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无反光镜可换镜头相机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奥林巴斯E-P2
装上定焦饼干镜,具有4/3规格感光器的无反光镜单电相机
无反光镜可换镜头相机

无反光镜可换镜头相机,简称可换镜头相机,是一种镜头可以更换的数位相机,于2010年代后逐渐兴起,属于消费型数位相机数位单眼相机之间的交集。与数位单眼相机不同处在于没有使用反光镜五棱镜的光学观景窗系统来作取景用途,与类单眼相机不同处在于可以交换镜头、片幅通常也较大。

这种相机的中文名称有单电相机微单相机无反相机、小单眼、微单眼、轻单眼、无反单眼、可换镜头数码相机、电子取景可换镜头相机等[1]。英文名称有Mirrorless Interchangeable Lens CamerasMILC)、Digital Single-Lens Mirrorless(DSLM)、Electronic Viewfinder Interchangeable Lens(EVIL)等。其中,MILC是消费者技术协会于2015年选定的正式名称[2]

简介

[编辑]

无反光板可换镜头相机的特点是,与数位单眼反光相机(DSLR)相比,省去反光镜结构,因此无反相机的法兰距普遍小于单反相机,能拍摄跟数码单反相机一样的高质量照片与相同的景深效果,但机身体积(尤其是在厚度上)一般比数码单反相机小。但因光学原理的关系,可换镜头相机所使用的镜头,其体积通常与感光元件尺寸相同的数位单眼相机所使用之镜头相当。

可换镜头相机的构造与镜头与数位单眼相机相似,也因此在使用与保养上和数位单眼相机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例如换镜头时要避免入尘,以及每隔一段时间就必须要释放快门让机械快门帘幕活动以免故障。

由于推出之后在消费市场上的普及度越来越高,除了最早开始推动此类新规格产品的松下奥林巴斯之外,包括三星索尼宾得佳能尼康等制造商之后陆续投入开发可换镜头相机的行列。

命名与分类

[编辑]

由于是全新发展出的产品类别,可换镜头相机(此处指MILC)在中文领域没有共通的称呼方式,各家厂商也各自有自行定义的分类与命名。依照称呼习惯的差异与翻译而有不同,目前台湾的几个主要网站通常都将之放在‘可换镜头相机区’来做为报导或讨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流的传媒与个人从原理结构的特性上将这类相机命名为单电相机(乃是单镜头电子取景式相机的简称)[3]。而索尼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将NEX系列ILCE系列称为微单相机,并以“微单™”为商标(但不是注册商标)。

台湾,此类相机没有统一的称呼方式,各制造商各自有不同的命名与分类。其中尼康称其为微单眼[4],奥林巴斯称其为微型单眼[5],松下、索尼与宾得士则直接将其放在数位单眼相机的类别之下,没有另作分类[6][7][8]。除了各厂商的称呼方式外,也有消费者使用小单眼轻单眼之类的称呼。除此之外,因市场定位的重叠或机身尺码、外观造型的相似,初期也有消费者误将此类相机与较为大型、高性能、高倍率变焦的高阶消费型数位相机一起归类在没有明确定义的类单眼相机分类之中[9][10],但随著可以更换镜头的小型相机数量增加,也逐渐转变成不管设计原理相不相同,只要可以更换镜头就归类为微单眼的分类方式。[11][12][13][14] [15]

香港,此类相机一般称为可换镜头数码相机。索尼、松下、三星、宾得士皆以可换镜头数码相机命名此类相机[16][17][18][19]。尼康则以可换镜数码相机命名[20]。不过在香港坊间,以及一些当地网页介绍,一般都以“无反”作为称呼。虽然字意上,数位单眼相机亦属于可换镜头数位相机,但一般都不会被归类到此类别。与其他公司不同,奥林巴斯把此类相机与数位单眼相机一起归类,并将该类别称为可换镜头数码相机[21]

相关发展过程 

[编辑]
  • electronic viewfinder interchangeable lensEVIL)的发展与电子显微镜与医疗及工业用内视镜过程有密切关系
  • electronic viewfinder interchangeable SystemEVIS)OLYMPUS最早将医疗型EVIS LUCERA SPECTRUM系统内视镜概念转变应用在数位无反光镜相机上,EVIS系统 在数位电子的发展上使用在内视镜上的成功而有这样移转的概念起源"如果单眼照相机也能直接取景不再透过反光镜的反射直接在LCD上显示观看能否再缩小体积"原本应用在消化道上的肠胃镜等的内视镜概念就被提出应用在民生的数位相机上。
  • 内视镜也应用在多种工业上的用途,例如:飞机发动机叶片裂痕检查。

设计

[编辑]

功能取材于数位单眼相机,但设计理念上源自于数位相机,与数位摄影机上的发展精神,取消五棱镜的设计,并直接由电子感光方式展现出来在LCD或可以加装电子观景器来完成取景的动作,少了反光镜机构如此一来可缩小体积,也可换不一样的镜头达成与数位单眼相机的功能,最早发售的是奥林巴斯4/3系统

系统比较

[编辑]
系统 瞩目机种 卡口 感光元件尺寸 防手震种类 卡口口径 法兰距 对焦系统 等效焦距换算 发表日期
Canon EOS M M, M2, M3, M10, M5M50, M6, M100, M50 Mark II, M6 Mark II Canon EF-M 接环 22.3 × 14.9 mm APS-C 镜头防手震 47 mm 18 mm 混合式对焦(对比+相位) 1.6 2012年10月[22][23]
Canon EOS R RRP,R3,R5,R5C,R6,R7,R8,R10,R50,R100 Canon RF接环 36.0 × 24.0  mm 全片幅

22.3 x 14.9 mm APS-C

镜头防手震 54 mm 20 mm 混合式对焦(对比+相位) 1.6 2018年9月
Fujifilm G Fujifilm GFX 50S, GFX 50R, GFX 100 Fujifilm G 接环 43.8 × 32.9 mm 中片幅 镜头防手震 26.7 mm 对比式对焦 0.79 2017年1月
Fujifilm XF Fujifilm X-Pro1, X-T1, X-A1, X-M1, X-E1, X-A2, X-A10, X-A3, X-A5, X-E2, X-E3, X-T10, X-T20, X-Pro2, X-T2, X-H1, X-T3 Fujifilm X接环 23.6 × 15.6 mm APS-C 镜头防手震,机身防手震(X-H1) 44 mm 17.7 mm X-T1, X-E2使用混合对焦(对比+相位)

其馀几种使用对比对焦

1.5 2012年1月
Hasselblad XCD Hasselblad X1D Hasselblad XCD 接环 43.8 × 32.9 mm 中片幅 20 mm 对比式对焦 0.79 2016年6月
Leica L Leica T, SL Leica L 接环 35.8 × 23.9 mm 全片幅 (SL)
23.6 × 15.7 mm APS-C (T)
镜头防手震 51.6 mm 20 mm 对比式对焦 1.0 (SL), 1.5 (T) 2014年4月
Panasonic S1 S1R S1H S5 Leica L 接环 35.8 × 23.9 mm 全片幅
五轴机身防抖 51.6 mm 20 mm 对比式对焦 1.0 (S1系列) 2019年4月
Leica M (旁轴相机) Leica M8, M9, M9-P, M Monochrom, M-E, M; Epson R-D1, R-D1s, R-D1x, R-D1xG Leica M 接环 35.8 × 23.9 mm 全片幅 (M9, M9-P, M Monochrom, M-E, and M), 27 × 18 mm 半格 (M8), 23.7 × 15.6 mm pseudo–APS-C (R-D1) 44 mm 27.80 mm 旁轴相机 1.0 2004年3月 (R-D1)
M4/3 Panasonic Lumix DMC-G1, G10, G2, G3, GH1, GH2, GH3, GH4, GH5, GH5S, GF1, GF2, GF3, GX1, GX7, GX8, GX85, GX9

Olympus PEN E-P1, E-P2, E-P3, E-PL1, E-PL2, E-PL3, E-PM1, OM-D E-M5, E-PL5, OM-D E-M1, OM-D E-M10

M4/3 17.3 × 12.98 mm 4/3系统 镜头防手震(Panasonic); 机身防手震(Olympus)

Olympus EM-5 是第一台具备五轴机身防手震的MILC

~38 mm 20 mm Olympus OM-D E-M1使用混合式对焦,其馀大多采用对比对焦 2.0 2008年10月 (G1)
Nikon 1[24] Nikon 1 J1, V1, J2, V2,J3,AW1,J4,V3,J5 Nikon 1 接环 13.2 × 8.8 mm 1" Nikon CX格式英语Nikon CX format 镜头防手震 17 mm 混合式对焦 2.7 2011年10月
Nikon Z Nikon Z 5,Z 6, Z 7,Z 6 Ⅱ,Z7 Ⅱ,Z 9 Nikon Z 接环 35.9 × 23.9 mm 全片幅 感光元件防手震,可与镜头防手震同时开启 55 mm 16 mm 混合式对焦 1.0 2018年8月
Pentax K Pentax K-01 Pentax K 接环 23.6 × 15.6 mm APS-C SR感光元件防手震 45.46 mm 对比式对焦 1.53 2012年2月
Pentax Q Pentax Q, Q10, Q7, Q-S1 Pentax Q接环 6.17 × 4.55 mm (1/2.3") for Q and Q10
7.44 × 5.58 mm (1/1.7") for Q7
SR感光元件防手震 38 mm[25] 9.2 mm[26] 对比式对焦 5.5 (大约), Q and Q10
4.6 (大约), Q7
2011年6月
Ricoh GXR Ricoh GXR 可替换式相机模组, Leica M接环 依相机模组不同: APS-C, 1/1.7", 1/2.3" 依相机模组不同 不可换镜模组采用对比式对焦,Leica M接环模组采手动对焦 1.5 2009年11月
Samsung NX Samsung NX10, NX100, NX200, NX20, NX300, NX500, NX1 Samsung NX接环 23.4 × 15.6 mm APS-C 镜头防手震 42 mm 25.5 mm 混合式对焦 1.53 2010年1月
Sigma SA Sigma SD Quattro, Quattro H Sigma SA接环 26.7 × 17.9 mm APS-H (Quattro H)
23.4 x 15.5 mm APS-C (Quattro)
镜头防手震 44 mm 对比+相位 1.35 (Quattro H)
1.54 (Quattro)
2016年2月
Sony α NEX NEX-3, NEX-5, NEX-5N, NEX-6, NEX-7 (相机), NEX-VG10 (录影机) Sony E接环 23.4 × 15.6 mm APS-C 镜头防手震 46.1 mm (1.815 吋) 18 mm 早期型号采用对比式对焦
后期型号采用混合对焦
1.5 2010年6月
Sony α ILCE A7, A7R, A7S, A7II, A7RII, A7SII, A9, A7RIII, A7III, A7R4,α6600 α6500, α6400, α6300,α6100 α6000, α5100, α5000, α3000 Sony FE接环 (全片幅)
Sony E接环 (APS-C)
35.8 × 23.9 mm 全片幅 (Alpha 7系列)
23.4 × 15.6 mm APS-C (Alpha x000系列)
镜头防手震,

A7二代系列与α6600,α6500加入五轴机身防手震,可与镜头防手震同时开启

46.1 mm (1.815 吋) 18 mm 部分型号为混合式对焦 部分型号为对比度对焦 1.0 (α7系列), 1.5 (ax000系列) 2013年10月

优势

[编辑]

MILC相机结合了消费型相机和数码单镜反光相机的好处,以下为一些例子:

  1. 相对消费型相机,它们提供更大的感光元件面积(部份拥有与APS-C单反相同的面积),故此可获取较高的影像质素,同时可提升控制体验;同时,他们可以更换镜头,相对消费型相机,拍摄的创造性更大。
  2. 相对DSLR相机,它们的体积较小和坚固(因移动部件较少),以及理论上可提供较相宜的价钱(虽然部份中高阶MILC相机比入门级甚至中级单反更贵)。
  3. 当MILC相机配置“饼镜”,便携性可媲美一些体积较大的消费型相机,惟配置较大镜头时便携性便会大打折扣。
  4. 电子观景窗与背光萤幕可帮助摄影师在微光环境下对焦,亦容许摄影师在手动对焦时放大影像以检查焦距。
  5. 由于不具备反光镜,感光元件可更接近镜头,这容易以更低成本制作更轻巧高质素镜头(尤其广角镜)。同时再减去五棱镜与缩小片幅后,相机成本大幅降低,但画素数量却仍然保持高水平。同样,没有反光镜的开合动作,拍摄时震动及嘈音都比较少。
  6. 由于使用对比对焦系统,拍摄静态影像时有较高的对焦准确度(基本上不易有移焦的光学误差)。
  7. 技术发展速度极快。部分机型支持摄像的光学变焦和高速对焦。部分机型已经使用了OLED屏幕,oled电子眼窗。
  8. 技术发展速度极快。部分机型(如索尼NEX、Nikon1系列)已经可以通过镜头转接环完美使用同品牌单反镜头,并且支持相位对焦。
  9. 因为法兰距短,使用合适的接环后,可以转接各类别家厂牌的镜头。部分机型支持峰值对焦,转接手动对焦镜头也可以获得较好效果。

劣势

[编辑]

相对地,部分型号MILC亦有不少消费相机和DSLR有的限制,包括:

没有光学取景器

光学取景器通常分为“单镜头反射(反光)式”和“双镜头透射式(旁轴)”两种。旁轴存在明显视差,单反的视野率通常也无法达到100%(如佳能EOS5D,60D,600D视野率分别为98%,96%,95%)。但是,使用光学取景器的相机更省电,普遍型号单次充电可拍摄1000张以上,但MILC一般单次充电后都只能拍摄300至700张照片。

而较新型的相机拥有类似光学取景器的电子眼窗,比如Sony的NEX-7NEX-6,以及富士菲林的X-E系列。部分相机则可以通过专用接口来连接外接光学取景器,比如NEX-5NNEX-5R。但截至2019年,唯一拥有光学观景器的无反相机就只有富士的X-PRO系列

镜头适性

由于设计上法兰距的不同,即使为相同厂商的MILC也无法直接接驳自家单反的镜头,已有部分厂商推出接环以及含相位对焦与测光模组来解决。

另一方面,单反发展了超过一个甲子,镜头种类繁多,除了一般的变焦镜头定焦镜头的种类齐全,亦有今日无反系统所缺乏的鱼眼镜头移轴镜头等。因为无反系统发展只有十多年,镜头的发展还需要时间。

高耗电

在高度电子化的相机世代下,相比使用相位对焦与TTL式测光的DSLR,MILC进行参数调整与影像检视完全依赖高耗电的背光萤幕(LCD)。由于没有光学取景器,即使是使用内置或外接的电子取景器,取景时也需要感光器件一直工作。另外拍摄对焦与测光值也全都交由中央处理器作运算,使用时续航力大大不如DSLR。

可换镜头接口设计

[编辑]
松下Lumix DMC-GF1

以可互换镜头为主的4/3系统可让奥林巴斯松下所主推行的4/3系统直接使互通镜头群有更多选择,SONY更将NEX所采用E-Mount的摄影机VG-10也可以采用相同镜头进行互换与使用大大扩充摄影与录影等机能连动性。

现行主要无反系统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 单电相机:卡片机身,单反功能《中国民航》2010年11月期

参考资料

[编辑]
  1. ^ DIGITAL CAMERA. DIGITIMES. [2013年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24日) (中文(台湾)). 
  2. ^ CEA. CEA. [2015年7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7月16日) (英语). 
  3. ^ 单电相机评测>小机身也有高画质 尼康J1评测首发. ZOL. [2012年7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2月10日) (中文(台湾)). 
  4. ^ 現場體驗最新微單眼Nikon 1魅力. 国祥贸易(Nikon台湾总代理). [2012年6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月21日) (中文(台湾)). 
  5. ^ PEN. 元佑实业(Olympus台湾总代理). [2012年6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6月1日) (中文(台湾)). 
  6. ^ Lumix系列首頁. Panasonic Taiwan. [2012年6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6月18日) (中文(台湾)). 
  7. ^ Sony E接環系列. SonyStyle Taiwan. [2012年6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1月1日) (中文(台湾)). 
  8. ^ Pentax Q. 台湾Pentax. [2012年6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2月25日) (中文(台湾)). 
  9. ^ 99年資訊月採購指南:類單眼篇. 瘾科技中文版. 2010年12月4日 [2012年6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22日) (中文(台湾)). 
  10. ^ 類單眼相機產品頁面. 7net. [2012年6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1月29日) (中文(台湾)). 
  11. ^ 微單眼相機產品頁面. Pchome. [2012年6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3月23日) (中文(台湾)). 
  12. ^ 何謂類單、微單、單眼傻傻分不清楚. ♣梅问题‧教学网【Minwt】♣. [2012年6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4月13日) (中文(台湾)). 
  13. ^ 微單眼相機怎麼挑:精選7款高階微單眼. T17. [2012年6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月19日) (中文(台湾)). 
  14. ^ (不換鏡也夯)新類單嗆微單搶市!. 自由电子报. 2012年2月29日 [2012年6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1月1日) (中文(台湾)). 
  15. ^ SONY推輕薄型NEX系列單眼、讓類單眼沒得玩!. ~开箱者天堂openbox.oc.com.tw. [2012年6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5月16日) (中文(台湾)). 
  16. ^ Sony推出全球最輕巧可換鏡頭數碼相機 (PDF). Sony. 2010年5月22日 [2012年7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年1月15日) (中文(香港)). 
  17. ^ 革命性輕巧機身輕鬆發揮無限攝影創意Panasonic隆重推出全新Micro 4/3系統數碼相機GF1. Panasonic. 2009年9月16日 [2012年7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1月1日) (中文(香港)). 
  18. ^ 全新Samsung NX1000輕便可換鏡頭數碼相機. Samsung. 2012年6月26日 [2012年7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1月1日) (中文(香港)). 
  19. ^ PENTAX Fans Club. Pentax. [2012年7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1月1日) (中文(香港)). 
  20. ^ 可換鏡數碼相機 (Nikon 1). Nikon. [2012年7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20日) (中文(香港)). 
  21. ^ Olympus Hong Kong and China Limited >產品. Olympus. [2012年7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21日) (中文(香港)). 
  22. ^ Put Your Creativity Into Motion With The New EOS M Digital Camera (新闻稿). Canon U.S.A., Inc. July 23, 2012 [July 24,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2). 
  23. ^ Westlake, Andy. Canon EOS M hands-on preview. Digital Photography Review. July 23, 2012 [July 24,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5). 
  24. ^ Nikon announces Nikon 1 system with V1 small sensor mirrorless camera, DPReview, 2011-09-21 [2015-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7) .
  25. ^ admin, on June 23, 2011. Pentax Q. Photoclubalpha. 2011-06-23 [2011-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30). 
  26. ^ Pentax Q Compact System Camera – Initial Test. Imaging-resource.com. [2011-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