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恐慌
红色恐慌(英语:Red Scare)是指于美国兴起的反左派风潮,常分为两段。第一段自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延续至1920年,恐慌受到欧洲的影响,美国工人以及社会主义者可能爆发政治激进主义或革命运动。第二段是指开始于1947年,并几乎贯穿全部1950年代的麦卡锡主义。恐慌来自于美国国内外共产主义者对美国社会的影响以及对联邦政府的间谍行为。因此美国政府制定形形色色的反共政策,使国民接受了国家安全与反共密不可分的思想观念。而此观念以美国共和党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发起的麦卡锡主义有密切的关系。
第一次红色恐慌
[编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欧洲无政府主义者和左翼政治的躁动以及暴力加剧了现存国家的社会和政治紧张局势。
第二次红色恐慌
[编辑]麦卡锡主义是在1950年代初,由约瑟夫·麦卡锡煽起的,在美国全国性的反共“十字军运动”。以他为首脑的该运动大肆渲染共产党侵入美国政府和美国舆论界,促使成立“非美调查委员会”,在文艺界和政府部门煽动人们互相揭发。许多著名演员如查理·卓别林和发明原子弹的科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等都受到迫害,被指控为向苏联透露机密和为苏联充当间谍。1953年6月19日,科学家艾瑟尔与朱利叶斯·罗森堡夫妇为此被判上电椅死刑。
1954年,麦卡锡主义达到顶端。他指控美军和政府官员从事颠覆活动,为此举行了长达36天的听证会,同时向全国进行电视直播。美国国内外的舆论开始指责他是“蛊惑民心的煽动家”。11月中期选举,共和党失去参议院的多数,麦卡锡被免去非美调查委员会主席的职务。12月2日,参议院以67票对22票通过决议,正式谴责麦卡锡“违反参议院传统”的行为。虽说麦卡锡主义时代结束,不过红色恐慌影响层面甚广,“反共为美国的惟一选择”成为日后多年的美国国家政策。
新红色恐慌
[编辑]美国《纽约时报》报导指,中国崛起速度、日益增长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令到美国感到非常焦虑,因而出现了新一波的“红色恐慌”,美国两大党民主党和共和党都在公开场合表达反华情绪,所制定的政策也与前两次红色恐慌时期的越来越相似,比如所谓的中国行动计划[1]。据《经济学人》报导,新红色恐慌导致美国政府“越来越以怀疑地目光看待美国大学校园里的中国学生”[2]。
2019年3月25日,一个名为“当前危险委员会:中国”(CPDC)的机构成立[1],它被批评为促进美国红色恐慌政治的复兴,而且由于机构与阴谋论者弗兰克加夫尼和保守派活动家史蒂夫班农的联系也被广受批评[1][3]。外交家杂志的戴维·斯基德莫尔 (David Skidmore)将其视为美国外交中“adolescent hysteria”的又一例证,是又一次“狂热的十字军东征”,将会造成了一些代价最惨重的错误。[3]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Swanson, Ana. 反华情绪蔓延,新一轮红色恐慌侵袭华盛顿.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9-07-22 [2023-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4) (中文(简体)).
- ^ The new red scare on American campuses. The Economist. 2020-01-02 [2022-01-03]. ISSN 0013-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5).
- ^ 3.0 3.1 Skidmore, David. The US Scare Campaign Against China: The political calculations behind exaggerating the 'present danger' – from the Cold War to today. The Diplomat. July 23, 2019 [December 31,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