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布罗伊王妃肖像
德布罗伊王妃 | |
---|---|
藝術家 |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 |
年份 | 1851–1853年 |
媒介 | 油画 |
主題 | 宝琳·德加勒德·德布拉萨克·德贝恩 |
尺寸 | 121.3 cm × 90.8 cm(47.8英寸 × 35.7英寸) |
收藏地 |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
登錄號 | 1975年1月18日 |
《德布罗伊王妃肖像》(法語:La Princesse de Brogli)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1851至1853年创作的油画,画上人物是宝琳·德布罗伊,她于1845年嫁给阿尔贝·德·布罗伊(后当上第28任法国总理)后获得王妃礼称。画作完成时宝琳28岁,她非常聪明,美貌远近闻名但十分害羞,画中还体现出她忧郁的一面。宝琳30来岁时患上肺结核,1860年撒手人寰时年仅35岁;阿尔贝对此非常伤心,此后四十余年均未再婚,直至1901年谢世。
安格尔在准备期间先用铅笔创作草图,人物呈现不同姿势,身着各种风格服装。最终完成的画作与《豪森维尔伯爵夫人肖像》、《罗斯柴尔德男爵夫人肖像》、《莫第西埃夫人肖像》一起成为画家后期女子肖像中的杰作。与他的大部分女子肖像一样,本作的服装和背景同样渲染得非常精确,人物躯体看起来仿佛没有坚固的骨架。画作上有作者签名,标注的完成时间是1853年,如今由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委聘
[编辑]1845年6月18日,约瑟芬-埃洛诺雷-玛丽-宝琳·德加勒德·德布拉萨克·德贝恩(Joséphine-Éléonore-Marie-Pauline de Galard de Brassac de Béarn,1825至1860年)与阿尔贝·德·布罗伊结为连理,两人共有五个儿子。虽然没有高层次的皇室血统,但两人还是在结婚之际分别为自己加上亲王和王妃头衔。宝琳非常聪明和虔诚,她博览群书,短暂的一生中写过很多文章。她的美貌和魅力广为人知,但为人十分害羞,所以身边的人经常避免与她对视,以免使她难堪。[1]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曾于1845年为阿尔贝的姐姐豪森维尔伯爵夫人(Countess d'Haussonville)绘制肖像,阿尔贝看到后非常满意,于是请他为深爱的妻子画像[2]。
阿尔贝于1850年左右就委聘事宜联络安格尔,画家这年一月同德布罗伊一家共进晚餐,据在场人士回忆,安格尔“看起来对模特儿很满意”[1]。
肖像画是安格尔的主要收入来源,但他对历史绘画更有兴趣,从业早期就主要创作历史画作,只是收益远不及肖像画。到了19世纪40年代,安格尔已经是广受赞誉的画家,不再需要依靠佣金生活[3]。《德布罗伊王妃肖像》是他创作的倒数第二幅女子肖像,也是最后一幅社会画像[4]。
安格尔的创作方法受到雅克-路易·大卫影响,首先聘请职业模特儿绘制裸体草图。根据博纳博物馆的研究图画,他先绘出坐姿模特儿的身体轮廊,然后再考虑如何画上奢华的服装和饰品。[4]此次委聘已经没有文献记载存世,画家采取的具体步骤和顺序已不可考,现存最早的草图年份是1850,画上宝琳的晚礼服款式就是从这年开始流行[4]。最终成品的左中部有作者签名和日期:“J. INGRES. pit 1853”(“让·安格尔,1853年绘”)[5]。
宝琳于1860年因肺结核撒手人寰,年仅35岁,阿尔贝将她的宗教史论文分为三卷出版[1]。他于1873年当上第28任法国总理并一直活到1901年,但对宝琳念念不忘,始终没有再娶[1]。他一直保留亡妻的肖像,画面披着织物,再用天鹅绒幕布覆盖[6],只会选择部分展览外借[7]。阿尔贝去世后,这幅肖像在德布罗伊家族内流传,直至1958年经银行家和美术收藏家罗伯特·雷曼(Robert Lehman)之手卖给大都会艺术博物馆[8],如今仍在雷曼馆收藏[6]。画中绝大多数珠宝和配饰仍由德布罗伊家族保留,但羽毛装饰已卖给大都会博物馆服装学院(Costume Institute of the Metropolitan Museum)[7]。
预备研究
[编辑]与安格尔的其他后期肖像画相比,《德布罗伊王妃肖像》的现存预备草稿很少。根据他的习惯做法,画作中不是很重要的部分往往交给助手完成,预备研究阶段草图不但是最终作品的绘制基础,还起到指引助手工作的作用。估计部分草图已经遗失或被毁。[9][10]
现存草图标识年份为1850至1853年,使用石墨画在纸或透写纸上。草图详尽程度和细节各不相同,但可以对比最终画作和模特儿的姿势看出画家构想。最早的草图是呈坐姿的德布罗伊王妃,笔触较为简略。[11]另一幅草图是裸体模特站立的全身像,站立姿势与最终画作基本一致,并有安格尔对两手用不同方式交叉的实验。另一幅全身草图上的人物已经穿上衣服,还有两幅草图聚焦双手。[12][1]此外还有一幅完成度很高的画作,王妃左手靠近颈部,身上的服装比最终的油画简约,这幅画可能是研究草图,也可能是独立项目[11]。除现存的五或六幅草图外,确知已有同样数量的草图遗失[4]。
-
《德布罗伊王妃肖像研究》,约1850至1851年
-
《德布罗伊王妃》,约1851至1852年,纸上石墨画,31.2×23.5厘米,私人收藏
-
《研究》,约1852至1853年,纸上石墨和红色粉笔画,27.8×17.5厘米,目前所在不明
最早的预备研究草图已经确定油画的主要图案,如宝琳鹅蛋形的脸,弯弯的眉毛,两手交叠,以及把一只手插入另一手衣袖的习惯等[1]。安格尔发现坐姿画起来很困难,每个细节都要反复思量。从他写给友人兼客户查尔斯·马可特(Charles Marcotte)的信中来看,安格尔就在宝琳的家中绘画,这能大幅加快创作进度,但是画作的背景十分繁杂,创作过程很辛苦,除了给第二任夫人画像外,他以后都不想再画肖像[4]。最终《安格尔夫人肖像》(Portrait of Madame Ingres)便是安格尔的最后一幅女子画像[13]。
详解
[编辑]绘画
[编辑]德布罗伊王妃占据四分之三的版面,手臂搭在浅金色织锦缎安乐椅的豪华靠垫上。她的头朝观众左侧倾斜,黑发向后梳紧并用蓝色缎带绑住。[5]根据画作判断,她当时正在位于巴黎大学路90号的家里[6],身上的晚礼服表明此时已是夜间,她正准备出门[15]。她的礼服正是当时巴黎的流行款式[16],服装、珠宝和家具都与此时盛行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华丽时尚相符。王妃身着金绣晚装披肩[3],搭配淡蓝色缎面露肩铁圈裙式舞会礼服和蕾丝与缎带饰边。[14][17]
宝琳佩戴的饰品包括项链、流苏耳环和两腕都有的手镯。脖子上的吊坠带有扁形十字架,代表她对信仰的虔诚,估计是由福图纳托·皮奥·卡斯特拉尼(Fortunato Pio Castellani)或麦兰瑞(Mellerio dits Meller)设计。[6]她的耳环是用多层小颗天然珍珠串成,左手腕上还有绳状珍珠手链,右手腕上的手链由红色珐琅和镶钻金链制成。项链是串起金质吊坠的双环链,吊坠看起来应该是年代久远的罗马护身符。[18]
与安格尔的其他女子肖像一样,画上的宝琳看起来好像没有坚固的骨架。她的脖子长到异常,双手似乎错位而且没有骨头,左前臂看起来画得还不到位,缺乏肌肉组织。[19]虽然德布罗伊王妃的美貌远近闻名[2],但鹅蛋型的脸部和面部表情看上去太过理想,前景其他部分缺乏足够的细节支撑[6]。
画作由灰色、白色、蓝色和金色调和而成[17],衣装和饰品都极其精细、清晰和逼真,美术史学家将之与扬·范艾克的作品相比[20]。罗伯特·罗森布鲁姆(Robert Rosenblum)认为画作“色彩和谐得惊人”,其精致感、银色的强烈时尚感和优异的品质,或许只有弗美尔才能与之一较短长[21]。她的五官仿佛雕像,皮肤呈现出瓷器般的光泽[3]。画上有多处创作早期的遗留痕迹,例如人物头发轮廓周围和黄色的椅子。她的头部两侧,靠近耳环位置有一条水平走向的遗留痕迹,宽约2.5厘米,还略有黄色颜料显现出来,估计是用于确定人物的位置。椅子上的黑色帽子看起来是之后加绘。作者先在预备草图上确定人物姿势和形状,然后在画布上标出痕迹,再在作画时用颜料覆盖,最终的成品还是可以看到稍许痕迹,例如左肩周围和胸部的调和线条,还有线条带出喉咙和紧身胸衣的上边缘。[12]
与包括《豪森维尔公爵夫人肖像》(Portrait of Comtesse d'Haussonville)在内的大部分安格尔后期肖像画相比,《德布罗伊王妃肖像》的背景平平无奇,这可能是为了突出右上角的家族盾徽。马丁·戴维斯(Martin Davies)认为图作背景是“赤裸裸的势利眼”。[22]墙壁呈柔和适中的浅灰色,纹理均匀,水平和垂直方向都有镀金木质长条装饰[5],上面的纹章是画家结合德贝恩和德布罗伊家族纹章虚构而成[22]。灰色的墙壁上有深蓝色颜料的线条,但已经很浅,几乎看不出来[12]。画作背景简约,体现出安格尔早期女子肖像“苦行者的优雅”风格[17],画上人物大多呈坐姿,身后没有华丽的装饰[17]。背景中精确渲染的细节和几何图形营造出静止感,但略微倾斜的头部和衣服褶皱位置反射的微光又体现出微妙动感[23]。
画框
[编辑]当时采用的画框外沿规格157×125.6厘米,采用鲑鱼红结合暗棕色的松木制作[24],内衬镀金装饰花环。画框是1950至1960年间在美国生产(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买下画作的时间差不多),采用安格尔时期法国流行的路易十三风格,与《莫第西埃夫人肖像》(Portrait of Madame Moitessier)的画框类似。《莫第西埃夫人肖像》标注的完成日期是1856年,估计其画框就是《德布罗伊王妃肖像》画框的原型。[7]此外,《德布罗伊王妃肖像》原本采用的石膏画框最迟是在1860年左右完成,估计外观与目前采用的画框类似[24]。
评价
[编辑]画作起初由安格尔保留,1854年12月在他的工作室首度对外展示[25],一同展出的还有《洛伦佐·巴尔托利尼的肖像》(Portrait of Lorenzo Bartolini),约1808年完成的《维纳斯,爱与美的女神》(Venus Anadyomene),以及尚未完成的《莫第西埃夫人肖像》(约1844至1856年)[26]。评论称赞画中的宝琳“精致、细腻,优雅直达指尖……堪称贵族的奇妙化身”[14]。画作整体获得高度评价,可与画家的《豪森维尔公爵夫人肖像》和《罗斯柴尔德男爵夫人肖像》(Portrait of Baronne de Rothschild)相提并论[12]。
作品很快得到评论界和公众的普遍赞誉,成为媒体的关注焦点。大部分评论员能够理解画中物理形状变化的机巧所在,但也有作者站在少数派的学术视角批评画中人物“虚弱、脱水,仿佛还在生病,瘦弱的手臂搁在前面的扶手椅上。安格尔先生以闻所未闻的方式渲染这双大而无神,毫无光彩的双眼。他肯定是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过这种负面表情,然后以正面角度反映到这张脸上。”[26]
大多数评论关注作者对人物衣着、配饰和其他装饰细节的讲究,认为画作证明安格尔正处创作巅峰,还有少数评论称赞画中的精确程度可与范艾克相提并论[27]。部分作家认为,王妃的眼神和表情还暗示出忧郁情绪[7]。
参考资料
[编辑]脚注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Tinterow 1999,第447頁.
- ^ 2.0 2.1 Naef 1966,第274頁.
- ^ 3.0 3.1 3.2 Tucker 2009,第13頁.
- ^ 4.0 4.1 4.2 4.3 4.4 Tinterow 1999,第449頁.
- ^ 5.0 5.1 5.2 Tucker 2009,第11頁.
- ^ 6.0 6.1 6.2 6.3 6.4 Amory 2016.
- ^ 7.0 7.1 7.2 7.3 Tinterow 1999,第452頁.
- ^ Tinterow 1999,第454頁.
- ^ Brettell, Tucker & Lee 2009,第452頁.
- ^ Tucker 2009,第17頁.
- ^ 11.0 11.1 Tucker 2009,第16頁.
- ^ 12.0 12.1 12.2 12.3 Hale 2000,第206頁.
- ^ Wolohojian 2003,第206頁.
- ^ 14.0 14.1 14.2 Taylor 2002,第122頁.
- ^ Marandel 1987,第72頁.
- ^ Naef 1966,第276頁.
- ^ 17.0 17.1 17.2 17.3 Rosenblum 1990,第118頁.
- ^ McConnell 1991,第38頁.
- ^ Harris & Zucker 2009.
- ^ Rosenblum 1990,第32頁.
- ^ Rosenblum 1990,第37頁.
- ^ 22.0 22.1 Davies 1934,第241頁.
- ^ Tucker 2009,第11–13頁.
- ^ 24.0 24.1 Newbery 2007,第344頁.
- ^ Naef 1966,第275頁.
- ^ 26.0 26.1 Tinterow 1999,第451頁.
- ^ Tinterow 1999,第451–452頁.
来源
[编辑]- Betzer, Sarah. Ingres and the Studio: Women, Painting, History. University Park, PA: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2002. ISBN 978-0-2710-4875-8.
- Brettell, Richard; Tucker, Paul Hayes; Lee, Natalie Henderson. The Robert Lehman Collection III. Nineteenth and Twentieth-Century Paintings. New York: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09. ISBN 978-1-5883-9349-4.
- Davies, Martin. An Exhibition of Portraits by Ingres and His Pupils. The Burlington Magazine for Connoisseurs. 1934, 64 (374).
- Hale, Charlotte. Bertin, Eric; Tinterow, Gary , 编. Technical Observations. 'Portraits by Ingres: Image of an Epoch': Reflections, Technical Observations, Addenda, and Corrigenda (Metropolitan Museum Journal). 2000, 35.
- Marandel, Patrice. Europe in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and Revolution.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1987. ISBN 978-0-8709-9451-7.
- Rosenblum, Robert. Ingres. London: Harry N. Abrams. 1990. ISBN 978-0-300-08653-9.
- McConnell, Sophie. Metropolitan Jewelry. New York: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1991.
- Naef, Hans. Eighteen Portrait Drawings by Ingres. Master Drawings. 1966, 4 (3). JSTOR 1552844.
- Newbery, Timothy. Frames in the Robert Lehman Collection. New York: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Publications. 2007. ISBN 9-781-5883-9269-5.
- Taylor, Lou. The Study of Dress History.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02. ISBN 978-0-7190-4065-8.
- Tinterow, Gary. Portraits by Ingres: Image of an Epoch. New York: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1999. ISBN 978-0-300-08653-9.
- Tucker, Paul. Nineteenth- And Twentieth-Century Paintings in The Robert Lehman Collection. New York: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09. ISBN 978-1-5883-9349-4.
- Wolohojian, Stephan. A Private Passion: 19th-Century Paintings and Drawings from the Grenville L. Winthrop Collection, Harvard University. New York: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03. ISBN 978-1-5883-9076-9.
- Amory, Dita. Joséphine-Éléonore-Marie-Pauline de Galard de Brassac de Béarn (1825–1860), Princesse de Broglie. Catalogue Entry.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16 [2020-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4).
- Harris, Beth; Zucker, Steven. Ingres, Princesse de Broglie. Smarthistory (Khan Academy). 2009-10 [2020-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9).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