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长阳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自治县
龙舟大道,长阳县城主干道
龙舟大道,长阳县城主干道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地理位置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地理位置
坐标:30°28′50″N 111°12′02″E / 30.48049123°N 111.20041779°E / 30.48049123; 111.20041779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湖北省宜昌市
下级行政区
11
政府
 • 县委书记赵吉雄
 • 县长李军
面积
 • 总计3,419.81 平方公里(1,320.40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305,740人
 • 密度89.4人/平方公里(232人/平方英里)
 • 城镇95,467人
时区北京时间UTC+8
郵政編碼443500
電話區號717
行政区划代码420528
網站www.changyang.gov.cn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在湖北省的位置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中国湖北省宜昌市所辖的一个自治县。位于鄂西南山区、清江中下游,是一个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的特殊县份。1984年7月,经中国国务院批准设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总面积为3386.4平方公里,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地在龙舟坪镇

行政区划

[编辑]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下辖8个、3个[2]

龙舟坪镇、​高家堰镇、​磨市镇、​都镇湾镇、​资丘镇、​渔峡口镇、​榔坪镇、​贺家坪镇、​大堰乡、​鸭子口乡火烧坪乡

人口民族

[编辑]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常住人口336922人。[3]

2007年户籍人口为417,681人。境内有土家族汉族苗族满族蒙古族侗族壮族等23个民族,其中土家族约占51%[4]

历史沿革

[编辑]
  • 旧石器时代中期,有距今18.5万年的“长阳人”穴居洞中。新石器时代晚期,有巴人著名首领廪君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 时期,巴族势力范围已经跨越清江流域,直逼中原,以致周武王姬发剪灭殷商还借助了巴人的力量。在颠覆商牧野之战中,“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徙倒戈,故后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周武王对巴人的勇武大加赞赏,“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这是巴人建国的最早记录。
  • 春秋战国时期,巴人与东边强大的楚国争斗达数百年之久,后因内乱,加之秦楚夹击,势力日渐削弱,直至公元前316年为秦惠文王所灭。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长阳之地属黔中郡
  • 刘邦夺取天下后建立汉朝,置“佷山县”,县治州衙坪,为长阳建县之始。公元前202年刘邦改黔中为武陵,佷山县隶属武陵郡(据《汉书》卷二十八上1594页),从此,佷山作为县级行政建制长期处于封建中央集权政府的管辖之下。
  • 东汉时期,“佷山县隶属江陵南郡”(《后汉书》卷二十二3480页)。建安年间,曹操“尽得荆州之地,分南郡枝江以西立临江郡”(《晋书》卷十五454页),佷山县又属临江郡。
  • 三国时期,公元208年,赤壁大战曹操败于孙刘联盟,退出江南,“于是南郡、零陵、武陵以西为,……蜀分南郡立宜都郡”(《晋书》卷十五454、456页),佷山县又属宜都郡。之后,蜀争夺荆、多年,佷山时而归蜀汉,时而归东吴。两晋时期,“晋平吴,(佷山县)改为清流县,置宜都郡地隶焉,寻复为佷山”(乾隆本《长阳县志》卷一)。
  • 南北朝时期,县域建制随王朝更迭而屡有变化。在此期间,县域内先后有方山县、宜昌县、盐水县、巴山县等建制,或一县单置,或数县并立。(佷山)“改为方山县,寻废,复佷山县”(乾隆本《长阳县志》卷一)。“盐水,后周置县,并置资田郡”,“巴山,梁置宜都郡宜昌县,后周置江州”(《隋书》卷三十一890页),县治也一度迁至资丘等地。
  • 隋朝统一全国后,于开皇八年(588)置长杨(疑为“阳”)县,隶属南郡(据《隋书》卷三十一888页),县治迁至龙舟坪
  •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以县置睦州,并置巴山、盐水二县。八年(625年)州废,省盐水,以长阳、巴山隶东松州,……贞观八年(634年),废东松州,长阳改隶峡州夷陵郡,……。天宝八载(749年)省巴山入长阳”(《唐书》卷四十1028页)。长阳作为县名于唐朝见诸史书,并延用至今。
  • 五代时,藩镇割据,高季兴父子建立荆南(南平),长阳隶属江陵府峡州(据《十国春秋》卷一百一十二1623页)。
  • 宋朝,长阳隶属荆湖北路(据《元史》卷五十九1418页)。
  • 元朝,长阳隶属荆湖北道峡州路(据《元史》卷五十九1418页)。
  • 明朝,长阳隶属湖广行省荆州府夷陵州(据《明史》卷四十四1081、1082页)。
  • 清朝,“长阳,雍正六年(1728年)属湖北布政使司直隶之归州”,“十三年(1735年),宜昌升为府,……长阳、兴山巴东来属”(《清史稿·地理志》)。
  • 民国初,废除府州建制,湖北分设江汉、襄阳、荆南3道,共辖69县,长阳隶属荆南道。后分全省为11和8个行政督察区,长阳先后属第九、第六督察区。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 土地革命时期,先后建立了四届县委、三届县苏维埃政府(包括长巴县苏维埃政府),苏区面积一度达到3300平方公里(现属长阳的有2300平方公里),占当时全县总面积的80%。
    • 1949年6月,中共长阳县委、县人民政府在荆门组建。7月18日,龙舟坪解放,县委、县人民政府随即迁于此地。
    • 1958年11月至1961年5月,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撤销后,长阳改隶宜昌专员公署。1984年7月13日,国务院以国函字115号文件批准撤销长阳县,建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仍隶属宜昌专员公署。1992年地市合并后,长阳隶属宜昌市管辖。
    • 2000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辖9个镇、7个乡。
    • 2001年1月5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对乡镇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由原来的9镇7乡调整为8镇3乡:1、津洋口和龙舟坪合并,2、麻池和都镇湾合并,3、黄柏山和资丘合并,4、乐园和榔坪合并,5、枝柘坪和渔峡口合并。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2. ^ 2023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 
  3. ^ 中國: 湖北省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6). 
  4. ^ 县情概览. 中国长阳. 2009-10-18 [2010-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25) (中文(简体)).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