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涤生
张涤生 | |
---|---|
出生 | 1916年6月 中華民國江苏省无锡县 |
逝世 | 2015年8月19日 中国上海市华东医院[2] | (99歲)
教育程度 | 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 宾夕法尼亚大学 |
知名于 | 中国整复外科创始人、显微外科奠基人 |
医疗生涯 | |
行业 | 外科医生 |
机构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 上海市整复外科研究所 |
专长 | 整复外科、显微外科 |
著名荣誉 | 上海市科技成果一等奖(1994)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4) 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 上海市医学荣誉奖(1999)[1] |
张涤生(1916年6月—2015年8月19日[1][2]),中国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整复外科的重要创始人,被称为“中国整形外科之父”。曾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院长、整复外科主任,上海市整复外科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3]
生平
[编辑]1916年6月12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县,父亲是银行会计,幼年时随父在长春、北京、天津等地生活。后回到无锡念初中,1932年就读于私立无锡中学。
1935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今第四军医大学)[註 1]。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中大医学院西迁四川成都华西坝。1941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在贵阳任“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医师,从事治疗抗战伤员的工作。[1]
抗战胜利后,1946年至1948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整形外科,师从现代整形外科先驱罗伯特·H·艾维[1]。
1948年回国,在美国教授来华举办的最早的整形外科进修班担任教员。1949年,在上海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任教。1950年,参加朝鲜战争中国医疗手术队,在长春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烧伤整形中心。
1956年,任上海广慈医院(后更名为瑞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参与抢救丘财康,1964年担任整形外科主任。1966年随科迁到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先后担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主任、第九人民医院院长;创办上海市整复外科研究所,任所长。他主持的上海整复外科研究所,曾被国际权威整形外科专家称为“可同世界上任何一个同类专业中心媲美”[4]。
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4][5][6]。
学术成就
[编辑]张涤生创立了“烘绑疗法”概念,开创了中国淋巴学科先河。他是中国第一个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科学实验的人,1964年开始做吻合小血管游离皮瓣的动物实验,1970年代初期逐步将显微外科应用于临床,是中国显微外科的创始人之一。[1]
张涤生将显微外科与整形外科有机的结合,突破传统“整形外科”的观念,倡导把外形的修整与功能的恢复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了以外形修整与功能恢复有机统一的“整复外科”新概念,从而使传统的整形外科得到空前的发展。 他认为,“整”是指对人体组织器官缺损畸形在形态上进行修整;“复”则是使病人在生理功能上进行最大限度的恢复。在张涤生的倡导下,整复外科已突破了以往“颌面整形”和“美容”的范畴,扩大了治疗范围,处理范围涉及各种先天或创伤的四肢畸形、颅颌面畸形以及烧伤畸形。[7]
著作
[编辑]- 主编:
- 《整复外科学》
- 《修复重建外科学》
- 《实用美容外科学》
- 《颅面外科学》
- 《整形外科手术图解》
- 《张涤生整复外科学》
学术兼职
[编辑]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1.3 1.4 张涤生.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20).
- ^ 2.0 2.1 我国整复外科奠基人张涤生院士逝世. 新民晚报. 2015-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21).
- ^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涤生逝世. 上海交通大学新闻网. 2015-08-20 [2015-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4.0 4.1 张涤生:平生志业皆在其中. 上海交通大学. 2011-12-31 [2015-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01).
- ^ 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科学技术部创新发展司编.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2016.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6.11: 24–26. ISBN 978-7-5037-8032-5.
- ^ 《中国药学年鉴》编辑委员会编. 中国药学年鉴 1996.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7.06: 282–283. ISBN 7-5067-1706-9.
- ^ 沉痛哀悼:中国整复外科创始人张涤生院士逝世. 丁香园. 2015-08-20 [2015-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