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恭帝
宋恭帝 | |||||||||||||||||
---|---|---|---|---|---|---|---|---|---|---|---|---|---|---|---|---|---|
宋朝皇帝 元朝瀛國公 | |||||||||||||||||
宋朝第16位(南宋第7位)皇帝 | |||||||||||||||||
統治 | 1274年8月12日-1276年2月4日 (1年176天) | ||||||||||||||||
前任 | 宋度宗趙禥 | ||||||||||||||||
繼任 | 宋端宗趙昰 | ||||||||||||||||
元朝瀛國公 | |||||||||||||||||
統治 | 1276年2月4日-1323年5月31日(47年116天) | ||||||||||||||||
出生 | 宋度宗咸淳七年九月二十八 1271年11月2日 南宋臨安 | ||||||||||||||||
逝世 | 元英宗至治三年四月二十六日 1323年5月31日 (51歲) 河西 | ||||||||||||||||
王后 | 元朝公主孛兒只斤氏 | ||||||||||||||||
妃嬪 | 邁來迪(存疑) | ||||||||||||||||
子嗣 | 趙完普 | ||||||||||||||||
| |||||||||||||||||
政權 | 宋朝(南宋) | ||||||||||||||||
父親 | 宋度宗 | ||||||||||||||||
母親 | 全皇后 | ||||||||||||||||
宗教信仰 | 佛教 |
宋恭帝趙
生平
[編輯]沖齡踐阼
[編輯]《宋史本紀第四十七》記載:「瀛國公名㬎,度宗皇帝子也,母曰全皇后,咸淳七年(1271年)九月己丑,生於臨安府之大內。」宋咸淳十年(1274年)七月,宋度宗駕崩,年三歲的趙㬎在丞相賈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是為宋恭帝,改明年為德祐元年。祖母謝太皇太后、母親全太后垂簾聽政。但軍國大權依然在賈似道之手。
當時元軍已控制中國北方和西南,在取得南下最重要通道襄陽城的控制權之後,渡過長江向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進發。謝太皇太后一面在全國通令「勤王」,一面向元軍乞和。勢如破竹的元軍在擊破各地的防線,相繼降服了長江中游諸州。1275年,賈似道率領的13萬大軍在蕪湖與元軍對戰大敗。不久,謝太皇太后和宋恭帝在輿論壓力下貶賈似道,不過為時已晚,宋朝亡國在即。同年年中,元軍已經佔領了江東(今日的江蘇省南部)大半的領土。
1276年1月18日伯顏率領的元軍兵臨臨安。南宋朝廷遣陸秀夫求和稱侄不成,只好向元軍投降。正月十八日(1276年2月4日),謝太皇太后抱着五歲的小皇帝宋恭帝㬎出趙城,派遣監察御史楊應奎向元軍獻上傳國璽[2],臨安的南宋朝廷投降。南宋殘餘勢力在福建、廣東抗元,直到1279年南宋正式滅亡。
入元降封瀛國公
[編輯]南宋滅亡後,宋恭帝曾徙居元大都、上都、烏斯藏、甘州(一說還有謙州,今俄羅斯圖瓦共和國境內)等地,是中國歷史上遊歷最遠的一位漢人皇帝。
北遷
[編輯]恭帝降元後,元將巴延促其北上入覲。帝於至元十三年(宋德祐二年,1276年)丙子三月從臨安啓程,前往上都。太皇太后謝氏以疾留內。太后全氏、隆國夫人黃氏(度宗母、恭帝祖母)、榮王趙與芮(理宗弟、度宗父、恭帝祖父)、沂王趙乃猷、樞密院參知政事高應松、謝堂、知臨安府翁仲德及汪元量等朝臣、宮人隨同北上(見劉一清錢塘遺事)。渡江後,宋將李庭芝、苗再成等謀奪駕,不克。五月,過大都,赴上都。丙申,見元世祖忽必烈於上都大安殿。忽必烈封恭帝為瀛國公,妻以公主,詔優待之,使居大都;福王趙與芮受封平原郡公(汪元量《水雲集》湖州歌八十一:「福王又拜平原郡,幼主新封瀛國公」)。
1279年3月19日,陸秀夫擕年僅八歲的小皇帝趙昺在崖山蹈海自盡,南宋最終全面滅亡。
至元十九年(1282年),中書省奏請徙瀛國公居上都,詔許之。後元仁宗延祐中,隨高麗國王王璋入朝的高麗人權漢功,見瀛國公故宅尚存,作《瀛國公第盆梅》詠之。
入遯吐蕃
[編輯]忽必烈欲保全亡宋宗室。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十月詔遣瀛國公趙㬎入吐蕃習梵書、西蕃字經(一說瀛國公自求入吐蕃學佛法)。十二月啓程,由脫思麻(今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一帶)入烏思藏,駐錫薩斯迦大寺,號木波講師。[來源請求]他在薩迦寺出家,取藏文法名「卻季仁欽」(ཆོས་ཀྱི་རིན་ཆེན་)。藏族人尊稱他為「蠻子拉尊」(སྨན་རྩེ་ལྷ་བཙུན་);[3]「蠻子」是蒙古人對宋人的稱謂,「拉尊」是藏語對出家王族的尊稱,[4]漢譯合尊。後為薩斯迦大寺住持。嘗取漢藏佛經互譯比勘,校訂異文。
賜死河西
[編輯]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四月,賜瀛國公趙㬎死於河西(今甘肅河西走廊張掖)。[5]明初僧人釋無慍《山庵雜錄》云:「瀛國公為僧後,至英宗朝,適興吟詩云:『寄語林和靖,梅開幾度花。黃金臺上客,無復得還家。』諜者以其意在諷動江南人心,聞之於上,收斬之。既而上悔,出內帑黃金,詔江南善書僧儒集燕京,書大藏經云。」[6][7]陶宗儀《輟耕錄》引此詩,作:「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黃金臺下客,應是不歸來。」並云「此宋幼主在京師所作也」。明人瞿佑《歸田詩話》引作:「黃金臺上客,底事又思家。歸問林和靖,寒梅幾度花。」謂瀛國公以此詩贈汪元量。藏文史書則謂其罪名是以講經為名,聚衆謀反。元史英宗紀可旁證瀛國公卒年:「至治三年四月壬戌朔,敕天下諸司命僧誦經十萬部。……敕京師萬安、慶壽、聖安、普慶四寺,揚子江金山寺、五台山萬聖祐國寺,做水陸佛事七晝夜。」[8][7]
按《元史·卷四十二·順帝五》至正十二年五月「河南諸處群盜,輒引亡宋故號以為口實,宜以瀛國公子和尚趙完普及親屬徙沙州安置,禁勿與人交通。」[9]之記錄可見,宋恭帝的大兒子趙完普並未被賜死,且有一定數量的家眷。
親族
[編輯]祖先
[編輯]先祖 | ||||||||||||||||||||||||||||||||||||||||||||||||||||||||||||||||||||||||||||||||||||||||||||||||||||||||||||||||||||||||||||||||||||||||||||||||||||||||||||||||||||||||||||||||||||||||||||||||||||||||||||||||||||||||||||||||||||||||||||||||||||||||||||||||||||||||||||||||||||||||||||||||||||||||||||||||||||||||||||||||||||||||||||||||
---|---|---|---|---|---|---|---|---|---|---|---|---|---|---|---|---|---|---|---|---|---|---|---|---|---|---|---|---|---|---|---|---|---|---|---|---|---|---|---|---|---|---|---|---|---|---|---|---|---|---|---|---|---|---|---|---|---|---|---|---|---|---|---|---|---|---|---|---|---|---|---|---|---|---|---|---|---|---|---|---|---|---|---|---|---|---|---|---|---|---|---|---|---|---|---|---|---|---|---|---|---|---|---|---|---|---|---|---|---|---|---|---|---|---|---|---|---|---|---|---|---|---|---|---|---|---|---|---|---|---|---|---|---|---|---|---|---|---|---|---|---|---|---|---|---|---|---|---|---|---|---|---|---|---|---|---|---|---|---|---|---|---|---|---|---|---|---|---|---|---|---|---|---|---|---|---|---|---|---|---|---|---|---|---|---|---|---|---|---|---|---|---|---|---|---|---|---|---|---|---|---|---|---|---|---|---|---|---|---|---|---|---|---|---|---|---|---|---|---|---|---|---|---|---|---|---|---|---|---|---|---|---|---|---|---|---|---|---|---|---|---|---|---|---|---|---|---|---|---|---|---|---|---|---|---|---|---|---|---|---|---|---|---|---|---|---|---|---|---|---|---|---|---|---|---|---|---|---|---|---|---|---|---|---|---|---|---|---|---|---|---|---|---|---|---|---|---|---|---|---|---|---|---|---|---|---|---|---|---|---|---|---|---|---|---|---|---|---|---|---|---|---|---|---|---|---|---|---|---|---|---|---|---|---|---|---|
|
妻兒
[編輯]- 妻 孛兒只斤氏(元公主,見拉施特《史集》之忽必烈汗紀、陳霆《兩山墨談》、談遷《國榷》等)
- 妾 邁來迪(回回郡王阿兒廝蘭之裔孫,元惠宗生母),雜史傳為瀛國公妾,後為元明宗所納。
- 趙完普,長子,幼時出家為僧。至正閒徙居沙州。卒年不詳。
後世盛傳宋恭帝為元惠宗妥懽帖睦爾之生父。元文宗曾佈告中外,引元惠宗乳母夫之言,稱元明宗在漠北時,素謂太子(妥懽帖睦爾)非己子,遂徙於高麗,後遷靜江。元末明初人權衡撰《庚申外史》,謂瀛國公駐錫甘州山寺(元時稱十字寺,即張掖大佛寺)時,封地位於汪古部舊地及居延一帶的趙王曾以一回回女子與之(即順帝生母邁來迪)。延祐七年四月,回回女生一男子。時值元武宗長子周王和世琜(即位後為元明宗)流亡西北,過甘州山寺,見瀛國公幼子,「大喜,因求為子,並其母載以歸」。明代以後,此說遂成確論。至清代,《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認為此說乃宋遺民僞造,明人「附會而盛傳之」,「覈以事實,渺無可據,實為荒誕之尤,非信史也。」近時學者有謂瀛國公在移駐甘州之前,可能居於謙州吉利吉思地界(今葉尼塞河上游)。當時周王和世琜自陝西至嶺北過金山(阿爾泰山),流亡於察合臺後王封地,地理上與謙州接近。[原創研究?]
宰相
[編輯]評價
[編輯]“ | 司馬遷論秦、趙世系同出伯益。夫稷、契、伯益其子孫皆有天下,至於運祚短長,亦系其功德之厚薄焉。趙宋雖起於用武,功成治定之後,以仁傳家,視秦宜有間矣。然仁之敝失於弱,即文之敝失於僿也。中世有欲自強,以革其敝,用乖其方,馴致棼擾。建炎而後,土宇分裂,猶能六主百五十年而後亡,豈非禮義足以維持君子之志,恩惠足以固結黎庶之心歟?瀛國四歲即位,而天兵渡江,六歲而群臣奉之入朝。漢劉向言:「孔子論《詩》至『殷士膚敏,裸將於京。』喟然嘆曰:大哉天命,善不可不傳於後嗣,是以富貴無常。」至哉言乎!我皇元之平宋也,吳越之民,市不易肆。世祖皇帝命征南之帥,輒以宋祖戒曹彬勿殺之言訓之。《書》曰:「大哉王言,一哉王心。」我元一天下之本,其在於茲。 | ” |
——元朝官修正史《宋史》脫脫等的評價[10] |
“ | 世祖之使趙㬎,趙㬎之為世祖使,皆非義也。夫以佛本西域之教而不可以往學,㬎本宋室之帝而不可以往使。㬎國亡而不能死於社稷,其罪已甚。今乃為之使於吐蕃,苟馬無恥,豈不深可惜哉。據事直書,交貶之也。 | ” |
——《御批續資治通鑑綱目》[11] |
延伸閱讀
[編輯][在維基數據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 明 錢士升《南宋書》
- ^ 《宋史·卷四十七 本紀第四十七》:甲申,大元兵至皋亭山,遣監察御史楊應奎上傳國璽降
- ^ 《紅史》
- ^ 《西藏王統記》,索南堅贊著,劉立千譯註。民族出版社,2000年2月出版,13頁、164頁
- ^ 釋念常,《佛祖歷代通載·卷二十二》:癸亥至治三年...是年四月賜瀛國公合尊死於河西。
- ^ 《山庵雜錄·第1卷》. 0118b08. [2019-1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3).
- ^ 7.0 7.1 陳援庵. 〈佛祖通載〉. 《中國佛教史籍概論》卷六.
- ^ 《元史·卷二十八·本紀第二十八·英宗二》
- ^ 《元史·卷四十二·本紀第四十二·順帝五》
- ^ 《宋史·卷四十七 本紀第四十七》
- ^ 《御批續資治通鑑綱目卷二十三》
宋恭帝 出生於:1271年11月2日逝世於:1323年5月31日
| ||
---|---|---|
統治者頭銜 | ||
前任: 宋度宗 趙禥 |
中國皇帝 1274年8月12日-1276年2月4日 |
繼任: 元世祖忽必烈 |
前任: 宋度宗 趙禥 |
宋朝皇帝 1274年8月12日-1276年2月4日 |
繼任: 宋端宗 趙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