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浩出版社
成立 | 1930年 |
---|---|
創辦人 | 萊斯利·布西(Leslie Boosey) 拉爾夫·霍克斯(Ralph Hawkes) |
總部 | 英國倫敦奧德維奇 |
出版類型 | 樂譜、樂器 |
官方網站 | Boosey.com |
博浩(英語:Boosey & Hawkes)出版社是一所位於英國的出版機構,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古典音樂出版商之一。除了樂譜出版工作之外,亦從事樂器製造、販售等業務。博浩出版社的名稱分別繼承自合併前的兩家出版公司,布西父子(Boosey & Sons)公司,以及威廉·亨利·霍克斯(William Henry Hawkes)的「霍克斯父子」公司,兩方在1930年達成合併的協議[1][2]。
沿革
[編輯]合併前的布西父子公司成立於18世紀60至70年代間,由約翰·布西創建[3],他的兒子湯瑪斯將公司定址在龐德街4號[4][5],當時稱為「布西父子」。公司第三代湯瑪斯(湯瑪斯之子)繼承後,開設了一個分社,分社在19世紀中改稱「布西公司」(Boosey & Co.),並開始專營歐陸作曲家的作品代理,特別是羅西尼、貝利尼、多尼采蒂與威爾第等人的劇作,皆是透過該社引進而為英國聽眾所知。另外,他們也出版本土重要作曲家如埃爾加、佛漢·威廉斯等人的作品[6]。除了樂譜之外,布西公司也從事翻譯業務,最早的翻譯書包括了約翰·尼古勞斯·佛克爾的著作《約·塞·巴赫的一生》(1820年)[7]。由於上議院1854年的決議,布西公司持有的一部分外國作品版權遭到剝奪,影響了他們的業務[8]。不過,隨著敘事劇(ballad)在倫敦的流行,布西公司在市場趨勢之下仍有可觀的獲利。
出版工作之外,布西公司於1851年起涉足樂器製造,起初以木管樂器為主,1868年樂器製造部門由迪斯丁家族的亨利(Henry)接手經營,也陸續開始銅管樂器、弦樂器的生產[6]。
1874年,布西公司遷址至攝政街295號[4],其規模進一步擴展,擁有了攝政街半數的店面。1892年,紐約分社開張[6]。
與對手合併
[編輯]1865年,威廉·亨利·霍克斯創立了「霍克斯父子」(Hawkes & Sons),在管弦樂曲目的出版項目外,也從事樂器零件的製造,很快就成為布西公司的競爭對象[a]。1925年,霍克斯在北倫敦的埃奇韋爾開設了樂器工場,對布西公司形成了顯著的威脅。萊斯利·布西(Leslie Boosey)與拉爾夫·霍克斯(Ralph Hawkes)在二〇年代的一次會議上達成協議,兩方由競爭轉為合作。1930年,「博浩」正式成立[b][9]。
1938年,奧地利遭納粹德國吞併,維也納的環球出版被迫轉向為威權服務,博浩則承接了遭納粹當局針對的作曲家如巴托克、柯達伊等人的作品。此外,他們也接納了普及方面的猶太雇員,這些「外援」對合併初期的博浩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如恩斯特·羅斯便是博浩簽下理查德·施特勞斯與斯特拉文斯基兩人的重要推手[c][9]。戰事大舉爆發前,博浩又與布里頓、科普蘭兩人達成作品代理的協議[d]。戰後,樂譜出版市場一落千丈,博浩反向買進了俄國音樂作品的版權,這包括了普羅科菲耶夫、拉赫瑪尼諾夫與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此一操作使博浩成為俄國精緻音樂的代表性出版商。
五〇年代,博浩已然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樂譜出版社,除了握有多位一流作曲家的出版代理權利之外,在波昂、約翰內斯堡、紐約、巴黎、多倫多和悉尼均設有分社。不過,兩位創辦人之間長期理念不和的問題,也在此時浮上水面,他們的分裂甚至迫使公司員工必須站邊表態。霍克斯在戰時秘密辦理了高達十萬英鎊的貸款,意圖買下公司的出版業務,並將之轉移至紐約運營,而樂器製造的部門則留置倫敦,供布西方面經營。然而,這樣出自單方面的規劃,隨著霍克斯在1950年9月8日的突然死亡而不了了之。到了六〇年代附近,長期支持公司發展的恩斯特·羅斯出面彌補創辦人決裂的局面,然而他與布里頓之間的意見也有不合(按:在布西家族的允許下,布里頓對公司的業務也有涉入,然而羅斯對布里頓的評價遠不如他對施特勞斯、斯特拉文斯基的重視)。1979年,萊斯利·布西逝世,現今由皇家愛樂協會與表演者權利協會(Performing Right Society,暫譯)共同頒發的「萊斯利·布西獎」,除了紀念該人之外,旨在對產業的幕後人員(廣播主持人、錄音產業製作人、樂譜出版商與代理等)寄予肯定與鼓勵[10]。
博浩的樂器製造部門在七〇年代遭遇經營瓶頸,進行了大幅度的裁員與產線削減。2001年,埃奇韋爾的樂器部門關閉時,唯一還有價值的產線僅存銅管一項。相關的業務隨後遷址至瓦特福,並更名為貝松公司[11]。
近期發展
[編輯]2001年,博浩在芝加哥的樂器配送業務被發現帳務異常,高達一千三百萬英鎊的營業額遭到註銷,導致公司瀕臨破產[12],最終由風險投資HgCapital由四千萬英鎊出面承接。2003年2月11日,博浩的樂器製造部門遭到拆分、轉售[e]。2005年9月,HgCapital提出金額六千萬至八千萬的轉售[13],但相關的交易在11月被取消[14]。2008年4月,荷蘭出版商Imagem收購了博浩,但Imagem不久後便被美國的Concord Music所併購[15],Concord隨後又出手購買了德國的Hans Sikorski(2019年),一股新的古典音樂出版勢力儼然成形。
2005年,博浩放棄了一百三十一年來位於攝政街的長期據點,轉址至奧德維奇現址[4]。
博浩現於柏林、紐約設有分社[f],此外2011年起也透過網上商店做銷售[16]。
特色業務
[編輯]由於拉爾夫·霍克斯的精準投資眼光,博浩迄今仍持有多數20世紀古典音樂作品的版權[17],包括伯恩斯坦、布里頓、科普蘭、普羅科菲耶夫以及斯特拉文斯基等20世紀主要作曲家的作品。當代英國作曲家如約翰·庫利奇·亞當斯、卡爾·詹肯斯、詹姆斯·麥美倫、馬克-安東尼·圖爾納吉以及斯蒂夫·萊奇等人的創作,亦是透過博浩的協助出版、問世。此外,紐約分社亦著重於美國作曲家作品的出版與推廣[8]。
博浩亦下設媒體部門「布西媒體」(BooseyMedia),製播廣播、電視內容。
注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參照
[編輯]- ^ 從古典到現代 音樂出版之首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博浩官方文件。
- ^ An Historical Note. Boosey & Hawkes. [2007-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11-30).
- ^ Simon Burrows. French Exile Journalism and European Politics, 1792–1814. Woodbridge, Suffolk: Boydell & Brewer Ltd. 2000. ISBN 978-0-86193-249-8.
- ^ 4.0 4.1 4.2 Staff Contacts: London – Rest of the World. Boosey & Hawkes. [2007-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8).
- ^ The shop moved to 28 Holles Street in 1816: Staff Contacts: London – Rest of the World. Boosey & Hawkes. [2007-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8).
- ^ 6.0 6.1 6.2 Suzy Jagger. Instrumental role in music-making. The Times (London). 2003-03-20 [2020-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12).
- ^ Johann Nicolaus Forkel; Banker Stephenson (transl.). Life of J.S. Bach; with a Critical View of His Compositions ... Translated from the German. [by Stephenson.]. London: T. Boosey & Co. 1820. 德文原題為Johann Nicolaus Forkel. Ueber J.S. Bachs Leben, Kunst und Kunstwerke: Für patriotische Verehrer echter musikalischer Kunst ... Mit Bachs Bildniss und Kupfartafeln. Leipzig: Hoffmeister und Kühnel. 1802. OCLC 243456252.
- ^ 8.0 8.1 D[avid] J[ames] Blaikley; William C. Smith; Peter Ward Jones. Boosey & Hawkes. L. Macy (編). Grove Music Online. [2007-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7-21).
- ^ 9.0 9.1 Helen Wallace. Musical marriage that soared – and soured. The Daily Telegraph (Review) (London). 2007-04-26 [2020-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4).
- ^ Leslie Boosey Award. Royal Philharmonic Society. [2007-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7).
- ^ Wyse, Pascal. Test Your Strength. The Guardian. 2007-01-26.
- ^ Osborne, Alistair. Bad Vibes from Chicago Shake Boosey & Hawkes. The Daily Telegraph. 2001-03-21.[失效連結] Osborne, Alistair. Chicago Blues for Boosey. The Daily Telegraph. 2001-03-21.[失效連結]
- ^ Wachman, Richard. Boosey & Hawkes Up for Sale as Owner Seeks Quick £80m. The Observer. 2005-09-18.
- ^ Dennis, Guy. Boosey & Hawkes Rebuffs Bono as Sale is Cancelled. The Daily Telegraph. 2005-11-19.[失效連結]
- ^ Sisario, Ben. Concord Bicycle Music Adds to Its Catalog, Acquiring Imagem Music Group. The New York Times. 2017-06-02 [2020-02-18].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0) (美國英語).
- ^ Boosey & Hawkes puts scores online. The Strad. [2011-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13).
- ^ Minch, John. Welcome to our World of Music. Boosey & Hawkes. [2007-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5-13).
參見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博浩的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博浩出版社的免費樂譜,由國際樂譜典藏計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