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
外观
战国策[1]原文: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ㄨㄟˊ)不信,吾為(ㄨㄟˋ)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語義:老虎尋找各種野獸作為食物,抓到一隻狐狸。狐狸說:「你才不敢吃我,天帝命令我掌管百獸,現在你要是吃掉我,就是違背天帝的旨意。若你認為我的話是不可信的,我在你前面走,你跟在我後面,看各種野獸看見我有敢不逃跑的嗎?」老虎認為狐狸的話是有道理的,所以就跟牠一起走。群獸看見老虎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獸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還以為牠們是害怕狐狸呢。
啟示錄
[编辑]這是一則家喻戶曉的寓言故事,說的是狐狸憑自己的智謀逃出了虎口。後來都用來比喻用別人的強大勢力欺負其他人。狡猾的狐狸憑藉老虎的威風,在森林中嚇唬別人。但是,狡詐的手法決不能使狐狸改變虛弱的本質。把戲一旦被戳穿,它非但會受到群獸的圍攻,還將被受騙的老虎吞吃。引申說明仗勢欺人的壞蛋,雖然能夠囂張一時,但最終決不會有好的下場。現人們用它來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也諷刺了那些仗著別人威勢,招搖撞騙的人。借著別人的勢力,或職務上的權力作威作福的人就是狐假虎威。
演变
[编辑]《战国策》中并无“狐假虎威”字样,后人将此寓言用狐假虎威作为一个固定成语,在《西游记》、[2]《警世通言》、[3]《初刻拍案惊奇》、[4]《二刻拍案惊奇》[5]中都提到了这则四字成语。
清朝宣统元年(1909年)出版的小说集《绿林变相》又名《狐假虎威》。
注释
[编辑]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狐假虎威原文(戰國策·楚策一·荊宣王問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