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文徵明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徵明
大明翰林院待詔贈修職郎南京國子監博士
籍貫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
族裔漢族
字號字徵明,更字徵仲,號衡山居士停雲生
諡號貞獻(私諡)
出生成化六年十一月初六日
(1470年11月28日)
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
逝世嘉靖三十八年二月二十日
(1559年3月28日)(88歲)
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
墓葬蘇州相城區孫武紀念園
配偶崑山吳氏(吳愈之女)
親屬父:文林
文師: 吳寬
書法師:李應禎
繪畫師:沈周
出身
  • 諸生
著作
  • 《甫田集》。
  • 畫作: 《千岩競秀》、《萬壑爭流》、《湘君湘夫人圖》、《石湖草堂》、《石湖詩畫》、《橫塘詩意》、《虎丘圖》、《天平紀游圖》、《靈岩山圖》、《洞庭西山圖》、《拙政園圖》等

文壁(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字徵明,中年後以字行,更字徵仲,號衡山居士停雲生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祖籍湖廣衡州府衡山縣(今湖南衡東),明代畫家,與唐寅沈周仇英合稱為「明四家」(亦稱「吳門四家」或「吳門四傑」);並與唐寅祝允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一生歷經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晚年與老師沈周並駕齊驅,繼沈周之後成為吳派領袖。

家世

[編輯]

先世衡山人,故一號文衡山。先祖與文天祥同族,以軍功出世,明初文定開隨朱元璋征討張士誠有功。祖父文惠入贅蘇州人張聲遠家,遂遷居長洲。父文林,成化間進士,官至浙江溫州府知府。兄文徵靜,弟文室[1]

生平

[編輯]

成化六年十一月初六日(1470年11月28日),文徵明出生於蘇州德慶橋西北曹家巷。他早年曾向王韋之父王徽問學。十三歲至十五歲時隨父在博平縣。十六歲返回蘇州,與唐寅都穆訂下交誼,並跟隨都穆學詩。十七、八歲間,文徵明因父在滁州南京太僕寺為官,跟隨前往。期間於太僕寺少卿呂㦂左右服侍。十九歲為諸生時,寫字不佳,被列三等,不得參與鄉試,始努力學習書法[2]。奈仕途不順,九試皆墨,一直未能考取功名。

弘治二年(1489),文徵明二十歲,因不喜歡科舉嚴格的章法,乃與祝允明、唐寅、都穆、楊循吉倡導寫作古文辭。這年他在承天寺雙娥精舍參觀沈周作《長江萬里圖》,頗有感悟,遂拜沈周為師。師徒二人關係甚洽,文徵明說:「吾先生非人間人也,神仙中人也!」云云,而沈周也誇讚征明說:「征明庚甲(指年齡)何異,乃聰慧若此?」按錢謙益所輯《石田先生事略》,沈周一開始擔心教授文徵明作畫會影響他的學業,不過最終還是將自己的本事傾囊相授。文徵明一生都非常尊敬這位師友,即使日後成名,也一直認為自己無法在作畫上超越沈周。[1]弘治五年(1492),文徵明師事吳江人西村先生史鑑趙寬,兩人皆擅詩文。當年,於自宅營造了停雲館。娶崑山人吳愈第三女為妻。吳氏之母夏氏,為太常卿夏㫤之女。時文徵明交遊範圍進一步擴大,與吳爟、吳奕、蔡羽、錢同愛、陳淳、湯珍、王守、王寵、張靈為處士邢參「東莊十友」。明年,因父親的關係結識莊㫤,為忘年交。這期間,文徵明逐漸篤定了不仕之志。[1]

弘治八年(1495),師從吏部右侍郎吳寬。寬與文徵明父文林為同年進士,當時正在家居喪,文林便將兒子送去學習。吳寬非常高興,將自己的古文法悉數教給文徵明,並在朝廷公卿間稱讚這位學生。到了秋天,文徵明前往應天府參加鄉試,沒能中舉。同年畫《金蕉落照圖》吳瑞(字德征)為之作詩,又與唐寅商討作畫之法。弘治九年(1496),學習荊浩關仝的技法。弘治十年,文徵明因博古善議論,熟知元、明間故事,與唐寅、祝允明、徐禎卿一同被人稱為「吳中四才子」,時年二十八歲。文徵明性格木訥,不近女色,唐寅、錢同愛、祝允明等往往以女子誘惑、調戲征明,終不為所動。[1]

弘治十一年(1498),與唐寅、顧蘭上南京應試,三人中只有文徵明一人不售。翌年,徐經、唐寅捲入考題泄露案,唐寅被黜為吏,不久出走,將家事託付給文徵明。六月七日,父喪。至弘治十四年除喪,繼續發奮讀書。明年,唐寅歸家,文徵明在之後的一段時間內屢次規勸他不可頹喪,幾乎導致兩人失和。後來文徵明有詩描繪這一時期的唐寅:「若非縱酒應成病,除卻梳頭即是僧。」寅最後寫了一封《答文徵明書》向他道歉。往後,文徵明多與友朋游於虎丘、太湖間。弘治十八年,文徵明在蘇州已經出名,吳爟、許國用雨中來訪求畫。

正德元年(1506)四月,文徵明參與修撰的《姑蘇志》告成。同年秋,沈周將自己臨摹的《富春山居圖》送給文徵明。正德二年,其兄文征靜遇事,征明千方百計為兄解難。兩個月間,廢寢忘食,終得保全。至秋季,征明在應天府應試,再度落榜。此後,文徵明的書法逐漸為人所道,當時士大夫多求征明書寫墓志銘。正德六年,文徵明正式以字行世,字則改為征仲。正德七年(1512),寧王朱宸濠遣人來招文徵明,征明硬是稱病不見,也不接受任何饋贈,連報書都沒有寫。當時唐寅、謝時臣、章文都應了寧王的招聘,有人勸文徵明也看在王的地位上答應,但他只是笑而不語,作詩云:「千金逸驥空求骨,萬里冥鴻肯受羅!」將自己比喻為翱翔萬里蒼冥的飛鴻,不可能被寧王所網羅。其後寧王事敗,大家都以為文徵明有先見之明。八年,應試又不售。十年,代表蘇州府縣學生尚書吏部尚書陸完,對當時學校生員沒有出世之途的問題作了反映。十一年,文徵明第七次應試,不售。加之十四年秋、嘉靖元年秋兩次應試,共計九次,皆不中。[1]

嘉靖二年(1523年),由刑部尚書林俊、工部尚書李充嗣推薦於朝,經過吏部考核,被授職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詔的職位[3][1]。此時書畫已負盛名,求其字畫者眾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擠,心中悒悒不樂。其中尤其以楊維聰等人最嫉妒文徵明,據說有人嘗說:「我衙門中不是畫院,乃容畫匠處此耶?」[1] 文徵明自到京第二年起上書請求辭職回家,三年內三次提出辭呈才獲批准。五十七歲辭歸出京,放舟南下,回蘇州定居。自此致力於詩文書畫,不復求仕進,以戲墨弄翰自遣。

早登吳門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之列,晚歲聲譽卓著,號稱「文筆遍天下」,四方求購書畫者踏破門檻,據傳「海宇欽慕,縑素山積」。風儀整肅,日本使者登門求畫,再拜而辭,答:「事關國體。」

年近九十時,還孜孜不倦,為人書墓誌。嘉靖三十八年二月二十日(1559年3月28日),未待寫完,文徵明「便置筆端坐而逝」。享壽九十歲,是「吳中四才子」(唐伯虎文徵明、祝枝山、徐禎卿)中最長壽的一位。門人私諡「貞獻」。朝廷勅贈修職郎、南京國子監博士。[1]其墓葬位於蘇州相城區孫武紀念園內。

畫作

[編輯]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其詩、文、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他雖學繼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風格。遠學郭熙,近則取法於趙孟頫等人。他一專多能,能青綠,亦能水墨,能工筆,亦能寫意。山水、人物、花卉、蘭竹等無一不工。

文徵明學字是從蘇軾字入手的。後來文徵明從李應禎學書,李應禎書宗歐陽詢,平正婉和,清潤端方,雖非書法大師,卻是一位書法教育家。他是祝枝山的岳父,又是文徵明的啟蒙老師。他除了把學書心得悉數傳授給文徵明外,還鼓勵他突破傳統,自創新格。在文徵明二十二歲時,李應禎看了他的蘇體字,對文徵明說:「破卻工夫何至隨人腳?就令學成王羲之,只是他人書耳!」這些話影響了文徵明一生。

文徵明在書法史上以兼善諸體聞名,尤擅長行書和小楷,王世貞在《藝苑言》上評論說:「待詔(文徵明)以小楷名海內,其所沾沾者隸耳,獨篆不輕為人下,然亦自入 能品。所書《千文》四體,楷法絕精工,有《黃庭》、《遺教》筆意,行體蒼潤,可稱玉版《聖教》,隸亦妙得《受禪》三昧,篆書斤斤陽冰門風,而楷有小法,可寶也。」

文徵明書法溫潤秀勁,穩重老成,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書法的風致。他的書風較少具有火氣,在盡興的書寫中,往往流露出溫文的儒雅之氣。也許仕途坎坷的遭際消磨了他的英年銳氣,而大器晚成卻使他的風格日趨穩健。他的傳世書法有《醉翁亭記》、《滕王閣序》、《赤壁賦》、《漁父辭》、《離騷》、《北山移文》、《四體千文》、《草書千字文》、《題宋高宗賜岳飛手敕》、《仇英畫趙孟頫寫經換茶圖文徵明書心經合璧》等;畫作有《雨餘春樹圖》、《影翠軒圖》、《洞庭西山圖》、《綠蔭清話圖》、《綠蔭草堂圖》、《松壑飛泉圖》、《石湖詩圖》、《失竹》、《江南春圖》、《古木寒泉圖》、《塞村鍾馗圖》、《松聲一榻圖》、《好雨聽泉圖》、《蘭竹》、《梨花白燕圖》、《水亭詩思圖》、《仿王蒙山水》、《東園圖》、《關山積雪圖》、《仿趙伯驌後赤壁圖》等;著有《莆田集》。

書法

[編輯]
仇英趙孟頫寫經換茶圖文徵明書心經合璧 現藏於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
仇英畫《上林圖》,文徵明書《上林賦》,現藏於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

詩作

[編輯]

《暮春齋居即事》


《石湖》


《感懷》


《月夜登閶門西虹橋》


《夏日睡起》

代表作

[編輯]
文徵明《江南春圖》局部

後代

[編輯]

長子文彭,字壽承,號三橋,著名書法篆刻家,明清流派篆刻開山祖師。

次子文嘉,字休承,號文水,工石刻,擅畫山水,著有《和州詩》、《鈐山堂書畫記》等。

文肇祉

曾孫文震孟,禮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

曾孫文震亨,著有《長物志

玄孫女文俶,明代畫家

玄孫文秉

來孫文點,清代畫家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周, 道振. 文征明年谱. 年譜叢刊. 北京: 中華書局. 2020. ISBN 9787101147339. 
  2. ^ 文嘉《先君行略》載:「少拙於書,乃刻意臨學。」
  3. ^ 明史·文苑三·文徵明》傳載:「正德末,巡撫李充嗣薦之。會徵明亦以歲貢生詣吏部試,奏授翰林待詔。」
  • Craig Clunas(柯律格)著,劉宇珍等譯:《雅債:文徵明的社交性藝術》(北京:三聯書局,2012)。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國朝獻徵錄·卷之二十二》,出自焦竑國朝獻徵錄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明史卷二百八十七》,出自《明史
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明四家

又稱:吳門四家、吳門
四傑、天門四傑

沈周 | 文徵明 | 唐寅 | 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