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釣魚臺列嶼

坐标25°44′8″N 123°30′22″E / 25.73556°N 123.50611°E / 25.73556; 123.50611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釣魚臺列嶼
主權争议岛屿
其他名称: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中國大陸)
釣魚臺列嶼(臺灣、香港、澳門)
尖閣諸島(日本)
ユクン・クバジマ(琉球)
イーグン・クバジマ(八重山)
地理
Location of 釣魚臺列嶼
位置东中国海
坐标25°50′00″N 124°00′00″E / 25.83333°N 124.00000°E / 25.83333; 124.00000 (中央钓鱼岛海域)
总岛屿数5 + 3 岛礁
主要岛屿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沖北岩、沖南岩、飛瀨
面积6.1636平方公里(2.3798平方英里)
主權聲索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台湾省宜兰縣[註 1][16][17][18][19]
 中華民國
臺灣省宜蘭縣頭城鎮大溪里[20][21]
 日本
冲绳县石垣市登野城尖閣[22][23]

釣魚台列嶼是位於東海南部、台灣八重山群島以北、沖繩海槽南端西北方向的一组岛屿,由釣魚臺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島嶼岩礁構成,總陸地面積6.1636-7平方公里,其中主島釣魚臺之面積3.82-4.38平方公里(潮差變化),高363公尺。各島泥土不厚、風浪較大,僅釣魚臺上有淡水溪流。惟現今各島均為無人島[24]中華民國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国皆聲稱釣魚台列嶼為其領土,引發一連串爭議。中華民國、中华人民共和国認為釣魚台列嶼依地理、歷史和法理均為中國自古以來的領土,屬台灣附屬島嶼[25][26]。日本稱其為尖閣諸島(日语:尖閣諸島せんかくしょとう Senkaku-shotō),日本政府認為島嶼按歷史及國際法均屬於日本固有領土,归属琉球群島一部分,沒有領有權問題[27]

命名

[编辑]
釣魚台的航拍照片(日本國土交通省攝於1978年)

該群島在華人地區稱呼略有差異:台灣香港澳門稱作「釣魚臺列嶼」;中國大陸的官方新聞稿称之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而在民間和傳媒中,「釣魚台」及「釣魚台群島」均可泛指整個釣魚台列嶼。「釣魚台」既可以僅指主島,有時亦可指全部群島。其中主島「釣魚臺」在日本稱為「魚釣島」。

1845年,英國海軍調查該島,英國海軍軍艦三寶壟(Samarang)艦長爱德华·卑路乍(Edward Belcher)首次採用「Pinnacle Islands」(意为“尖顶群岛”)形容顶峰呈教堂尖顶状的南小島和北小島[24],該等名稱其後為日本海軍沿用[28]。1900年,日本博物學黑岩恆日语黒岩恒在其出版物“尖閣列島探險記事”中指,各島雖古來為沖繩人所知,亦已有琉球語名稱,但當時尚未有一名字概括各島,不便於地理研究,故將釣魚嶼和黃尾嶼兩島連同尖頭諸嶼統稱为“尖閣列島”[29],日本國內在1970年代則開始改稱列島為「尖閣諸島」[30]

琉球語的名字「魚根久場島」[註 2]ユクン・クバ島ユクン・クバジマ Yukunkuba-jima)由「ユクン島」(意指「魚國」,指稱釣魚臺)和「クバ島」(意指蒲葵,名字源自島上生長茂盛的蒲葵,漢字表記為「久場」,指稱黃尾嶼)的合稱而得名[32][33],而八重山語名稱「魚叉久場島」(イーグン・クバジマ Īgunkuba-jima[23])中的「イーグン」意思為魚叉,因島嶼外型像魚叉而得名[34]

自稱凱達格蘭族後裔的林勝義表示,釣魚台一詞是源於凱達格蘭語中解作「往返跳板」意思的「釣依達阿」,並認為凱達格蘭祖先曾經登釣魚台,釣魚台本是周圍南島語族的漁場[35],而釣魚台隨處可以見到的山橄欖樹,則是被凱達格蘭族後裔口傳的聖樹,且釣魚台是凱達格蘭族的聖地[36]

在國際間,中文的命名常翻譯成Diaoyu IslandsDiaoyutai IslandsTiaoyutai IslandsDiaoyutaiDiaoyu DaoTiaoyutaiTiaoyu Tao、或閩南話「釣魚島」白話字形式Tiò-hî tó,但以Diaoyu Islands的使用率最高。日文譯名則寫成Senkaku Islands。英文傳媒報導有關中日糾紛的時候大多將Diaoyu IslandsSenkaku Islands兩詞並列使用。

2020年6月11日,因应日本石垣市欲將釣魚台更名,台湾宜蘭縣議員蔡文益提案并在34席議員中獲全體議員連署,经宜蘭縣議會通過其臨時動議案,建議行政部门將釣魚台正式更名為「頭城釣魚台」[37]。6月22日,日本石垣市議會通過將釣魚台列嶼的行政區名從「登野城」變更為「登野城尖閣」,以此和石垣島市中心的同名行政區有所區隔,並於同年10月1日正式實施[38]

歷史

[编辑]
1752年由法國人繪制的亞洲地圖(中國與韃靼部分),釣魚台列嶼位於圖中央部份
在1786年日本仙台林子平制作的《三国通览图说》之《琉球国全图》已列出釣魚台列嶼各島,並與台灣劃為不同色。日本研究人士濱川今日子称此圖中虽然釣魚台列嶼各島和中國大陸同色,但同時台灣、東北地區和中國大陸卻繪上不同顏色,因此認爲圖說只能顯示林子平個人對當地的認識

古代記述

[编辑]

釣魚臺列嶼各島相關記載最早出現於中國明朝的《順風相送》(但成書年份存在不同解讀,目前存在1403年(永樂元年)至1593年等至少五種說法[註 3][註 4][45][46][47][48])、1534年的《使琉球錄[49],書中曾記述「釣魚嶼」、「黃毛嶼」、「赤坎嶼」(或「赤嶼」)等島名;至於所记载的該等島嶼是由中國人還是琉球人首先發現並命名,中日雙方各自提出不同主張[註 5][27][50][51][52][53][54][55][56][57][58]。其他中國文獻及官方輿圖亦有採用「釣魚嶼」名稱,諸如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浙江提督胡宗憲幕僚鄭若曾編纂之《籌海圖編[59]乾隆年間《大清一统志[60]、乾隆皇帝欽命繪製之《坤輿全圖》等。

1752年由法國人繪制的亞洲地圖(中國與韃靼部分),是目前所見外國人所繪地圖中最早介紹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歷史文獻,當時中國被塗上粉紅色,而釣魚台列嶼、琉球和臺灣東岸均塗上黃色[61]。1786年日本仙台藩林子平制作的《三国通览图说》之《琉球国全图》也曾列出釣魚台群島,並注明這是中國來往琉球的航道。1845年,英国海军记錄主島釣魚島泥土貧瘠,没有人類居住或到访的痕跡(There were no traces of inhabitants or visitors[24]

日本劃入領土

[编辑]
时任日本外务卿井上馨回覆內務卿山縣有朋的信件。紅框中的字眼為「不必要的糾紛」(不要ノコンプリケーション

1884年,日本福岡人古賀辰四郎於探險期間到达釣魚台列嶼,其後向日本內務省申請要求將該島劃入國界。1885年10月9日,日本內務卿山縣有朋就此事致函外務卿井上馨,指沖繩縣希望對該島進行實地調查與建立國標[62]。對此,井上於1885年覆函説:「此島嶼近清國之境,前經勘查,較大東島方圓甚小,且清國已命其島名。近日清國報紙等,風傳我政府欲占台灣近旁之清國所屬島嶼云云,對我國心懷猜疑,屢促清政府警示。此時若公然驟施立國標諸策,則易為清國所疑。竊以為目下可暫使其實地勘察,細報港灣之形狀及有無開發土地、物產之望,建立國標、開發諸事可留待他日。」[28][62][63] 山縣有朋因應井上馨建議覆函沖繩縣知事,建議在釣魚台訂立國標一事可待日後處理,並提出不要把消息透露給新聞媒體[28]。山縣其後以政府公文書命令沖繩縣令西村捨三勘查釣魚台[64],西村其後派遣石澤兵吾一行官員乘坐出雲丸到島嶼進行實地查勘,而石澤以及出雲丸船長林鶴松回航後分別發布了調查報告書[65]。至1895年1月14日,在確認釣魚台無人居住,島上亦無界碑、官廳或居民建築等清朝統治的證跡後[62],日本政府通過內閣會議將釣魚台列嶼下轄沖繩縣管理[27],以及認可沖繩縣於釣魚台建立國標的申請[62][66][註 6]

《馬關條約》

[编辑]

1895年4月17日,清朝在中日甲午戰爭中落敗,雙方簽定《馬關條約》,註明將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割讓與日本,條約中包括粘附的遼東半島地圖作為所劃疆界共同堪界一事;該條約簽訂六日後引發三國干涉還遼事件,半年後再簽定《中日交還奉天省南邊地方條約[67],日本被迫歸還遼東半島

中日雙方在簽定《馬關條約》後有關釣魚台是否為無主地及是否透過《馬關條約》割讓一事存在尖銳矛盾。中方認爲,釣魚台列嶼在中日甲午戰爭《馬關條約》之前即爲中方領土,已对钓鱼岛实施了有效的行政管辖[68],後被日本竊占,無論日方認爲《馬關條約》割讓者中是否包括釣魚台列嶼,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馬關條約》廢除後,日本都應遵其無條件投降所接受的《波茨坦公告》和《開羅宣言》將釣魚台列嶼歸還予中國(時由中華民國政府所代表)[69][70][71][72][73][74][75]。 另一方面,日本政府表示在甲午戰爭開始後,即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三個月前(1895年1月),已实地考察确认该地是无人岛,而且也没有清国统治所及的迹象后基於“無主地先占”原则在1895年將其劃歸沖繩縣;並認爲從那時起,在历史上钓鱼岛群岛即是构成日本南西诸岛的一部分,不是在《马关条约》中得自于中国清朝割让的領土,不在日本根据《旧金山和约》必须放弃的领土之内,而是根据该和约第3条作为南西诸岛的一部分置于美国的行政管理之下[62][66][76]

民間開發

[编辑]
1910年時,於釣魚臺鰹魚魚肉加工廠工作的員工[77]
1919年一批福建漁民在釣魚島擱淺,得到日人古賀善次、玉代勢孫伴等營救,翌年中國駐長崎總領事馮冕向古賀、玉代勢等等發出感謝狀,當中注明「日本帝國沖繩縣八重山郡尖閣列島内和洋島[註 7]」等字眼[82]

1896年,明治天皇頒布敕令第十三號,將沖繩縣管轄範圍列為島尻郡、中頭郡、國頭郡、宮古郡、八重山郡等,台灣學者丘宏達指出此敕令未有提及釣魚台[83],但日本海洋政策研究所称沖繩縣已經在1890年申請將釣魚台歸屬八重山島役所管理[84],1895-1896年的沖繩縣統計書亦記述魚釣島地址為「八重山郡石垣間切登野城村」[27]。日本政府雖然在劃入版圖後未在釣魚島实地建立國標[85],但於1896年將島嶼租借30年給福岡縣海產物商人古賀辰四郎。1902年,編入石垣島大浜間切登野城村,石垣市在島上建立石碑標示番地號碼[23]。1926年9月,30年無償租借期完結,日本政府開始向古賀辰四郎的事業繼承人古賀善次徵收土地使用費[27]。1930年,古賀提出私有化土地,其後經沖繩營林署測量土地,日本政府於1932年正式將島嶼轉讓予古賀作私有地[27]

《開羅宣言》及《波茨坦公告》

[编辑]

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並接受《波茨坦公告》。《波茨坦公告》中第八條重申《開羅宣言》中內容,将日本的主權限制在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以及其它由《波茨坦公告》簽署國美國、中國(當時為中華民國政府所代表)、英國所決定的小島[86]

琉球等島嶼托管

[编辑]
紅框為美國透過《舊金山和約》託管的區域,該區域的行政權於1972年移交日本,當中包括釣魚台列嶼[87]

1951年日本美國等48國簽定《舊金山和約》,授權美國托管琉球群島。時值中國國内國共內戰剛暫告一段落,中華民國政府遷往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大陸成立不久,美國因韓戰爆發在外交上繼續承認中華民國,但印度等國已轉向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導致戰勝國之一的中國代表權爭議難解,故兩岸政府(和同樣參與韓戰的蘇聯)均未受邀參加和會或簽署承認批准條約[88]。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1951年9月18日發表聲明認為該和約是非法的[89][90]人民日報在2010年亦認定中國並沒有簽署文件認同把钓鱼岛主权授予日本[86]。1952年2月28日,美日在東京簽署《日美行政協定》,確認美國在舊金山和約對日部分佔領,3月發行的日本外交文書第23卷公開的美國託管地區包含釣魚島。美国琉球民政府其後於1953年12月25日公布的《第27号令》之「琉球列島之地理境界」將钓鱼岛列入托管的范围之内,「根據1951年9月8日簽署的《舊金山和約》,有必要重新指定琉球列島的地理界線」,其中第一條規定當時琉球民政府管轄的區域為6點,連結成一梯形區域,而釣魚台列嶼位於第1、2點所連成之界線邊上,成為琉球之一部分[91]。美國政府在1955年起曾將黃尾嶼赤尾嶼使用為美國海空軍訓練演習場地,並分別與琉球政府及古賀善次簽訂租賃契約,以約2500萬日圓的年租租借島嶼[92]

1955年間中華民國國軍一部自大陳島撤退後,曾於釣魚台短暫駐軍[93]

然而自二戰結束後,兩岸發行的地圖中釣魚台列嶼的標示有的仍採用跟日本相同的「尖閣諸島」名稱。中華民國教科書與地圖直至1970年以前,皆標示釣魚台為琉球列島美國民政府托管。中華人民共和國1956年第一版中國分省地圖和1962年第二版均在地圖中說明地圖是「根據抗戰時期或解放前申報地圖繪製」。

1968年9月3日,琉球美國民政官表示早前有台湾拆船作業員登島,故請求琉球政府在釣魚臺、黃尾嶼、赤尾嶼、北小島南小島等釣魚臺列嶼的島嶼上架設禁止非法登陸的警告牌,防止非法入境者登島[94]。工程於1970年7月開始[95]

主權爭議

[编辑]
2010年,中日兩國民眾在釣魚台事件發生前發起遊行

有學者認為,迄至1969年於釣魚台相關海域發現石油之前,中國和日本均未在該島建立任何表明領土歸屬的標樁,此前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亦未曾強調自己對釣魚台列嶼的領有權[85][96],該群島列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结束日本投降後由美國控制[97]。1969年5月,聯合國亞洲暨遠東經濟委員會勘察東中國海台灣海峽北方後,認為該處蘊藏龐大的天然氣石油。1970年8月31日,在美国监督下的沖繩政府立法院起草了《关于申请尖阁列岛领土防卫的决定》,有研究指这是戰後日本政府首次公开主张对该群岛拥有主权[85][98]。1970年,美國提出將沖繩及釣魚台交還日本。1971年,中國大陸及台灣正式提出抗議,坚称历史文獻記載釣魚台列嶼自明朝已被中方發現、命名并使用,为中國固有领土[26][50][69][70],一直到1895年4月簽訂《馬關條約》後才將釣魚臺隨臺灣割讓給日本政府,故日本政府應在接受《波茨坦公告》和《開羅宣言》後將釣魚臺歸還中國。另一方面,日本的官方立場則是認為日本政府自1885年起對島嶼進行勘察,並在1895年1月確認島嶼為荒島後以無主地先佔法理編入沖繩縣進行管轄,因此釣魚臺等島嶼並不包含在1895年4月簽訂之《馬關條約》所割讓的臺灣附屬島嶼中[27][62]。有独立学者根據中日文献分析後認為釣魚台列嶼一直到1895年甲午战争之前由中国控制领有,不認同日本的主張[85][99][100][101];也有獨立學者初步分析雙方文獻後提出質疑認為中國從未對釣魚臺列嶼建立“直接”領有權[102]

1972年5月15日,美國將琉球群島主權移交日本時,一併將釣魚台列嶼的行政管轄權也交給日本,但中華民國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皆認為釣魚台列嶼依地理、歷史和法理均為台灣附屬島嶼,因而引發一系列的主權問題[26][72][73][86][103]

2012年9月11日,日本行政機關以20億5千萬日圓的價格向栗原家族購買釣魚臺、南小島以及北小島,同日完成所有權轉移登記日语所有権移転登記[104],對島嶼實施國有化[105],引發釣魚台國有化事件

「保釣運動」

[编辑]

自1970年代開始,台灣香港中國大陸民眾及海外華人發起一系列民間運動,多次登島或試圖登島以代政府宣示主權,稱為「保釣運動」。

臺日漁業協議

[编辑]

正式名稱為《亞東關係協會與公益財團法人交流協會漁業協議》,中華民國與日本於2013年4月10日於臺北市臺北賓館召開第17次臺日漁業會談後所簽署的文件,針對雙方在釣魚台列嶼周遭重疊專屬經濟海域的漁業作業安排達成協議,並未涉及雙方對主權的主張。此項協議於5月10日生效。在台灣漁民受到保障的情況下,至此之後台灣與日本在釣魚台的爭議漸漸較少被提起,也不再有人登島或試圖登島的情況。

組成

[编辑]
使用下方服务在地图上显示所有坐标: OpenStreetMap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括号内为日语称谓。

2012年3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海洋局民政部公布钓鱼岛及其部分附属岛屿共71个岛屿标准名称;[106]中華民國内政部沿用地图、统计年报等文件中的主要8个岛屿的命名,并未对散布在钓鱼台列屿周围的小岩礁进行特别命名。[107]

釣魚台列嶼各小島列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命名[108][109] 中華民國命名[110] 其他中文名 日文名 位置[110][108] 坐标[111] 面積(平方公里)[110] 高程(米)
钓鱼岛 釣魚臺 釣魚嶼、釣魚山、釣嶼、釣台 魚釣島ユクン島和平島 距温州市约356千米、福州市约385千米、基隆市约190千米 25°44.6′N 123°28.4′E / 25.7433°N 123.4733°E / 25.7433; 123.4733 (钓鱼岛) 4.3838 383
龙头鱼岛 -   位于钓鱼岛东北 25°45.0′N 123°29.2′E / 25.7500°N 123.4867°E / 25.7500; 123.4867 (龙头鱼岛)  
鲳鱼岛 -   位于钓鱼岛西南 25°44.0′N 123°27.6′E / 25.7333°N 123.4600°E / 25.7333; 123.4600 (鲳鱼岛)  
大黄鱼岛 -   位于钓鱼岛南 25°44.4′N 123°28.6′E / 25.7400°N 123.4767°E / 25.7400; 123.4767 (大黄鱼岛)  
小黄鱼岛 -   25°44.4′N 123°29.0′E / 25.7400°N 123.4833°E / 25.7400; 123.4833 (小黄鱼岛)  
金钱鱼岛 -   位于钓鱼岛东南 25°44.4′N 123°29.3′E / 25.7400°N 123.4883°E / 25.7400; 123.4883 (金钱鱼岛, 金钱鱼西岛, 梅童鱼岛, 梅童鱼东岛, 梅童鱼西岛)  
金钱鱼西岛 -   25°44.4′N 123°29.3′E / 25.7400°N 123.4883°E / 25.7400; 123.4883 (金钱鱼岛, 金钱鱼西岛, 梅童鱼岛, 梅童鱼东岛, 梅童鱼西岛)  
梅童鱼岛 -   25°44.4′N 123°29.3′E / 25.7400°N 123.4883°E / 25.7400; 123.4883 (金钱鱼岛, 金钱鱼西岛, 梅童鱼岛, 梅童鱼东岛, 梅童鱼西岛)  
梅童鱼东岛 -   25°44.4′N 123°29.3′E / 25.7400°N 123.4883°E / 25.7400; 123.4883 (金钱鱼岛, 金钱鱼西岛, 梅童鱼岛, 梅童鱼东岛, 梅童鱼西岛)  
梅童鱼西岛 -   25°44.4′N 123°29.3′E / 25.7400°N 123.4883°E / 25.7400; 123.4883 (金钱鱼岛, 金钱鱼西岛, 梅童鱼岛, 梅童鱼东岛, 梅童鱼西岛)  
龙王鲷岛 -   25°44.5′N 123°29.4′E / 25.7417°N 123.4900°E / 25.7417; 123.4900 (龙王鲷岛, 龙王鲷西岛)  
龙王鲷西岛 -   25°44.5′N 123°29.4′E / 25.7417°N 123.4900°E / 25.7417; 123.4900 (龙王鲷岛, 龙王鲷西岛)  
龙王鲷东岛 -   25°44.4′N 123°29.4′E / 25.7400°N 123.4900°E / 25.7400; 123.4900 (龙王鲷东岛, 龙王鲷南岛)  
龙王鲷南岛 -   25°44.4′N 123°29.4′E / 25.7400°N 123.4900°E / 25.7400; 123.4900 (龙王鲷东岛, 龙王鲷南岛)  
黄姑鱼岛 -   25°44.5′N 123°29.5′E / 25.7417°N 123.4917°E / 25.7417; 123.4917 (黄姑鱼岛)  
黄尾屿 黃尾嶼 黃麻嶼、黃毛山、黃毛嶼、黃嶼 久場島クバ島 位于钓鱼岛东北约27千米处 25°55.4′N 123°40.9′E / 25.9233°N 123.6817°E / 25.9233; 123.6817 (黄尾屿) 0.9091 117
海豚岛 - 北西小島 位于黄尾屿西北 25°55.8′N 123°40.7′E / 25.9300°N 123.6783°E / 25.9300; 123.6783 (海豚岛)  
大珠岛 -   位于黄尾屿西 25°55.6′N 123°40.7′E / 25.9267°N 123.6783°E / 25.9267; 123.6783 (大珠岛, 小珠岛)  
小珠岛 -   25°55.6′N 123°40.7′E / 25.9267°N 123.6783°E / 25.9267; 123.6783 (大珠岛, 小珠岛)  
上虎牙岛 -   位于黄尾屿北 25°55.7′N 123°41.0′E / 25.9283°N 123.6833°E / 25.9283; 123.6833 (上虎牙岛)  
下虎牙岛 - 北東小島 25°55.8′N 123°41.1′E / 25.9300°N 123.6850°E / 25.9300; 123.6850 (下虎牙岛)  
西牛角岛 -   位于黄尾屿东北 25°55.6′N 123°41.1′E / 25.9267°N 123.6850°E / 25.9267; 123.6850 (西牛角岛, 东牛角岛, 黄牛岛)  
东牛角岛 -   25°55.6′N 123°41.1′E / 25.9267°N 123.6850°E / 25.9267; 123.6850 (西牛角岛, 东牛角岛, 黄牛岛)  
黄牛岛 -   25°55.6′N 123°41.1′E / 25.9267°N 123.6850°E / 25.9267; 123.6850 (西牛角岛, 东牛角岛, 黄牛岛)  
牛尾岛 -   25°55.6′N 123°41.2′E / 25.9267°N 123.6867°E / 25.9267; 123.6867 (牛尾岛, 牛蹄岛)  
牛蹄岛 -   25°55.6′N 123°41.2′E / 25.9267°N 123.6867°E / 25.9267; 123.6867 (牛尾岛, 牛蹄岛)  
小龙岛 -   位于黄尾屿西 25°55.5′N 123°40.6′E / 25.9250°N 123.6767°E / 25.9250; 123.6767 (小龙岛, 大雁岛)  
大雁岛 -   25°55.5′N 123°40.6′E / 25.9250°N 123.6767°E / 25.9250; 123.6767 (小龙岛, 大雁岛)  
燕子岛 -   25°55.5′N 123°40.5′E / 25.9250°N 123.6750°E / 25.9250; 123.6750 (燕子岛)  
刺猬岛 -   位于黄尾屿西南 25°55.4′N 123°40.6′E / 25.9233°N 123.6767°E / 25.9233; 123.6767 (刺猬岛)  
卧蚕岛 -   25°55.3′N 123°40.6′E / 25.9217°N 123.6767°E / 25.9217; 123.6767 (卧蚕岛)  
大金龟子岛 -   25°55.3′N 123°40.7′E / 25.9217°N 123.6783°E / 25.9217; 123.6783 (大金龟子岛)  
小金龟子岛 -   25°55.2′N 123°40.7′E / 25.9200°N 123.6783°E / 25.9200; 123.6783 (小金龟子岛)  
海龟岛 -   位于黄尾屿东南 25°55.3′N 123°41.4′E / 25.9217°N 123.6900°E / 25.9217; 123.6900 (海龟岛)  
海星岛 -   位于黄尾屿东 25°55.6′N 123°41.3′E / 25.9267°N 123.6883°E / 25.9267; 123.6883 (海星岛)  
海贝岛 -   位于黄尾屿东南 25°55.2′N 123°41.2′E / 25.9200°N 123.6867°E / 25.9200; 123.6867 (海贝岛)  
赤尾屿 赤尾嶼 赤坎嶼、赤嶼、赤礁 大正島 位于钓鱼岛东约110千米处 25°55.3′N 124°33.5′E / 25.9217°N 124.5583°E / 25.9217; 124.5583 (赤尾屿) 0.0609 75
赤背北岛 -   位于赤尾屿北 25°55.5′N 124°33.5′E / 25.9250°N 124.5583°E / 25.9250; 124.5583 (赤背北岛)  
赤背东岛 -   25°55.5′N 124°33.7′E / 25.9250°N 124.5617°E / 25.9250; 124.5617 (赤背东岛)  
赤背西岛 -   25°55.4′N 124°33.5′E / 25.9233°N 124.5583°E / 25.9233; 124.5583 (赤背西岛)  
赤背南岛 -   25°55.4′N 124°33.6′E / 25.9233°N 124.5600°E / 25.9233; 124.5600 (赤背南岛)  
小赤尾岛 -   位于赤尾屿西 25°55.3′N 124°33.3′E / 25.9217°N 124.5550°E / 25.9217; 124.5550 (小赤尾岛, 赤嘴岛)  
赤头岛 -   25°55.3′N 124°33.4′E / 25.9217°N 124.5567°E / 25.9217; 124.5567 (赤头岛, 赤冠岛, 赤鼻岛)  
赤冠岛 -   25°55.3′N 124°33.4′E / 25.9217°N 124.5567°E / 25.9217; 124.5567 (赤头岛, 赤冠岛, 赤鼻岛)  
赤鼻岛 -   25°55.3′N 124°33.4′E / 25.9217°N 124.5567°E / 25.9217; 124.5567 (赤头岛, 赤冠岛, 赤鼻岛)  
赤嘴岛 -   25°55.3′N 124°33.3′E / 25.9217°N 124.5550°E / 25.9217; 124.5550 (小赤尾岛, 赤嘴岛)  
望赤岛 -   位于赤尾屿西南 25°55.2′N 124°33.2′E / 25.9200°N 124.5533°E / 25.9200; 124.5533 (望赤岛)  
北小岛 北小島 薛坡兰、黄茅屿、橄榄山、大鸟岛 北小島 位于钓鱼岛以东约5千米处 25°43.8′N 123°32.5′E / 25.7300°N 123.5417°E / 25.7300; 123.5417 (北小岛) 0.3267 135
鸟巢岛 -   位于北小岛东 25°43.9′N 123°32.5′E / 25.7317°N 123.5417°E / 25.7317; 123.5417 (鸟巢岛, 鸟卵岛)  
鸟卵岛 -   25°43.9′N 123°32.5′E / 25.7317°N 123.5417°E / 25.7317; 123.5417 (鸟巢岛, 鸟卵岛)  
小鸟岛 -   位于北小岛东南 25°43.7′N 123°32.7′E / 25.7283°N 123.5450°E / 25.7283; 123.5450 (小鸟岛)  
南小岛 南小島 薛坡兰、黄茅屿、橄榄山、大蛇岛 南小島 位于钓鱼岛东南约5.5千米处 25°43.4′N 123°33.0′E / 25.7233°N 123.5500°E / 25.7233; 123.5500 (南小岛) 0.4592 149
龙门北岛 -   位于南小岛西北 25°43.5′N 123°32.7′E / 25.7250°N 123.5450°E / 25.7250; 123.5450 (龙门北岛)  
龙门岛 -   25°43.5′N 123°32.6′E / 25.7250°N 123.5433°E / 25.7250; 123.5433 (龙门岛)  
龙门南岛 -   25°43.4′N 123°32.7′E / 25.7233°N 123.5450°E / 25.7233; 123.5450 (龙门南岛)  
卧龙岛 -   25°43.4′N 123°32.6′E / 25.7233°N 123.5433°E / 25.7233; 123.5433 (卧龙岛, 卧龙西岛)  
卧龙西岛 -   25°43.4′N 123°32.6′E / 25.7233°N 123.5433°E / 25.7233; 123.5433 (卧龙岛, 卧龙西岛)  
飞龙北岛 -   位于南小岛东南 25°43.4′N 123°33.4′E / 25.7233°N 123.5567°E / 25.7233; 123.5567 (飞龙北岛)  
飞龙岛 -   25°43.3′N 123°33.4′E / 25.7217°N 123.5567°E / 25.7217; 123.5567 (飞龙岛, 飞龙南岛)  
龙珠岛 -   25°43.3′N 123°33.3′E / 25.7217°N 123.5550°E / 25.7217; 123.5550 (龙珠岛, 金龙岛)  
飞龙南岛 -   25°43.3′N 123°33.4′E / 25.7217°N 123.5567°E / 25.7217; 123.5567 (飞龙岛, 飞龙南岛)  
长龙岛 -   25°43.2′N 123°33.4′E / 25.7200°N 123.5567°E / 25.7200; 123.5567 (长龙岛)  
金龙岛 -   25°43.3′N 123°33.3′E / 25.7217°N 123.5550°E / 25.7217; 123.5550 (龙珠岛, 金龙岛)  
北屿 沖北岩 北岩、大北小岛、鸟岛 沖の北岩 位于钓鱼岛东北约6千米处 25°46.9′N 123°32.6′E / 25.7817°N 123.5433°E / 25.7817; 123.5433 (北屿) 0.0183 28
北屿仔岛 -   位于北屿南 25°46.8′N 123°32.6′E / 25.7800°N 123.5433°E / 25.7800; 123.5433 (北屿仔岛, 小元宝岛)  
小元宝岛 -   位于北屿西南 25°46.8′N 123°32.6′E / 25.7800°N 123.5433°E / 25.7800; 123.5433 (北屿仔岛, 小元宝岛)  
飞云岛 -   25°46.8′N 123°32.4′E / 25.7800°N 123.5400°E / 25.7800; 123.5400 (飞云岛)  
元宝岛 -   25°46.8′N 123°32.5′E / 25.7800°N 123.5417°E / 25.7800; 123.5417 (元宝岛)  
南屿 沖南岩 南岩、大南小岛、蛇岛 沖の南岩 位于钓鱼岛东北约7.4千米处 25°45.3′N 123°34.0′E / 25.7550°N 123.5667°E / 25.7550; 123.5667 (南屿) 0.0048 13
飞屿 飛瀨 飛岩、飛礁岩 飛瀬 25°44′8″N 123°30′22″E / 25.73556°N 123.50611°E / 25.73556; 123.50611

又稱飛岩飛礁岩[註 8][112]。日本過去稱呼島嶼為「飛礁」(とびしょう),現今則多稱呼爲飛瀨(日语:飛瀬とびせ Tobise)。位于釣魚臺列嶼主島釣魚臺東方約1.5公里處,而在釣魚臺列嶼中則位在釣魚臺和北小島南小島之間的釣魚水道上。目前無人居住的飛瀬整體面積約0.0008平方公里,是钓鱼岛列岛面积最小的岛屿[113]。而其海拔高度最高僅有2公尺[114]。整個飛瀨是由12座大小不等的暗礁組成,其中礁岩群中央區域裡鄰近的最大以及次大礁岩為主要結構。岛上没有任何植被生长[115][116]

25°44.1′N 123°30.4′E / 25.7350°N 123.5067°E / 25.7350; 123.5067 (飞屿, 飞仔岛) 0.0008 2
飞仔岛 -   位于钓鱼岛东南 25°44.1′N 123°30.4′E / 25.7350°N 123.5067°E / 25.7350; 123.5067 (飞屿, 飞仔岛)  

地理

[编辑]
釣魚臺列嶼位置圖

圖例: 藍:釣魚臺 黃:黃尾嶼 紅:赤尾嶼)

釣魚臺列嶼在中国东部的位置
釣魚臺列嶼
釣魚臺列嶼
釣魚臺列嶼
釣魚臺列嶼
釣魚臺列嶼 (中国东部)
釣魚臺列嶼在中国东海的位置
釣魚臺列嶼
釣魚臺列嶼
釣魚臺列嶼
釣魚臺列嶼
釣魚臺列嶼 (中国东海)
釣魚臺列嶼在琉球群島的位置
釣魚臺列嶼
釣魚臺列嶼
釣魚臺列嶼
釣魚臺列嶼
釣魚臺列嶼 (琉球群島)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布的钓鱼岛地图
日本博物學家黑岩恒在1900年繪製的釣魚嶼地質圖

釣魚台列嶼由钓鱼岛、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北屿、南屿、飞屿八座主要的島礁組成,總面積約6.5平方公里,散佈在北緯25度40分到26度及東經123度到124度34分之間;位於台灣東北方的東海中,南距基隆102海里,西北距溫州192海里,西距福州208海里,東北距沖繩群島的首府那霸為230海里。距最近的台湾彭佳嶼爲73海里,距琉球与那國島為76海里。

釣魚台列嶼最東端的赤尾嶼距離最西端的釣魚台約108公里(58海里),最北端的黃尾嶼距離最南端的南小島約23公里(12海浬)。

主島為釣魚島,面積約4.5平方公里。位於東海大陸架沖繩海槽(俗稱「黑水溝」)西側,於台湾彭佳嶼东140公里(73海里)、日本鳩間島北方偏西約146公里(78海浬)、与那國島東北方約150公里(80海浬)、石垣島北170公里(90海里)、台灣基隆港東偏北約186公里(102海里)、福建東引島東偏南約304公里(163海里)處、浙江南麂島東南約306公里(164海里)處、浙江溫州港東南約356公里(192海里)處、福建福州長樂國際機場東偏南約385公里(208海里)處、日本沖繩那霸機場西偏南約417公里(230海里)處、宮古島西180公里處。釣魚台呈番薯形,東西長約3.5公里,南北寬約1.5公里,面積約4.3平方千米。地勢北部較平坦,南部陡峭,中央山脈橫貫東西;最高山峰高华峰(日本称奈良原岳)海拔362米,位於中部;其他尚有高程320米的神农峰(日本称屏風岳)、258米、242米的山峰若干,及4條主要溪流(龙头溪,位于本島东北部;双溪,位于本島北部;西溪,位于本島西部;小西溪,位于本島西北部),主要港灣有西部的順風港和南部的滙魚灣。此外,釣魚台列嶼實為臺灣北部觀音山大屯山的地質延伸[117]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部分地理实体名称一览
中国名称[118][119]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2012年發佈的官方命名)
日本名称[120]
(日本地理學家在1900年代的命名)
位置
高华峰 奈良原岳 钓鱼岛中部偏西
神农峰 屏風岳 钓鱼岛中部偏东
东钓角 東岬 钓鱼岛东端
西钓角 西岬 钓鱼岛西端
北钓角 北岬 钓鱼岛北端
南钓角 閃緑角 钓鱼岛南端
东龙尾 和蘭曲 钓鱼岛南
西龙尾 安藤岬 钓鱼岛南
龙头溪 道安渓 钓鱼岛东北
双溪 大溪 钓鱼岛北
西溪 尾瀧渓 钓鱼岛西
小西溪 小渓 钓鱼岛西北
顺风港 钓鱼岛西
汇鱼湾 钓鱼岛南
钓南锚地 和平泊 钓鱼岛南,西龙尾西
钓鱼水道 佐藤水道 钓鱼岛与北小岛之间
黄毛峰 千歳山 黄尾屿中部
信天山 黄尾屿東北部
永康山 黄尾屿東南部
西崎 黄尾屿西端
馬追原 黄尾屿西部
赤川原 黄尾屿東部
ナベクボ 黄尾屿東部
東崎 黄尾屿東端
溝川原 黄尾屿東北部
赤坎岭 赤尾屿中部
系缆石 赤尾屿北部
狮峰 北小岛南
鹰峰 北小岛中偏北
孔明石 三尊岩 北小岛西北
莲花石 三層岩 北小岛北
拳头岭 南小岛西北
伊澤泊 南小岛西端
拇指峰 新田立岩 南小岛东南
橄榄门 イソナノ瀬戸 北小岛和南小岛之间
元宝门 元宝岛和小元宝岛之间

地質地勢

[编辑]

釣魚台列嶼與長崎縣五島列島同處於東海大陸棚邊緣,構成臺灣-宍道褶曲帶[121][122],其中黄尾屿和同在此褶曲帶上的臺灣的彭佳嶼均屬第四紀的小規模玄武岩質火山島[123][124]。釣魚台列嶼所在的大陸棚邊緣海床地區水深介乎140-160米[125]沖繩海槽(又稱「黑水溝」)位於釣魚台列嶼以南約10海浬,該處海床地形突變至水深1000米以上。

根據宜蘭縣政府網站所述,「台灣漁民在近百年經常在釣魚台列嶼水域作業,遇到強風時則駛往釣魚台及南小島之間寬約1.5公里的海峽作避風港,而東海一帶整年受東北及西南季風影響,黑潮從台灣東部向東北流,琉球漁民在過去數十年間鮮有到此作業。」[126]

水文氣候

[编辑]

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區域,全年平均溫度21℃,與台灣東北部氣候相同,夏季炎熱高溫大約平均27℃,冬季最低溫11.9℃。濕度偏高平均為84%,由於受到季風氣候影響,年降雨量高達2800mm以上,年平均降雨天數為190.4日,而且長年風大浪高。

人类居住或登陆使用

[编辑]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指有文獻記載表明,清代至十九世纪初已有台灣漁民利用该群岛列屿避風,并在主岛钓鱼岛建有中国式神庙,亦曾有中药师登岛采药。[127]

1845年,英国海军上島调查,记錄主島釣魚島有淡水溪流,但土地贫瘠不足以维持六、七个人的生存,無人類定居或到访的痕跡,發現一些中國人或日本人的帆船殘骸(「There were no traces of inhabitants or visitors. Traces of the wreck of Chinese or Japanese junks were noticed.」)[24]

1889年起,石垣島「八重山島共同水產會社」開始前往釣魚台及黃尾嶼捕魚,其中一次捕魚由78名絲滿漁民進行,捕獲物包括夜光蠑螺寬永通寶[27]

1896年8月,日本人古賀辰四郎開始租借並在釣魚台黃尾嶼種植農作物、使用珊瑚礁建造碼頭、設備、工廠、宿舍等建築物,從事各種海產和雀鳥(如信天翁[128])的加工並製造各種魚類罐頭[129][130]。1897-1900年間,古賀辰四郎共派遣136人到島上開發,同時引入養、養業,並開採礦藏(珊瑚海鳥糞[130][131]。隨著事業擴大,在1900年黃尾嶼和南小島已經建設了小屋和碼頭[27],高峰時的1909年甚至有99戸,共248個日本人在島上居住[130],通稱「古賀村」[23]。直至1940年漁業加工廠因燃料實施配給制而停止運作[23],島上居住者全數離開[132]

1945年7月间,从日本石垣島往台灣本島撤退的日本平民因船隻被美军轰炸而曾在钓鱼岛短期避难,期間在島上只能吃草和雀肉維生,多人餓死[133],是為尖閣諸島戰時遇難事件。據《沖繩縣史》所考,180名乘船者當中有75人死亡[134],石垣市在1969年為此事在釣魚台上建立慰靈碑紀念死者[23]

1955年中国内战中有中华民国军队自大陳島撤退後在该岛短暫停留駐軍。

1967年4月,巴拿馬籍萬噸級貨輪「銀峰號」在南小島附近擱淺,台灣的興南工程公司為拆除沉船,派工人上南小島,在島上建有房舍並設置起重機等機具。據一名日本入国管理局課長比嘉健次的文章中記述,1968年的工程活动曾向琉球政府取得入境許可後才進行[135][136]

1968年3月,台灣籍「海生二號」貨輪在黃尾嶼附近觸礁,1970年台灣龍門工程實業公司為打撈拆除沉船,在7月9至11日於黃尾嶼上建造臨時碼頭、台車軌道等建築[127],但也有指1970年的工程人員曾被琉球政府以「非法入域」為由勸告離開[136] 。同年7月,為回應美國民政官斯坦利(Stanley Sherman Carpenter)在1968年的要求[94],琉球政府在釣魚臺列嶼架設警告牌[95]

現在各島均為無人島[25]

生态物种

[编辑]

目前釣魚島至少有34種陸地鳥類以及7種爬行動物,已知並沒有兩棲類。動物方面則以鳥類魚類為主,是著名的海鳥群集繁殖地和漁場,除20多種的野鳥以外,多為候鳥海鳥主要的種類有烏領燕鷗、玄燕領、大水雉鳥、長尾水雉黃尾嶼過去為短尾信天翁黑腳信天翁的主產地,當中北小島附近海域有大量短尾信天翁[137][138][139]。1970年代,南小島和北小島兩個島嶼上有常居的短尾信天翁和黑腳信天翁[140][141][140][142][143]。由於日本在早期開始進行開發的時候,島上海鸟粪過多,因此也有日本開發者收集海鸟粪做為肥料之用。其他動物有蝙蝠,爬蟲類有石龍子、守宮以及若干蛇類,列島上的其中六種爬行動物物種的兩爬類-動物相區系較傾向於台灣本島中國大陸昆蟲則有100多種,漁業類資源豐富。島上並有多個特有種,如目前己瀕臨絕種釣魚台鼴諸喜田澤蟹拉丁語Geothelphusa shokitai)以及釣魚島特有的5種蝸牛,其中Nesiohelix solida以及Zaptyx takarai已被認為瀕危[144]。植物方面,據1950至60年代所進行的調查顯示,釣魚島主島上主要分6種植物群落,而主島和南小島合計有89科235種蕨類植物種子植物,然而島嶼缺乏農業價值[145]

而在釣魚臺列嶼所在水域,亦是珍稀的龍宮翁戎螺Entemnotrochus rumphii,俗稱「龍宮貝」[146])的生長水域[147][148]

1978年,有日本右翼團體為了宣示主權,登上釣魚台建造燈塔以及從與那國島運送雌雄山羊各一隻到主島釣魚台上[23],到1991年山羊數目已增加達300隻以上,山羊大量採食包括八丈芒在內的24種植物,淡水亦遭羊糞污染[149]

行政管理

[编辑]
  • 中華民國政府將釣魚台列嶼劃歸台灣宜蘭縣頭城鎮大溪里管轄[72][127]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钓鱼岛和赤尾屿划入台湾省[註 1]。1992年,全国人大通过的《领海及毗连区法》中將釣魚岛及附属各岛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领土范围,为台湾附属岛屿[150];根据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公布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151], 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釣魚台列嶼領海基線的聲明》。2014年9月18日,福建省霞浦县人民法院披露该院首次对钓鱼岛海域专属经济区行使了民事司法管辖权[19]。2023年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发布《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范》,规定“台湾省地图的图幅范围,应当绘出钓鱼岛和赤尾屿(以“台湾岛”命名的地图除外)。钓鱼岛和赤尾屿既可以包括在台湾省全图中,也可以用台湾本岛与钓鱼岛、赤尾屿的地理关系作附图反映”[3]

郵政電訊

[编辑]

根據中華民國郵政資料,釣魚臺列嶼的郵遞區號屬290[72]。但實際上郵件無法遞送至該地。在電訊方面,該區同屬宜蘭縣頭城鎮,因此所有的固網電話均屬 (03) 為首。但實際上並無任何人,亦無台灣任何電信公司之設備。因為釣魚臺列嶼在台灣有所屬郵區,過去台灣有餐廳提供網上送餐服務時,曾按照郵政資料加入了釣魚臺列嶼,成為花邊趣聞。中国大陆亦有电商将釣魚島列入其配送范围,与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同属华东地区[152]

日本郵政起先將釣魚台列嶼地址編為登野城,郵遞區號為907-0004;直到2020年之後,編為登野城尖閣,郵遞區號為907-0031。

参见

[编辑]

註釋

[编辑]
  1. ^ 1.0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張自身擁有臺灣等附屬島嶼的主權,其官方聲明和白皮書宣称“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1], 自淸朝起“隶属臺湾府噶玛兰厅(今臺湾省宜兰县)管辖”,這其中包含釣魚臺、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等島嶼,“无论从地理上还是从中国历史管辖实践看,钓鱼岛一直是中国台湾岛的附属岛屿”[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部门在相关规定中定义钓鱼岛和赤尾屿属台湾省[3]。一般中國大陸的媒體報導[4][5][6]、學術教育等使用上大都直接將釣魚臺視為「隸屬於中國台灣省宜蘭縣頭城鎮大溪里」看待[7][8][9][10][11][12][13][14]。2014年9月18日,福建省霞浦县人民法院披露该院对钓鱼岛海域专属经济区行使民事司法管辖权,对一起发生在钓鱼岛海域的案件作出了裁决。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管建强表示,此案证明了中国始终是对钓鱼岛进行管辖的,而不是日本单方面“管辖”,意义重大。[15]
  2. ^ 又譯「阿根久場島」[31]
  3. ^ 荷兰学者戴文达(Duyvendak)和英国汉学家李约瑟认为《顺风相送》在1430年完成,但負責抄錄該書回中國的北京圖書館研究員向達則認為該書成於十六世紀[39]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教授韓振華主張該書成於嘉靖十六年(1537年)[40]京都大學教授井上清指該書被推論成於十六世紀,但成書年代不明[41];日本學者内田晶子认为该书成书于1570年以後[42],後陳宗仁亦從内田說[43],台灣學者陳佳榮認為成書於約1593年[44]
  4. ^ 原文为“北风东湧开洋,用甲卯取彭家山。用甲卯及单卯取钓鱼屿。南风东湧放洋,用乙辰针取小琉球頭,至彭家花瓶屿在内。正南风梅花开洋,用乙辰取小琉球,用单乙取钓鱼屿南边,用卯针取赤坎屿,用艮针取枯美山”
  5. ^ 詳見釣魚台列嶼主權問題
  6. ^ 在2012年,中華民國外交部認為該內閣決議未由天皇簽署佈告,沒有任何文件遺留[失效連結]
  7. ^ 因“和洋島”此島名並不存在,有分析質疑此文件真偽或認為日本意圖瞞騙中國[78] [79],對此日方學者則解釋指日本以前曾參考英軍紀錄稱釣魚台為「和平山」(Hoapin-san),故又有「和平島」之別名[80],而「和洋島」僅為官員由「和平島」誤寫而致[81]
  8. ^ 關於飛瀨在各地漢語字詞的使用習慣上有所不同,其中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地區多稱呼為「飛嶼」,而臺灣地區則常稱呼為「飛瀨」。
  9. ^ 南小島為2390號番地,北小島為2391號番地,釣魚台為2392號番地,黃尾嶼為2393號番地,赤尾嶼為2394號番地[23]

參考文獻

[编辑]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声明(1971年12月30日).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 2012年9月16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7月14日) (中文(简体)). 
  2.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 新華網. 2012年9月25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0月30日) (中文(简体)). 
  3. ^ 3.0 3.1 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范》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网站. 2022-02-14 [2023-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6) (简体中文). 《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范》[……]八、台湾省地图表示规定:(一)[……](二)台湾省地图的图幅范围,应当绘出钓鱼岛和赤尾屿(以“台湾岛”命名的地图除外)。钓鱼岛和赤尾屿既可以包括在台湾省全图中,也可以用台湾本岛与钓鱼岛、赤尾屿的地理关系作附图反映;(三)表示了[……] 
  4. ^ 钓鱼岛危机. 中華軍事網.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3月30日) (中文(简体)). 
  5. ^ 環球時報》. 媒体称日本千方百计扩军 要走军国主义老路. 騰訊. 2012年9月7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9月10日) (中文(简体)). 
  6. ^ 董國昌. 光明網:購島鬧劇是對《和平憲法》的嘲諷.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2年9月18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7月14日) (中文(繁體)). 
  7. ^ 中國社會科學院. 钓鱼岛. 中國邊疆網. 2012年11月25日 [2012年11月16日] (中文(简体)). [永久失效連結]
  8. ^ 钓鱼岛. 地理頻道. 2010年10月12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7月14日) (中文(简体)). 
  9. ^ 练洁. 钓鱼岛. 山東博物館. 2012年9月19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7月15日) (中文(简体)). 
  10. ^ 化夷. 台湾与钓鱼岛(一).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12年9月17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0月5日) (中文(简体)). 
  11. ^ 馬靜. 專家解讀:共護釣島 兩岸應多合作. 《文匯報》. 2012年7月6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7月11日) (中文(繁體)). 
  12. ^ 庚欣. 庚欣:解决钓鱼岛问题,台湾是第一障碍. 《環球時報》. 2012年8月28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1月2日) (中文(简体)). 
  13. ^ 釣島問題研討 兩岸針鋒相對 楊永明:釣魚台是中華民國的 陸學者:釣島是中國的. 《旺報》. 2012年10月20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7月14日) (中文(繁體)). 
  14. ^ 張華. 張華:兩岸聯手保釣為什麼這麼難. 華夏經緯網. 2013年2月21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3月1日) (中文(繁體)). 
  15. ^ 福建省霞浦县法院裁决钓鱼岛海域案件 国内首次. 观察者網. 2014年9月19日 [2014年9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0月6日) (中文(简体)). 
  16. ^ 鳳凰衛視. 中国军方惊人计划:北京解决钓鱼岛真正高招曝光. IT商業網. 2012年10月9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7月14日) (中文(简体)). 
  17. ^ 人民網. 日驻华使馆:尚无法证实日欲将钓鱼岛“国有化”. 鳳凰衛視. 2012年11月25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7月14日) (中文(简体)). 
  18. ^ 《台湾省地图册》. 中國北京: 中國地圖出版社. 1996年10月. ISBN 978-7503103919 (中文(简体)). 
  19. ^ 19.0 19.1 朱建陵. 福建法院裁決釣魚台海域納管轄 陸司法首例. 中國時報. 2014-09-18 [2014-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3) (中文). 
  20. ^ 外交部條約法律司. 釣魚臺列嶼是中華民國的固有領土.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2年4月3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9月8日) (中文(繁體)). 
  21. ^ 康仁俊. 釣魚台誰的? 吳敦義:台灣省宜蘭縣頭城鎮大溪里. 今日新聞網. 2010年10月5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9月27日) (中文(繁體)). 
  22. ^ 角川日本地理大辭典(47)沖繩縣日语角川日本地名大辞典》. 日本富士見: 角川書店. 1986年6月: 第184頁. ISBN 978-4040014708 (日语). 
  23. ^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石垣市の宝 尖閣諸島 (PDF). 石垣市. 2015-03-01 [2020-04-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4-16). 
  24. ^ 24.0 24.1 24.2 24.3 Sir Edward Belcher; Arthur Adams. Narrative of the Voyage of H.M.S. Samarang I. London: Reeve, Benham, and Reeve. 1848: 318 [2021-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There were no traces of inhabitants or visitors"、"Traces of the wreck of Chinese or Japanese junks were noticed. 
  25. ^ 25.0 25.1 鍾嚴. 論釣魚島主權的歸屬. 人民日報 (北京). 人民日報社. 1996年10月18日 [2012年8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9月13日). 
  26. ^ 26.0 26.1 26.2 Han-yi Shaw (邵漢儀). Series in Contemporary Asian Studies, No 3 , 编. The Diaoyutai/Senkaku Islands dispute: Its History and an Analysis of the Ownership Claims of the PRC, ROC, and Japan. Baltimore, USA: School of Law, University of Maryland. 1999 [2011-06-21]. ISBN 0-925153-67-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7) (英语). Page 37: V. The PRC and ROC's Positions and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Chinese Claim. ‘While the government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ve ... each separately issued numorous official statements reiterating their claims over the islands, their positions are essentially identical since they are based on a shared historical past.’ 
  27. ^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尖閣諸島紹介冊子 (PDF). 領土・主権対策企画調整室. 內閣官房. [2020-03-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3-13). 
  28. ^ 28.0 28.1 28.2 Unryu Suganuma. Sovereign Rights and Territorial Space in Sino-Japanese Relations.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0: 95. ISBN 082482493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31). 
  29. ^ 『地学雑誌』第140巻. [2013-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7) (日语). 
  30. ^ 角川日本地名大辞典編纂委員会. 角川日本地名大辞典 (47) 沖縄県. 角川書店: 428. 1986. ISBN 978-4040014708. 
  31. ^ 尖閣諸島の調査と行政管理の必要性の高まり. 領土・主権対策企画調整室. 內閣官房. [2020-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1). 
  32. ^ 尖閣列島ノート・Ⅱ - 尖閣諸島の領有権問題. [2013-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4). 
  33. ^ 尖閣諸島今昔. [2013-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4). 
  34. ^ 高橋庄五郎. 尖閣列島ノート. 青年出版社. 1979. 
  35. ^ YouTube上的凱達格蘭族 要求登釣島祭祖(繁體中文)
  36. ^ 捍衛傳統凱達格蘭族要登釣島祭祖. 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 [2015-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 
  37. ^ 由宜蘭縣議員蔡文益提案,宜蘭縣議會今通過提案 正名釣魚台為「頭城釣魚台」. [2020-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1). 
  38. ^ 不顧台灣、中國反對:日本石垣市議會通過,釣魚台行政區更名為「登野城尖閣」. [2020-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1). 
  39. ^ 向达. “两种海道针经序言”. 《两种海道针经》. 北京: 中华书局. 1961: 4. (现馆藏于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
  40. ^ 謝方﹑錢江﹑陳佳榮. 第三卷 航海交通貿易研究. 韓振華選集. 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 2002: 226. 
  41. ^ 井上清. 三 釣魚諸島は明の時代から中国領として知られている. 「尖閣」列島-釣魚諸島の史的解明. 第三書館. 1996-10. 
  42. ^ 内田晶子提出《順風相送》云「收入長崎港,有佛郎蕃住此」,而長崎開埠於1570年,認爲該書成於1570年以後,並非成於1403年(内田晶子. 向達校注兩種海道針經中の順風相送について--16世紀における中國商船の針路. 《南島史學》. 1985年, (25、26期) [2013-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2) (日语). 
  43. ^ 陳宗仁. 北港與Pacan地名考釋:兼論十六、七世紀之際臺灣西南海域貿易情勢的變遷 (PDF). 漢學研究. 2003, (21-2期): 249–278 [2013-08-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10-04). 
  44. ^ 「順風相送作者及完成年代新考」,收入《跨越海洋:海上絲绸之路與世界文明進程國際學術論壇文選》 ISBN 9787308108225,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年
  45. ^ 吴天颖. 发现钓鱼列岛最早记载:航海指南《顺风相送》. 凤凰新媒体. 2012-07-18 [2020年3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3月23日). 
  46. ^ 史籍《顺风相送》有力佐证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 (原文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20-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3). 
  47. ^ 《顺风相送·指南正法》. 中华书局. 2017年2月. ISBN 978-7-101-12400-2. 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馆藏孤本 最早记载钓鱼岛属于中国之典籍 
  48. ^ 順風相送(兩種海道針經). [2020-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8). 北風東湧開洋,用甲卯取彭家山。用甲卯及單卯取釣魚嶼。南風東湧放洋,用乙辰針取小琉球頭,至彭家花瓶嶼在內。正南風梅花開洋,用乙辰取小琉球。用單乙取釣魚嶼南邊。用卯針取赤坎嶼。用反針取枯美山。 
  49. ^ 陳侃 . 使琉球錄. 明朝 嘉靖十三年 (1534年) [2020-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5). 紀錄出使琉球途中“過平嘉山,過釣魚嶼,通黃毛嶼,過赤嶼,目不暇接,一晝夜兼三日之路。” 
  50. ^ 50.0 5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 北京: 新华社. 2012年9月25日 [2012年10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9月28日) (中文(简体)). 
  51. ^ 刘江永. 再论钓鱼岛为什么属于中国 ———兼评尾崎重义所谓的历史、法律根据 (PDF). 太平洋学报. 2013-07, 21 [2020-06-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3-29). 
  52. ^ 廉德瑰. 日学者岂可如此治学. 凤凰网 (原载《解放日报》). 2012-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9). 
  53. ^ 韓結根. 釣魚島—歷史的真相與故事 1. 香港: 中和出版社. : 39–44. ISBN 988-8284-09-6. OCLC 889929601. 
  54. ^ 吴天颖. 甲午战前钓鱼列屿归属考(增订版) 1.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第三章第三节第二目《石井望副教授弄巧成拙,帮了倒忙》 [2020-06-01]. ISBN 9787516203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7). 
  55. ^ 奧原敏雄. 尖閣列島問題と井上清論文. 朝日アジアレビュー: 88-92 (日语). 
  56. ^ いしゐのぞむ (石井望). 尖閣領有権、漢文史料が語る真実. 正論 (産経新聞社). 2011-03, (468): 190–200. 
  57. ^ 尾﨑重義. 尖閣はなぜ日本領か 歴史的・法的根拠を示そう. WEDGE OPINION. 2013-01, 25: 12-14. 
  58. ^ 黎蝸藤. 釣魚島歷史的幾個迷思(上):中國「自古擁有釣魚島」有沒有道理?. 關鍵評論. 2017-09-17 [2020-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4). 
  59. ^ 胡宗憲主持、鄭若曾编纂. 《籌海圖編》. 第一卷《沿海山沙圖》,第二卷《使倭針經圖說》. 北京: 《欽定四庫全書》本. 1561年 [2013-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2). 
  60. ^ 大清一统志》. 北京: 大清帝国. 1744年: 第280卷. 
  61. ^ 見いしゐのぞむ《尖閣反駁マニュアル百題》彩色圖第八,及第372,375頁,集廣舍2014年6月。又Seconde partie de la carte d'Asie contenant la Chine et partie de la Tartarie... : publiée sous les auspices de Mgr le Duc d'Orléans / par le Sr d'Anville ; Guillaume de La Haye sculp.. 法國國家圖書館. 1752 [2015-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9). 
  62. ^ 62.0 62.1 62.2 62.3 62.4 62.5 日本外務省. 尖閣諸島の領有権についての基本見解. 日本 東京: 日本外務省網站. 1972年3月 [2013-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9) (日语). 
    日本外务省. 关于尖阁诸岛领有权的基本见解 (PDF). 日本 东京: 日本外务省网站. 1972年3月 [2013-10-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2-12) (中文). 
  63. ^ 存档副本. [2017-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14). 
  64. ^ 「釣魚台」主權不屬中華民國. [2013-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31). 
  65. ^ 沖縄県、出雲丸を派遣して開拓可能性を調査. 海洋政策研究所島嶼資料センター. 2017-10-27 [2020-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1). 
  66. ^ 66.0 66.1 尖閣諸島 日本領有の正当性. [2013-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2) (日语). 
  67. ^ 國立故宮博物院館藏之中日遼南條約. [2014-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11). 
  68. ^ 从国际法论中日钓鱼岛争端及其解决前景 中日双方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的不同立场 (PDF). [2018-01-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10-20). 
  69. ^ 69.0 69.1 Cairo Declara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ational Diet Library of Japan
  70. ^ 70.0 70.1 Cairo Communiqué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ational Diet Library of Japan
  71. ^ Potsdam Declara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ational Diet Library of Japan
  72. ^ 72.0 72.1 72.2 72.3 中華民國對釣魚臺列嶼主權的立場與主張. 外交部歷年來就釣魚台主權問題之聲明一覽表. 台北: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71年6月11日 [2010年11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4月11日). 
  73. ^ 73.0 7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声明. 原载1971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1971年12月30日 [2010年11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0月16日). 
  74. ^ 張啓雄. 釣魚台列嶼的主權歸屬問題 (PDF).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台北: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93年6月, (第二十二期): 第107–135頁 [2011-02-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12-03). 
  75. ^ 刘江永. 从历史事实看钓鱼岛主权归属. 人民日报 (北京). 人民日报社. 2011年1月13日: 权威论坛 [2011年1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9月28日). 
  76. ^ Nguyen Thi Lan Anh, Diplomatic Academy of Vietnam. Territorial issues in the East and South China Seas: A Comparative Assessment (PDF). 日本 东京: The Japa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2014-03-31 [2014-06-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7-14) (英语). 
  77. ^ 共同通訊社. Ishigaki fishermen fret over Senkaku encroachment. 《日本時報》. 2010年11月28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1月22日) (英语). 
  78. ^ 刘江永《再驳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欺人之谈》在《 人民日报 》. [2016-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2). 
  79. ^ 浅見真規《魚釣島の事を「和洋島」という架空名で通知した日本政府》. [2016-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9). 
  80. ^ 石井望「臺灣附屬の釣魚嶼は尖閣ではない、またも新發見」、平成二十七年十一月三日『八重山日報』
  81. ^ 島袋綾野「外務省記録文書に見る『感謝状』のいきさつ」、『石垣市立八重山博物館紀要』第22号、2013年、63-76頁。[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2. ^ 亚洲历史资料中心(Reference cord:B12081793600)"標題:22.遭難支那人(福州人)救助ニ関スル件 大正九年一月". [2012-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25). 
  83. ^ 丘宏達,臺灣商務印書館,《關於中國領土的國際法問題論集》
  84. ^ 勅令による沖縄の区画策定. 海洋政策研究所島嶼資料センター. 2017-10-27 [2020-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1). 
  85. ^ 85.0 85.1 85.2 85.3 村田忠禧. 尖閣列島・釣魚島問題をどう見るか [怎样看待尖阁列岛钓鱼岛问题]. 日本,东京: 日本僑報社. 2004 [2010-11-21]. ISBN 4-931490-87-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8) (日语). 中文版本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6. ^ 86.0 86.1 86.2 贾宇. 国际法视野下的中日钓鱼岛争端. 人民日报(人民网) (北京). 人民日报社. 2010年10月3日 [2010年10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87. ^ 尖閣諸島に関するQ&A. 日本外務省. [2020-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3). 
  88. ^ 舊金山和約與中日和約. [2013-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1). 
  89. ^ 编辑:李国华. 旧金山和约签字(1951年9月8日).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重要事件扫描. 北京: 解放军报社. 2005年5月9日 [2010年10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8月15日). 
  90. ^ 辛崇阳. 钓鱼岛主权之争渐趋复杂化. 法制日报(法制网) (北京). 法制日报社. 2010年9月16日 [2010年10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0月4日). 
  91. ^ 《兩岸史話》釣魚台 蔣與毛的歷史責任 ── 兩岸默認美國27號令(之二). 旺報. 2013-04-26 [2013-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9). 
  92. ^ 田中邦貴. 石垣市字登野城(登記簿写し). www.tanaka-kunitaka.net. [2011年9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4月20日). 
  93. ^ 海岸巡防署. 釣魚台簡介. 台北: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資訊網. [2011-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17). 
  94. ^ 94.0 94.1 陸軍省琉球列島米国民政府民政官室. 尖閣列島に対する警告板の設置に関する米琉往復書簡. 1968-09-03. 
  95. ^ 95.0 95.1 尖閣諸島「警告板の設置作業者を」 与那国の関係者探す. 《八重山每日新聞》. 2009年8月15日 [2012年2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6月16日) (日语). 
  96. ^ 张崇根. 钓鱼岛的前世今生. 学术. 北京: 求是理论网 求是杂志社. 2010年9月17日. (原始内容 (来源:中国民族报)存档于2012-05-15). 
  97. ^ 李明華. 釣魚台到底是誰的?. 全球中央 (台北). 中央通訊社. 2011年1月31日 [2012年9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5月22日). 
  98. ^ 郭永虎. 关于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美国因素”的历史考察.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 2005年10月, 2005 (4): 111–117 [2010-11-06]. ISSN 1002-680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3) (中文). 
  99. ^ 井上清. 「尖閣」列島--釣魚諸島の史的解明. 日本 东京: 第三書館. 1996-10 [2014-06-24]. ISBN 4807496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6) (日语). 
  100. ^ Martin Lohmeyer. The Diaoyu/Senkaku Islands Dispute -Questions of Sovereignty and Suggestions for Resolving the Dispute (PDF). New Zealand(新西兰),Christchurch: University of Canterbury(坎特伯雷大学). 2008年: 56–57页(3.1.6 Defence Manuals) [2013-07-2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7-18) (英语). 
  101. ^ Gavan McCormack. Small Islands – Big Problem: Senkaku/Diaoyu and the Weight of History and Geography in China-Japan Relations. The Asia-Pacific Journal. Japan Focus (Ithaca, NY, USA (美国)). 2011-01-03, 9 (1) [2014-06-21]. ISSN 1557-466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4) (英语). 
  102. ^ Shikha Aggrawal. The Senkaku/Diaoyu Islands Dispute: A Preliminary Analysis. 印度 新德里: Vivekananda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2014-06-12 [2014-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2) (英语). 
  103. ^ 中華民國海巡署 釣魚台簡介. [2012-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0). 
  104. ^ 野田佳彦. 参議院議員佐藤正久君提出政府による尖閣諸島の管理強化策に関する質問に対する答弁書. 防衛省・自衛隊. 2012-11-13 [2020-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1). 
  105. ^ 尖閣諸島、11日に国有化…当面現状のまま維持. 《讀賣新聞》. 2012年9月11日: 第4頁 (日语). 
  106. ^ 羅沙. 國家海洋局、民政部受權公布我國釣魚島及其部分附屬島嶼標準名稱. 新華網 (北京: 新華通訊社). 2012年3月3日 [2015年10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1月1日). 
  107. ^ 地政司. 內政部重申:釣魚臺列嶼為臺灣附屬島嶼,中華民國領土,行政管轄隸屬於宜蘭縣頭城鎮,我國對於相關各方之主張或作為均不予承認. 台北: 中華民國內政部發言人室. 2012年3月3日. [永久失效連結]
  108. ^ 108.0 108.1 国家海洋局. 国家海洋局 民政部受权公布我国钓鱼岛及其部分附属岛屿标准名称.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海洋局. 2012年3月3日 [2012年3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4月5日). 
  10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民政部 国家海洋局受权公布我国钓鱼岛及其部分附属岛屿标准名称.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2012年3月3日 [2012年3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5月27日). 
  110. ^ 110.0 110.1 110.2 中華民國內政部. 釣魚臺列嶼簡介. 中華民國內政部. [2012年3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6月14日). 
  111. ^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本国大使馆 (编).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和一些岛屿的地理坐标. 2012年9月15日 [2013年2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9月17日). 
  112. ^ 總統視察彭佳嶼. 中華民國總統府. 2012年9月7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9月24日) (中文(繁體)). 
  113. ^ 华夏网 - 魂牵梦绕他国垂涎 俯瞰中国绝美钓鱼岛(全文)(2). [2018-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1). 
  114. ^ 沖縄県島しょ別面積一覧. 沖繩縣廳日语沖縄県庁. 2007年12月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5月14日) (日语). 
  115. ^ 飞屿_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2018-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8). 
  116. ^ 张耀光编. 中国海岛开发与保护 地理学视角. 北京:海洋出版社. 2012.06: 126–128. ISBN 978-7-5027-8291-7. 
  117. ^ 總統視察彭佳嶼. 中華民國總統府. 2012年9月7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8月8日) (中文(繁體)). 
  118. ^ 中国公布钓鱼岛海域部份地理名称. BBC中文网 (英国 伦敦). BBC. 2012年9月22日 [2012年10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9月22日) (中文). 
  1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海洋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国公布钓鱼岛海域部分地理实体标准名称. 新华网 (北京). 新华社. 2012年9月22日 [2012年10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0月2日). 
  120. ^ 尖閣諸島地図集. [2014-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4) (日语). 
  121. ^ 小林哲夫,藤沢康弘. 日本の第四紀火山カタログ:黄尾嶼. 第四紀火山カタログ委員会. 2000 [2012-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4) (日语). 
  122. ^ 富貴角海域地質試測圖說明書 (PDF). 中華民國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012-08-1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10-16). 
  123. ^ 莊文星; 陳汝勤. 台灣地貌. 中華民國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2012-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7). 
  124. ^ 小林哲夫,藤沢康弘. 日本の第四紀火山カタログ:黄尾嶼. 第四紀火山カタログ委員会. 2000 [2012-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4) (日语). 
  125. ^ 井上卓彦. 東シナ海における地質構造発達史 -研究レビュー- (PDF). 地質ニュース. 2007-5, (633号): 37–44 [2020-03-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1-07). 
  126. ^ 釣魚台土地使用分區編定可行性之探討. 宜蘭縣政府. [2011-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9). 
  127. ^ 127.0 127.1 127.2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國家安全組. 釣魚台主權爭議與護漁問題. 台北: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2005年7月6日 [2011年1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128. ^ 尖閣列島探倹記事. 地学雑誌 (東京地学協会). 1900, 12 (9): 531 [201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9) (日语). 
  129. ^ 「地主」栗原家には小泉政権以降、億単位の賃料支払い――尖閣諸島、領有と登記の経緯. 週刊金曜日. [2012-08-22] (日语). [永久失效連結]
  130. ^ 130.0 130.1 130.2 日本的東海政策 — 第四章:釣魚臺政策 (PDF). [2013-10-3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11-01). 
  131. ^ 池上彰Special日语池上彰スペシャル なぜ日中は対立するのか? 映像で見えてきた尖閣問題. 
  132. ^ Kaneko, Maya, (Kyodo News) "Ishigaki fishermen fret over Senkaku encroachment Archive.is存檔,存档日期2012-12-27", Japan Times, December 8, 2010, p. 3.
  133. ^ [71 尖閣諸島遭難(3)]餓死者の死臭 島覆う. 琉球新報 (日本 沖繩). 琉球新報社. 2010-01-17 [2012-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4) (日语). 
  134. ^ 沖縄県教育委員会(1974年)県史、214頁
  135. ^ 參見條目南小島不法佔用事件日语南小島不法占拠事件
  136. ^ 136.0 136.1 「警告板設置の思い出」
  137. ^ 尖閣研究 高良学術調査団資料集(下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pp213-250. 尖閣諸島文献資料編纂会編. 2007年10月1日刊
  138. ^ 北小島の洋上に居たアホウドリ―尖閣列島生物調査(1953年8月)で実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尖閣諸島文献資料編纂会
  139. ^ 尖閣諸島調査団座談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尖閣諸島文献資料編纂会
  140. ^ 140.0 140.1 尖閣列島学術調査報告. 琉球大学尖閣列島学術調査団編. 琉球大学. 1971年刊
  141. ^ 沖縄の秘境を探る. 高良鉄夫. 沖縄新報社. 1980年刊. pp106-107
  142. ^ 河野裕美 「アホウドリ」『沖縄県の絶滅のおそれのある野生生物(レッドデータおきなわ)-動物編-』、沖縄県文化環境部自然保護課編 、2005年、61-62頁。
  143. ^ 長谷川博 「アホウドリの保護」 黒田長久監修 C.M.ペリンズ、A.L.A.ミドルトン編 『動物大百科7 鳥類I』、平凡社、1986年、60-61頁。
  144. ^ Yasushi Yokohata. On the“Urgent Appeal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al Environment in Uotsuri-jima Island in Senkaku Islands, Japan”. Recent Advances in the Biology of Japanese Insectivora -Proceedings on the Symposium on the Biology of Insectivores in Japan and on the Wildlife Conservation. 日本: Hiwa Museum for Natural History, Hiba Society of Natural History. 1999: 79–87 [10-05-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30) (英语). 
  145. ^ 多和田眞淳. 尖閣列島の植物相について. 『琉球大学農学部学術報告』第1号. 琉球大学農学部. 1954年4月. 
  146. ^ 美麗而稀有的活化石-龍宮翁戎螺. 國立臺灣博物館. [2013-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4) (中文(繁體)). 
  147. ^ 蔡文婷. 貝中之王 ──「龍宮貝」小檔案. 台灣光華. 2007, (1月): 第109頁 [2013-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繁體)). 
  148. ^ 梁志健. 珍貴的古生物:龍宮翁戎螺. 教協報. [2013-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6) (中文(香港)). 
  149. ^ 尖閣諸島魚釣島の生物相と野生化ヤギ問題 (PDF). [2012-08-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10-04) (日语). 
  15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 中国人大网. [2012-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30). 
  15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中国政府就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发表声明. 新华网 (北京). 新华通讯社. 2012年9月10日 [2012年9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9月10日). 
  152. ^ 京東快遞配送. [2012-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15). 

外部連結

[编辑]

 中華民國官方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文件:

 日本官方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