥軍人雕像,紀念塔東北和西南各有兩面彩繪石旗。

1919年2月羅奇代爾舉辦公開會議,決定為犧牲軍人立碑,並為傷亡軍人及其家屬設立基金。大會委託魯琴斯設計紀念物,他的原有設計是羅奇河上橋梁,但地方名流在羅奇代爾市政廳附近購買土地後捐出,用於容納紀念物。魯琴斯修改設計,第十七代德比伯爵愛德華·斯坦利1922年11月26日為紀念碑揭幕。羅奇代爾紀念碑1985年入選二級登錄建築,2015年魯琴斯所有戰爭紀念建築入選「國家收藏」之際升為一級。

背景

[編輯]

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的人員傷亡前所未有,戰後湧現成千上萬的戰爭紀念建築,幾乎所有城鎮都為犧牲的兒女立碑。《康邊停戰協定》簽署三個月後,羅奇代爾市長1919年2月10日召集公開會議,探討城內紀念建築事宜。會上決定豎立紀念碑並為兩千陣亡軍人的家屬、以及傷殘軍人及其家屬設立基金。公眾一共籌集29443英鎊10先令,遠超後來12611英磅的紀念碑耗資。[1][2]

委託

[編輯]

1919年2月的公開會議決定委託埃德溫·魯琴斯爵士為紀念物掌舵,他是英國極具盛名的戰爭紀念物設計師,英格蘭歷史建築暨遺蹟委員會稱讚他是「所在世代具有領導地位的英國建築師」。[1]魯琴斯靠為有錢人設計鄉村別墅成名,一戰對他影響很大,從1917年開始就把大部分時間投入戰爭傷亡紀念建築設計。他的作品包括:位於倫敦白廳第一次世界大戰陣亡將士紀念碑是英國休戰紀念星期日活動焦點,位於法國蒂耶普瓦勒蒂耶普瓦勒紀念碑是世界上最大的英國戰爭紀念建築,還有英聯邦國殤紀念墳場管理委員會所有大型墓地的世界大戰紀念石[1][3][4][5]

魯琴斯提議在羅奇代爾市政廳前方修建紀念橋跨過羅奇河,當時該河直接從城中心流過,後來才流入涵洞。橋上有世界大戰紀念石,橋兩頭有軍人躺在棺木上的雕像。羅奇代爾議員、前市長威廉·坎利夫買下河對岸破損失修的18世紀別墅並捐出,用作戰爭紀念物地點。該建築曾在戰爭期間充當徵兵站,是頗令當地居民辛酸的所在。魯琴斯於是放棄原有設計,決定拆除別墅改立衣冠冢和世界大戰紀念石。他共以廣受好評的倫敦戰爭紀念碑為原型設計七座衣冠冢,羅奇代爾紀念碑便是其中頗具雄心的作品。[1][2]

設計

[編輯]
羅奇代爾紀念碑由衣冠冢和世界大戰紀念石組成

諾丁漢霍布森有限公司承建紀念碑。許多一戰紀念建築包含宗教意味濃郁的雕塑或象徵,但羅奇代爾紀念碑像魯琴斯眾多同類作品一樣借鑑古典建築理念,採用抽象和普世形狀。[6][7]紀念碑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十米高的塔形衣冠冢,淺灰色康沃爾花崗岩製成的世界大戰紀念石。紀念石放在凸起的平台(柱座)上,其下是三級台階。衣冠冢與平台相隔六級台階,每級都是矩形,從下往上逐漸縮小,長軸是東南至西北走向。衣冠冢東北和西南各有兩面配有鍍金青銅旗杆的彩繪石旗,其中西南面是聯合傑克白船旗,東北面是英國皇家空軍軍旗紅船旗。旗杆兩頭比中間粗,頂端帶有金色花環,兩旗花環中間是羅奇代爾盾徵。塔頂是躺臥軍人雕像,身上蓋着大衣。羅奇代爾紀念碑以同由魯琴斯設計、1921年在德比揭幕的米德蘭鐵路紀念碑為基礎。[1][4][8]魯琴斯的戰爭紀念建築經常沿用彩繪石旗,他在設計第一次世界大戰陣亡將士紀念碑時首度提議使用彩繪石旗,但委託方沒有同意,選擇採用布旗。後來他設計的北安普敦戰爭紀念碑萊斯特紀念拱門均採用石旗。[9]

塔頂的雕塑是人物而非空墳,與嚴格意義上的衣冠冢不符[10]。魯琴斯把雕像置於頂部來保持人物匿名,代表所有陣亡軍人,觀者可代入自身情感[11]。雕像置於頂部還令觀者留意查看上方,把設計之美與紀念亡者聯繫起來[12]。衣冠冢中部刻有金字:分別是「1914–1919 / 1939–1945; TO THE MEMORY OF THE MEN OF ROCHDALE WHO GAVE THEIR LIVES IN THE GREAT WAR; MCMXIV + MCMXIX / ET / MCMXXXIX + MCMXLV」(1914至1919年,1939至1945年,紀念在世界大戰犧牲的羅奇代爾男兒;1914至1919年,1939至1945年)和「THEY WERE A WALL UNTO US BOTH BY NIGHT AND BY DAY」(無論日夜,他們都是我等堅實的依靠),引自《撒母耳記》第25章第16節,由《羅奇代爾觀察者報》讀者提議[1][13]

世界大戰紀念石朝向東南,位於衣冠冢和市政廳之間,與平台相隔三級台階(比衣冠冢少三級)。石上刻有「THEIR NAME LIVETH FOR EVERMORE」(「他們的英名永垂不朽」),紀念二戰亡者的銘文是後來新增,還有上刻「TO ALL THOSE WHO DIED / IN THE / SERVICE OF THEIR COUNTRY」(「獻給所有為國捐軀者」)的青銅牌匾[1][14][15][16]。魯琴斯在南安魯敦紀念碑首度採用衣冠冢與世界大戰紀念石組合,與羅奇代爾紀念碑類似[17]。周圍的紀念花園旨在紀念蘭開夏燧發槍團皇家燧發槍團陣亡將士,還是羅奇代爾的二戰紀念花園[1][15]

歷史

[編輯]
羅奇代爾紀念碑,背景是羅奇代爾市政廳

第十七代德比伯爵愛德華·斯坦利1922年11月26日(周日)為紀念碑揭幕,羅奇代爾會吏長致辭[1]。德比伯爵源於蘭開夏地方政治世家,一戰期間出任英國戰爭大臣與徵兵主任等公職,戰爭結束之際當上駐法大使。揭幕羅奇代爾紀念碑兩年後,他又為魯琴斯設計的曼徹斯特紀念碑揭幕。[2]

羅奇代爾紀念碑1985年入選二級登錄建築,英格蘭歷史建築暨遺蹟委員會認為紀念碑與一同入選的羅奇代爾市政廳、羅奇代爾郵局以及眾多燈柱建築美感相輔相成、交相輝映[1]。未經授權拆除或修整登錄建築將受法律懲處,其中二級代表「擁有特殊價值,值得盡一切努力保護」的建築,占登錄建築總量的92%。2015年11月,為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100周年,魯琴斯所有的戰爭紀念建築均入選「國家收藏」,英格蘭境內他設計的獨立紀念碑全部列入登錄建築,已經入選的重新評級。羅奇代爾紀念碑升為一級,占登錄建築總數的2.5%,屬「最具歷史價值」的建築。[18][19]

參見

[編輯]

腳註

[編輯]

來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