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李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材
大明提督军务抚治郧阳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籍贯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南昌府丰城县
字号字孟诚,号见罗
出生嘉靖八年(1529年)七月十七日
逝世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
配偶娶姜氏,継娶丘氏
亲属李遂、兄李栻
出身
  • 嘉靖三十一年壬子科举人
  • 嘉靖四十一年壬戌科进士出身

李材(1529年—1607年),字孟诚,号见罗[1]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南昌府丰城县(今江西省丰城县)人,明朝政治人物、学者。嘉靖戊戌进士,累官云南布政使,升郧阳抚治。因被弹劾冒功,遣戍福建镇海卫。

生平

[编辑]

嘉靖年间

[编辑]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江西乡试第九名举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登壬戌科会试第六十一名,廷试二甲第十一名进士,授刑部主事。早年跟随邹守益讲学,自认学业没有完成,请求归乡,继续向唐枢王畿钱德洪求学。

隆庆年间,历兵部员外郎、郎中[2]。隆庆五年(1571年),出为广东按察司佥事。当时罗旁盗贼猖獗,李材大破其据点周高山,设兵防守。叛军有三个据点在新会境内,他调遣副总兵梁守遇恩平、游击王瑞德庆进入,自己率兵从肇庆进攻,半夜杀贼五百人,烧毁庐舍千余,并使得空出的土地雇人开垦。不久,五千倭寇攻陷电白,大肆抢掠而去。李材率军追赶,在海口设下埋伏,等到倭寇逃跑时一举歼灭,夺回妇女三千多人。正好有汉奸引导倭寇从黄山小道向东溃逃。李材大张声势,扬言大军几路将至,使倭寇担心;却返回故道迎击,将倭寇全部歼灭,又追赶袭击雷州的倭寇,倭寇都纷纷逃跑。事情平定后,晋升为广东副使[3][4]

万历年间

[编辑]

万历初年,张居正执掌朝廷,李材不得其赏识。万历三年(1575年),遂告病还乡[3]。张居正去世后,李材因才干调任辽东开原道[5]。同年,调任云南洱海做参政[6]。万历十三年,升为云南按察使,在金胜备兵[7]。金胜地接缅甸,其中孟养蛮莫两土司居在其中的交接地带,时而降服,时而反叛。缅甸部落大曩长散夺率数千人,占据其地。李材认为不收复两土司,就无法制服缅甸,于是派人招抚两土司归附。随后发兵讨伐抗命的阿坡。没有多久,缅甸遣兵争夺蛮莫,李材集合两土司兵力击败缅甸人,斩杀大曩长。缅甸将领莽应裹增派兵力到孟养,李材再一次击沉他们的船只,缅甸军于是撤退。当时有一个叫猛密的部落,位于在缅甸境内,数次被缅甸人侵扰,于是举族内迁,明朝官员让他们居住在户碗。到这时,缅甸势力稍为屈服,李材给予猛密一定资金让他们回到故土。没有多久,缅甸人驱赶象阵再次大举入侵,两土司告急。李材派遣游击刘天俸率把总寇崇德等出威缅,渡过金沙江,与孟养兵汇合遮浪共同迎战缅人。缅甸大败,三个将领均被活捉。巡抚刘世曾、总兵官沐昌祚向朝廷奏报大捷,万历帝下诏复核功劳。还未上报,李材就被提升为右佥都御史抚治郧阳[7][8]

李材喜爱讲学,派遣部下供学生役使,部下多有怨言。李材又依照学生请求,将参将公署改为学宫。万历十五年(1587年),参将米万春暗令部下梅林等大声喧哗,骑马入城,纵容囚犯毁掉学生屋室,直接跑到军门,要挟赏银四千。过了两天,米万春威胁李材更改军中不便十二事,命令他上疏将罪行归于副使丁惟宁、知府沈𫓧等,李材隐忍听从。丁惟宁责骂数落米万春,米万春想杀丁惟宁,后者恐惧逃走。李材于是再一次弹劾丁惟宁激起事变。万历帝下诏问沈𫓧等人的罪,将丁惟宁降职三等,李材回到原籍等候调查[9]

御史杨绍程调查认为米万春是罪魁祸首,应该治罪。大学士申时行暗中庇护米万春,以致朝廷没有问罪,调任到天津。而李材又因云南事情遭到攻击,被加重谪贬。最初,万历帝勘验征讨缅甸的功绩,巡按御史苏酂称斩首没有超过一千,攻破城池,开拓疆土都没有证实,猛密此地还被缅甸占据,李材、刘天俸等夸大功绩,副使陈严之和他相附和,应该一同治罪。万历帝大怒,剥夺刘世曾官职,停发沐昌祚俸禄一年,李材、陈严之、刘天俸都逮捕下狱。刑部尚书李世达、左都御史吴时来、大理少卿李栋等人称,李材、刘天俸当罚流放,陈严之当降级。万历帝不高兴,强行停发所有郎中、御史、寺正诸臣的俸禄,典诏狱李登云等也被解去官职。三司领导迫于压力,把“降级”改为“戍边”。万历帝不肯,特下旨援引“红牌说谎”案例(欺君者诛),定罪李材、刘天俸斩首,陈严之除掉官籍。大学士申时行等数次为他们说情,给事中唐尧钦等称:“李材以夷攻夷,功绩不可埋没。奏报偶尔有虚夸,就定为死罪,假使全是假的没有属实,掩饰罪过,夸为功绩,又定什么罪呢?假设不幸丢失城池,全军没有返回,又定什么罪呢?”万历帝均不听。李材等人被关押五年,救援的奏疏有五十多封。不久,刘天俸因为善于使用火器,皇上下令令他立功赎罪,申时行等再次为李材申辩,万历帝仍置之不理[10]

不久,孟养使者进贡,称起缅甸人侵略,明朝救援,击破敌人的情状。听说带兵的大臣仍在狱中,使者都痛哭流涕,楚雄的士民阎世祥等,也相继到官府为李材等伸冤。万历帝方才稍变态度,命令再做调查。结果上报称,李材的罪过不应掩埋功绩。大学士王锡爵等又上疏替他讲话。皇上故意推迟放人,到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四月,才命他戍守镇海卫[11]

李材所到的地方,都举办讲座讲学,学者们称他为见罗先生。他在狱中时,向他求学的人仍然络绎不绝。到了戍所,学生的数量更多。许孚远正值福建巡抚,每日与他交往,李材因此忘了羁旅之苦。很久之后,他遇赦还乡,卒年七十九岁。[12]

著作

[编辑]

有《将将纪》24卷,《观我堂摘稿》12卷,《观我堂摘稿》12卷,《李材见罗全书》20卷。

家族

[编辑]

曾祖李与镐。祖父李万平,封刑部郎中。父李遂,南京兵部尚书。母赖氏,封宜人;継母晏氏,封恭人。具庆下。兄李槚(监生)、李格(指挥佥事)、李杭、李惪(监生)、李橡(同科进士)、李栻(贡士)。弟李楠(监生)、李慈、李枢(恩生)、李榛。

参考

[编辑]
  1. ^ 汉籍电子文献资料库-续文献通考.经籍考 ,58卷 ,4262
  2. ^ 明实录:穆宗实录 ,53卷 ,1324
  3. ^ 3.0 3.1 明实录:神宗实录 ,35卷 ,824
  4. ^ 《明史》(列传·卷227):李材 ,字孟诚,丰城人,尚书遂子也。举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授刑部主事。素从邹守 益讲学。自以学未成,乞假归。访唐枢、王畿、钱德洪,与问难。 隆庆中还朝。由兵部郎中稍迁广东佥事。罗旁贼猖獗,材袭破之周高山,设屯以守。 贼有三巢在新会境。调副总兵梁守愚由恩平,游击王瑞由德庆入,身出肇庆中道,夜半斩 贼五百级,毁庐舍千馀,空其地,募人田之。亡何,倭五千攻陷电白,大掠而去。材追破之 石城,设伏海口,伺其遁而歼之,夺还妇女三千馀。会奸人引倭自黄山间道溃而东。材声 言大军数道至以疑贼,而返故道迎击,尽杀之。又追袭雷州倭至英利,皆遁去,降贼渠许恩 于阳江。录功,进副使。
  5. ^ 明实录:神宗实录 ,142卷 ,2641
  6. ^ 明实录:神宗实录 ,144卷 ,2680
  7. ^ 7.0 7.1 明实录:神宗实录 ,175卷 ,3223
  8. ^ 《明史》(列传·卷227):万历初,张居正柄国,不悦材,遂引疾去。居正卒,起官山东。以才调辽东开原。寻迁 云南洱海参政,进按察使,备兵金腾。金腾地接缅甸,而孟养、蛮莫两土司介其间,叛服不 常。缅部目曰大曩长、曰散夺者,率数千人据其地。材谓不收两土司无以制缅,遣人招两 土司来归,而间讨抗命夷阿坡。居顷之,缅遣兵争蛮莫,材合两土司兵败缅众,杀大曩长, 逐散夺去。缅帅莽应里益兵至孟养,复击沉其舟,斩其将一人,乃退。有猛密者,地在缅 境,数为缅侵夺,举族内徙,有司居之户碗。至是,缅势稍屈,材资遣还故土。亡何,缅人驱 象阵大举复雠,两土司告急。材遣游击刘天俸率把总寇崇德等出威缅,渡金沙江,与孟养 兵会遮浪迎击之。贼大败,生擒绣衣贼将三人。巡抚刘世曾、总兵官沐昌祚以大捷闻,诏 令覆勘。未上,而材擢右佥都御史,抚治郧阳。
  9. ^ 《明史》(列传·卷227):材好讲学,遣部卒供生徒役,卒多怨。又徇诸生请,改参将公署为学宫。参将米万春 讽门卒梅林等大噪,驰入城,纵囚毁诸生庐,直趋军门,挟赏银四千,汹汹不解。居二日,万 春胁材更军中不便十二事,令上疏归罪副使丁惟宁、知府沈𫓧等,材隐忍从之。惟宁责数 万春,万春欲杀惟宁,跳而免,材遂复劾惟宁激变。诏下𫓧等吏,贬惟宁三官,材还籍候勘。 时十五年十一月也。
  10. ^ 《明史》(列传·卷227):御史杨绍程勘万春首乱,宜罪。大学士申时行庇之,置不问,旋调天津善地去。而材 又以云南事被讦,遂获重谴。初,有诏勘征缅功,巡按御史苏酂言斩馘不及千,破城拓地皆 无验,猛密地尚为缅据,材、天俸等虚张功伐,副使陈严之与相附和,宜并罪。帝怒,削世曾 籍,夺昌祚禄一年,材、严之、天俸俱逮下诏狱。刑部尚书李世达、左都御史吴时来、大理少 卿李栋等,当材、天俸徒,严之镌秩。帝不怿,夺郎中、御史、寺正诸臣俸,典诏狱李登云等 亦解官。于是改拟遣戍。特旨引红牌说谎例,坐材、天俸斩,严之除名。大学士时行等数 为解,给事中唐尧钦等亦言:“材以夷攻夷,功不可泯。奏报偶虚,坐以死,假令尽虚无实,掩 罪为功,何以罪之?设不幸失城池,全军不返,又何以罪之?”帝皆不听。幽系五年,论救者 五十馀疏。已,天俸以善用火器,释令立功,时行等复为材申理,皆不省。
  11. ^ 《明史》(列传·卷227):亡何,孟养使入贡,具吝缅人侵轶,天朝救援,破敌有状,闻典兵者在狱,众皆流涕,而楚雄士民阎世祥等亦相率诣阙讼冤。帝意乃稍解,命再勘。勘至,材罪不掩功。大学士王 锡爵等再疏为言,帝故迟之,至二十一年四月,始命戍镇海卫。
  12. ^ 李材的生卒年目前学者未有定。《明史》(列传·卷227):“材所至,辄聚徒讲学,学者称见罗先生。系狱时,就问者不绝。至戍所,学徒益众。许 孚远方巡抚福建,日相过从,材以此忘羇旅。久之赦还。卒年七十九。”未提及生卒年。张克伟〈李见罗其人及其“止脩”之学〉认为李材生于1519年,卒于1595 年。刘勇〈李材与万历四年﹙1576﹚大征罗旁之役〉一文中认为,李材生于1529年,卒于1606年。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明史卷二百二十七》,出自《明史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