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凡內早餐 (电影)
第凡内早餐 Breakfast at Tiffany's | |
---|---|
基本资料 | |
导演 | 布莱克·爱德华 |
监制 | Martin Jurow 理查德·谢泼德 |
编剧 | 乔治·阿克塞尔罗德 |
原著 | 《第凡内早餐》 楚门·柯波帝作品 |
主演 | 奥黛丽·赫本 乔治·佩帕德 帕翠夏·尼尔 巴迪·埃布森 |
配乐 | 亨利·曼西尼 |
摄影 | 法兰兹·F·蒲朗克 菲利普·H·莱思罗普 未在致谢名单之中 |
剪辑 | 霍华·史密斯 |
制片商 | Jurow-Shepherd |
片长 | 114分钟 |
产地 | 美国 |
语言 | 英语、葡萄牙语 |
上映及发行 | |
上映日期 | :1961年10月5日 :1962年6月7日 |
发行商 | 派拉蒙影业 |
预算 | $250万美元 |
票房 | $1400万美元 |
各地片名 | |
中国大陆 | 蒂凡尼的早餐 |
香港 | 珠光宝气 |
台湾 | 第凡内早餐 |
新加坡 | 蒂芙尼的早餐 珠光宝气 |
《第凡内早餐》(英语:Breakfast at Tiffany's)是一部于1961年上映的美国爱情喜剧。奥黛丽·赫本和乔治·佩帕德在剧中担任主角,而配角则由帕翠夏·尼尔、巴迪·埃布森和米基·鲁尼担任。电影由布莱克·爱德华导演,派拉蒙电影公司发行。影片剧本根据楚门·柯波帝的中篇同名小说编写,不过两者有不少差异。
赫本在电影中饰演一个天真、古怪的、时尚社交名媛少女,荷莉·葛莱特利。有观点认为,这是赫本演艺生涯中,最为难忘和最为鲜明的角色。赫本本人认为饰演葛莱特利是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她本身是一个内向的人,而葛莱特利是一个外向的人。[1]赫本在剧中演唱《月河》的片段令作曲亨利·曼西尼和填词强尼·莫瑟夺得奥斯卡最佳歌曲奖。
2012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因为电影在“文化上、历史上或美学上的重要性”,将电影选入国家影片登记部典藏。[2]
剧情
[编辑]一辆黄色的计程车在清晨时分停在位于第五大道的蒂芙尼公司门口。衣着优雅的荷莉·葛莱特利(Holly Golightly,奥黛丽·赫本饰演)随即下车,一边透过橱窗看蒂芙尼的商品,一边吃酥皮点心,饮咖啡。然后,她就走回家睡觉。当她回家时,在她家楼下坐在车里等了一夜的席德·阿尔巴克(Sid Arbuck,克劳德·斯特劳德饰演)缠住了她。阿尔巴克最终被人赶出了葛莱特利所住的公寓。同一日迟些时候,公寓的新房客保罗·瓦杰克(Paul Varjak,乔治·佩帕德饰演)为了进门,按葛莱特利的门铃,吵醒了葛莱特利。两人交谈了一阵之后,葛莱特利便更衣到新新监狱,探访黑道人物沙利·杜马土(Sally Tomato,阿伦·里德饰演)。杜马土的律师奥肖内西(O' Shaughnessy)雇佣葛莱特利扮成杜马土的侄女,每星期探访杜马土一次,传递“天气预报”,每次100美元。
荷莉离开监狱后,保罗就向她介绍了“室内设计师”,富裕的中年女人Emily Eustace Failenson(帕翠夏·尼尔饰演),保罗帮其取了"2E"这小名。当晚,荷莉到逃生梯避开过于心急的男伴(梅尔·勃朗饰演)时,见到Emily在留下钱后,吻别保罗。2E离开后,荷莉透过窗户由逃生梯爬入保罗家中,保罗告诉她他是一个作家,已经有五年没有推出任何著作,之前出版过一本叫做“Nine Lives”的书。荷莉也告诉保罗,她在储钱,免得自己的兄弟弗雷德(Fred)服完兵役后无以为生。两人随后双双入睡。荷莉后来发了一个和自己的兄弟有关的噩梦,离开了保罗的家。荷莉随后买了打字机墨带给保罗作为赔礼,并且邀请保罗到她家参加聚会。保罗在聚会中结识了荷莉的好莱坞经纪人O·J·贝尔曼(O. J. Berman,马丁·鲍尔萨姆饰演)。贝尔曼讲述了荷莉由一个乡村少女转变为曼哈顿名媛的过程。后来,保罗又结识了巴西富翁约瑟·达·席尔瓦·佩雷拉(约瑟·路易斯·达·比拉利翁加饰演)和美国富翁Rusty Trawler(斯坦利·亚当斯饰演)。
保罗和荷莉的关系此后变得更加亲密。有一天,2E到保罗的家对保罗说,有人可能在跟踪她。保罗决定要查出这个人的底细。最后,他与这个人当面对质。这个人对保罗,介绍了自己,原来他是荷莉的丈夫葛莱特利医生(Doc Golightly,巴迪·埃布森饰演)。医生对保罗说,荷莉的真名是卢拉·梅·巴恩斯(Lula Mae Barnes),在14岁时就已经嫁给了他。医生还说,他准备将荷莉带回德克萨斯,因为她兄弟弗雷德的兵役就快结束了。保罗将医生带到自己和荷莉所住的公寓,令两人重逢。荷莉对保罗说这一段婚姻已经解除了,但医生却不这么认为。保罗在荷莉的请求之下,和荷莉、医生一起去到了巴士站。荷莉在巴士站对医生说她决定留下。医生说如果她不回去,他就不会援助她退役归来的兄弟。荷莉不为所动,并且说她准备让她的兄弟到纽约与她一起住。医生就此伤心地离去。
保罗和荷莉去了俱乐部饮酒之后,回到公寓。荷莉在酒醉中透露了她嫁给富豪Rusty Trawler的计划。几天后,保罗得悉出版社采纳了他的短篇故事。他准备将喜讯告诉荷莉,却在荷莉家门口见到了一份报纸,上面写着Trawler已经和其他人结婚了。尽管如此,保罗和荷莉还是决定一同庆祝,做一些之前没有做过的事情。保罗在蒂芙尼公司拿出了好家伙玉米花(Cracker Jack)赠送的戒指,要蒂芙尼在上面刻字。公司职员最后接受了他的请求。两人共度一晚后,荷莉回到了自己的家中。迟些时候,2E来到了保罗的家。保罗就在此时与她断绝了关系。
荷莉又计划嫁给巴西富豪约瑟,触怒了保罗。后来,荷莉在约瑟的陪伴下一同归家时,收到了兄弟弗雷德的死讯。她即时崩溃,掷烂撕烂了家中的物品,吓到了约瑟。几个月后,保罗搬出了公寓。他受荷莉邀请,到她家共进晚餐。荷莉对保罗说她在明天早晨就要与约瑟一起离开美国到巴西。但是,两人很快就因为与黑道人物沙利的关系而被捕,带到第19警区警察局。荷莉在狱中渡过了一晚。
次日早上,荷莉在经纪人O·J的帮助下出狱,见到保罗和一架计程车一起,在警察局外面等候她。保罗带来了她的猫和约瑟写给她的信。约瑟在信中写道,为了保住家声,他不得不与她断绝关系。荷莉仍然坚持去巴西,并且在雨中将她所养的猫赶下车。保罗在车中与她对质,然后下了车,将准备送给她的戒指丢到她膝上,并且要她重新检视自己的人生。荷莉后来也下了的车,追上保罗。两人一起找回了猫之后,在雨中四目相视,互相拥抱。
角色表
[编辑]- 奥黛丽·赫本 饰演 荷莉·葛莱特利
- 乔治·佩帕德 饰演 保罗·瓦杰克
- 帕翠夏·尼尔 饰演 Mrs. Emily Eustace "2E" Failenson
- 巴迪·埃布森 饰演 葛莱特利医生
- 马丁·鲍尔萨姆 饰演 O·J·贝尔曼
- 米基·鲁尼 饰演 I·Y·国吉
- 阿伦·里德 饰演 沙利·杜马土
- 约瑟·路易斯·达·比拉利翁加 饰演 约瑟·达·席尔瓦·佩雷拉
- 斯坦利·亚当斯 饰演 Rutherford "Rusty" Trawler
- 约翰·迈克基弗 饰演 第凡内公司职员
- 桃乐西·惠特尼 饰演 玛格·怀尔德伍德
- 克劳德·斯特劳德 饰演 席德·阿巴克尔
- 欧兰奇 饰演 猫
- 贝弗莉·鲍尔斯 饰演 脱衣舞娘
制片过程
[编辑]发展阶段
[编辑]电影剧本由乔治·阿克塞尔罗德(George Axelrod)大致上根据楚门·柯波帝的作品编写。阿克塞尔罗德作出了一些改动,以符合戏院和导演的要求。
前期制作
[编辑]原著作者柯波帝希望派拉蒙电影公司请玛丽莲·梦露扮演荷莉·葛莱特利,他觉得梦露非常合适这一角色。巴巴里·帕里斯(Barry Paris)引用柯波帝的话说:“扮演荷莉·葛莱特利的角色,我一直首选梦露。”编剧阿克塞尔罗德也要为“梦露量身定做剧本”。梦露当时却接受了李·斯特拉斯伯格(Lee Strasberg)的建议,拒绝在片中扮演交际花,以维护自己的形象。最后电影公司请了赫本代替梦露。柯波帝因此说:“派拉蒙出卖了我,选了奥黛丽。”[3]
监制Martin Jurow和理查德·谢泼德(Richard Shepherd)原本选了约翰·法兰克海默(John Frankenheimer)作导演,不过因为赫本说了“我从来都未听过他”,更换了人选。
拍摄过程
[编辑]影片大部分外景片段都在纽约市拍摄,只有荷莉放走、寻回猫的片段除外。而电影的内景,则主要在派拉蒙电影公司影城拍摄。
有传言称电影开场的片段很难拍摄。拍摄场地的人流、车流很难控制,此外,摄制人员也险些在场地触电。
爱德华在电影的45周年纪念版里面表示,摄制人员能拍摄到这个片段全靠运气,因为拍摄的时候,车流意外地少。
配乐
[编辑]亨利·曼西尼称:“我用了很多时间,清楚荷莉·葛莱特利这个角色。我有饮酒,但没有大口喝酒,而是一点一点地啜酒。忽然,我就有了灵感。我在一个半小时内,写下了月河。”
赫本在月河中演唱的著名歌曲由亨利·曼西尼作曲,强尼·莫瑟(Johnny Mercer)填词。这首歌曲改编自赫本此前在甜姐儿(Funny Face)当中演唱过的另一首歌曲。[4]理查德·谢泼德在接受访问时声称,派拉蒙的制作总监在三藩市看了试映之后,希望他们用戈登·詹金斯(Gordon Jenkins)的作品代替月河。总监最后在他和另一个制片的坚持下让步。[5]曼西尼和爱德华称工作室的一个总裁也很不满这首歌曲,要求将之删去。总裁最后在赫本的坚持下保留了歌曲。[6]
反应
[编辑]时代杂志指出“在头一个半钟头左右,荷里活的荷莉和柯波帝的没有太大分别。她失去了习惯,失去了非法子女,但她仍然是快乐的荷莉。”“在一个超出柯波帝的开头之后,导演带来了一个超出角色的结尾。”[7]
半个世纪后,时代杂志发表了有关荷莉的文化影响的评论:[8]“第凡内早餐将赫本带到她在60年代的荷里活道路上面。由南方少女变成曼哈顿骗徒的荷莉·葛莱特利,是由卖花女变成窈窕淑女的伊莱莎·杜利特尔的美国亲戚。荷莉是赫本在谜中谜、罗马假期和偷龙转凤中的角色的原型:犯罪故事当中的怪人。她令观众对赫本在双姝怨、俪人行和盲女惊魂记中的角色有所准备。”
纽约时报称电影“完全令人难以置信,将各种不同的元素,包括幽默、爱情、辛酸、俗语极好地集合在一起,而摄制人员也将最时尚的东曼哈顿用最美丽的色彩捕抓下来。”对于剧中演员的表演,纽约时报称荷莉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角色。不过,这个由赫本小姐饰演的角色极其迷人,是一个精灵般的流浪者,令人一见倾心。乔治·佩帕德比较马虎,在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呆滞的市民,观察剧情发展多过参与。马丁·鲍尔萨姆饰演了一个急躁活泼的好莱坞经理人。米基·鲁尼所扮演的龅牙近视日本人极具异域风情。只以佩帕德的赞助者身份出现过几次的帕翠夏·尼尔很酷。扮演赫本小姐的巴西伴侣的佩雷拉足够的温文尔雅,也具有适当的欧陆风情。而以赫本小姐的丈夫身份,出现过一小段时间的巴迪·埃布森的演出令人感到辛酸。”[9]
烂番茄对电影有88%新鲜度的评价,认为电影尽管有一些丑陋的时代错误,但电影仍然是标志性的经典,而奥黛丽·赫本点亮了银幕。[10]
影响
[编辑]挑着大烟嘴的荷莉,是20世纪电影史上最具标志性的形象之一。[11]另一件标志性的物品是荷莉的眼镜。这款经常被人误认为是雷朋产品的眼镜,实际上是奥里弗·哥尔斯密(Oliver Goldsmith)的制品。这款眼镜在电影50周年再度推出。[12]2006年12月5日,佳士得拍卖行以467,200英镑售出了纪梵希(Givenchy)为赫本设计的裙,比底价高七倍。[13][14]赫本在电影中所着的小黑裙,被人称为20世纪最具标志性的衣着之一,也可能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小黑裙。[15][16][17][18]
巴迪·埃布森在电影中的表现,令他重振事业。他的出色表演令他得以在The Beverly Hillbillies中扮演Jed Clampett,变得家传户晓。[19]
美国摇滚乐队深蓝色事物(Deep Blue Something)在1995年时发行了一首与电影同名的畅销单曲,并收录在他们的第二张专辑《家园》(Home)中。该曲叙述了一对原本因价值观落差而将要离异的情侣,以同样都喜爱《第凡内早餐》这部电影做为起点,而重新尝试复合的故事。
对国吉先生的描绘
[编辑]1990年代以来,I·Y·国吉这个角色,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米基·鲁尼在扮演这个角色的时候,带了牙套,也化了妆。
在电影《李小龙传》里有一段剧情说李小龙和他的未婚妻莲达进入戏院看《珠光宝气》时,当看到国吉演出的一幕时,白人观众们看得开怀大笑,只有李小龙一人看得很不高兴,莲达亦醒觉到男朋友的亚洲人身份,于是两人决定离场。此幕就是描绘出当年荷里活电影界歧视亚洲人的风气。
理查德·谢泼德说他在制片时考虑过更换扮演这个角色的米基·鲁尼,“不是因为他演得不好”,而是因为他是一个白人,谢泼德想请日本人扮演日本人。是导演布莱克·爱德华决定令米基·鲁尼留下。[20]谢泼德在电影的45周年版光碟中不断道歉称“如果我们能够换走米基·鲁尼,我会对电影感到兴奋。”[21]导演布莱克·爱德华表示如果回到过去,他会尽一切所能更换人选,但木已成舟,错误已经无法挽回。[21]米基·鲁尼在2008年接受访问时称他听到批评时,感到十分伤心:“布莱克·爱德华想我这样做,是因为他是一个喜剧导演。他们请我做这件过火的工作,我们乐在其中...电影推出后,在40年内,都没有人有怨言。人人见到我都说,“天呀,你太好笑了”亚洲人和中国人也说,“米基你的演出太精彩了”。”[22]他还说如果他知道这个角色会冒犯亚洲人的话,他就不会扮演这个角色。[22]
奖项与荣誉
[编辑]奥斯卡奖项
[编辑]奖项[23] | 得奖者 | |
剧情或幽默电影最佳配乐奖 | 亨利·曼西尼 | |
最佳原创歌曲奖:月河 | 亨利·曼西尼 强尼·莫瑟 | |
提名: | ||
最佳女主角奖 | 奥黛丽·赫本 | |
艺术指导奖 | 哈尔·佩雷拉 罗兰·安德森 山姆·科默 雷·莫耶 | |
最佳改编剧本奖 | 乔治·阿克塞尔罗德 |
其他奖项
[编辑]- 亨利·曼西尼赢得了格莱美最佳音乐专辑或原声录音或配乐奖。
- 乔治·阿克塞尔罗德赢得了美国编剧工会奖最佳美国剧本奖。
- 布莱克·爱德华获得美国导演工会优秀导演电影成就奖提名。
- 电影在帝国杂志500大最佳电影排行榜中,位列第486。[24]
- 电影于2012年获国家影片登记部典藏。
- 美国电影学会奖项列表
- AFI百年百大电影 - 获得提名[25]
- AFI百年百大喜剧电影 - 获得提名[26]
- AFI百年百大爱情电影 - 第61
- AFI百年百大电影歌曲:
- 月河 - 第4
- AFI百年百大电影台词:
- “How do I look?” - 获得提名[27]
- AFI百年百大电影配乐 - 获得提名[28]
- AFI百年百大电影 (10周年版) - 获得提名[29]
配乐
[编辑]电影配乐由亨利·曼西尼作曲,并且指挥演奏。歌曲则是他作曲,莫瑟填词。曼西尼和莫瑟在1961年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曼西尼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奖。两人为电影创作的配乐歌曲有一部分没有在正式电影中出现。“Carousel Cue”是没有面世的片段的配乐。“Outtake 1”是荷莉和保罗到第凡内时所出现的配乐,为主题曲的修改版本。
歌曲列表
[编辑]- Moon River
- Something for Cat
- Sally's Tomato
- Mr. Yunioshi
- The Big Blow Out
- Hub Caps and Tail Lights
- Breakfast at Tiffany's
- Latin Golightly
- Holly
- Loose Caboose
- The Big Heist
- Moon River(Cha Cha版)
家庭录像
[编辑]影片是首批在家庭录像市场出现的赫本电影之一。电影的DVD复制品在市面上十分常见。2006年2月7日,派拉蒙电影公司推出了影片的45周年版DVD,加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元素:
- 电影评论音轨 – 监制理查德·谢泼德
- Breakfast at Tiffany's: The Making of a Classic – 访问爱德华、尼尔、在聚会中又哭又笑的女演员和赫本的长子肖恩·费雷尔
- It's So Audrey! A Style Icon – 向赫本致敬的短片
- Brilliance in a Blue Box – 有关第凡内公司历史的短片
- Audrey's Letter to Tiffany – 有关赫本在1987年第凡内公司150周年时,写给公司的信的短片
- 剧院原版预告片
- 相片集
2009年1月13日,派拉蒙电影公司推出了电影的重新灌制典藏版。这个版本不但包括45周年版的特色,还加入了以下片段:
- A Golightly Gathering – 访问在聚会片段演出的演员
- Henry Mancini: More Than Music – 有关亨利·莫西尼、月河的片段,还包括他的夫人和子女接受访问的录像
- Mr. Yunioshi: An Asian Perspective – 一部探讨舆论对国吉先生这个角色的反应的纪录片,当中还包括亚洲人对这个角色的观点
- Behind the Gates – 有关派拉蒙影城的片段
2011年,派拉蒙推出了电影的另一个重新灌制高清版,包含之前DVD版的元素和特色。
舞台改编版本
[编辑]1966年,纽约百老汇剧院将电影改编为戏剧上演。2004年,圣路易斯Muny剧院又将电影改编为戏剧上演。[30]2009年,伦敦Haymarket Theatre将电影改编为戏剧上演。[31]2013年,纽约Cort Theater再次将电影改编为戏剧上演。[32]
参考
[编辑]注释
- ^ Spoto, Donald. Enchantment: The Life of Audrey Hepburn. New York: Harmony Books. 2006: 204. ISBN 0-307-23758-3.
- ^ King, Susan. "National Film Registry selects 25 films for preservation "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os Angeles Times (December 19, 2012)
- ^ Barry Paris. Audrey Hepburn. Berkley Books. 1996.
- ^ Spoto, Donald. Enchantment: The Life of Audrey Hepburn. New York: Harmony Books, 2006. Page 204 – 205. ISBN 978-0-307-23758-3
- ^ Shepherd, Richard. Breakfast at Tiffany's – Anniversary Edition/Centennial Edition audio commentary (DVD). Paramount. 事件发生在 25:20.
- ^ Erwin, Ellen; Diamond, Jessica Z. The Audrey Hepburn Treasures. New York: Atria Books. October 2006: 107. ISBN 978-0-7432-8986-3.
- ^ Cinema: Once Over Golightly. Time. October 20, 1961 [2010-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15).
- ^ Corliss, Richard. Audrey Hepburn: Still the Fairest Lady. Time. January 20, 2007 [2010-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1-27).
- ^ Weiler, A.H. The Screen: Breakfast at Tiffany's: Audrey Hepburn Stars in Music Hall Comedy. The New York Times. October 6, 1961 [2010-10-03].
- ^ 烂番茄上《Breakfast at Tiffany's》的资料(英文)
- ^ Spoto, Donald. Enchantment: The Life of Audrey Hepburn. New York: Harmony Books, 2006. Page 203. ISBN 978-0-307-23758-3
- ^ Re-released Manhattan sunglasses mark 50th anniversary of Breakfast at Tiffany's. [2013-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 ^ Audrey Hepburn Breakfast At Tiffany's, 1961. [2013-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4).
- ^ Auction frenzy over Hepburn dress. BBC NEWS. 2006-12-05 [2013-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18).
- ^ The Most Famous Dresses Ever. Glamour.com. April 2007 [16 Ma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Audrey Hepburn dress. Hello Magazine. 6 December 2006 [2013-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Audrey Hepburn's little black dress tops fashion list. The Independent. 17 May 2010 [16 Ma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30).
- ^ Steele, Valerie. The Berg Companion to Fashion. Berg Publishers. 9 November 2010: 483 [16 May 2011]. ISBN 978-1-84788-5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7).
- ^ Buddy Ebsen. Amazon.com. [2013-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 ^ Shepherd, Richard. Breakfast at Tiffany's – Anniversary Edition/Centennial Edition audio commentary (DVD). Paramount. 事件发生在 3:43.
- ^ 21.0 21.1 Breakfast at Tiffany's: The Making of a Classic
- ^ 22.0 22.1 Magagnini, Stephen. Mickey Rooney upset about claims his 'Tiffany's' role is racist. Sacramento Bee. Scripps Howard News Service. September 28, 2008 [2010-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12月5日).
- ^ NY Times: Breakfast at Tiffany's. NY Times. [2008-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0).
- ^ Empire: Features. Empireonline.com. [2009-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9).
- ^ AFI's 100 Years...100 Movies Nominees (PDF). [2013-07-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07-10).
- ^ AFI's 100 Years...100 Laughs Nominees (PDF). [2013-07-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12-20).
- ^ AFI's 100 Years...100 Movie Quotes Nominees (PDF). [2013-07-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6-24).
- ^ AFI's 100 Years of Film Scores Nominees (PDF). [2013-07-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11-06).
- ^ AFI's 100 Years...100 Movies (10th Anniversary Edition) Ballot (PDF). [2013-07-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8-28).
- ^ Show Archives. The Muny. [2009-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28).
- ^ Entertainment | West End Breakfast for Anna Friel. BBC News. 2009-05-15 [2009-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18).
- ^ Beakfast At Tiffany's—The Official Broadway Site. [12 April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8).
书籍
- Breakfast at Tiffany's, by George Axelrod. Published by Paramount Home Entertainment (UK), 1960. (film script)
- Breakfast at Tiffany's: A Short Novel and Three Stories, by Truman Capote. Published by Random House, 1958.
- Breakfast at Tiffany's: Complete Dialogu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Breakfast at Tiffany's: 50 years 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Fifth Avenue, 5 A.M." by Sam Was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