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突通
屈突通(557年—628年11月20日),複姓屈突,鲜卑名坦豆拔,雍州長安人,祖籍昌黎郡徒河县(今辽宁省锦州市),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位列第十二。
生平
[编辑]屈突通先世為庫莫奚種人,依附鮮卑慕容氏,高祖屈垣官任中领军,永熙年间,屈突通曾祖父又迁移到关中长安,遂成为雍州长安人氏。祖父屈突庆尚,任北魏黄门侍郎、北周邑川公,父親屈突長卿,任北周开府仪同三司、邛州刺史。
屈突通稟性忠毅,善騎射。起家(开始做官)任北周司卫都中士,隋朝建立后,任左卫府司马,袭爵邑川公。迁任虎贲郎将、左勋卫车骑将军。
隋朝開皇十七年(597年)三月,任親衛大都督,隋文帝派他到涼州(今甘肃省武威市)一帶檢查牧政,查到兩萬匹私馬,隋文帝大怒要殺主管馬政的監官,屈突通說,為馬殺人非仁政,他愿一死以为一千五百人请命。當時流行的話說:「寧食三年艾,不見屈突蓋;寧食三年蔥,不見屈突通。」屈突通執法甚嚴,其弟屈突蓋也和他一樣。
仁寿四年,隋文帝驾崩,隋煬帝杨广即位,授备身郎将、正议大夫。参与平定汉王杨谅之乱,擢左武卫将军。大业七年,跟随杨广征讨高句丽,升右光禄大夫、左候卫将军。大业九年(613年),与宇文述共破礼部尚书杨玄感叛军,以功迁左骁骑卫大将军。次年,授关内讨捕大使,镇压刘迦论义军。大业十二年(616年),煬帝南巡江都,授左光禄大夫、右骁卫、左候卫二大将军,委以镇守都城长安的重任。
李渊起兵反隋,代王杨侑命屈突通守河东(今山西永济)。屈突通兵敗被俘,降唐,任兵部尚书,封蔣國公。为秦王李世民行军元帅长史。武德元年(618年)淺水原之戰,大敗薛仁果,诸将争抢珠宝,他独无所取。唐高祖對屈突通說:“公清正奉國,著自終始,名下定不虛也。”以本官判陕东道行台仆射,平定王世充,论其功第一,加授陕东道大行台尚书右仆射,镇东都洛阳。武德九年,除为刑部尚书,后转任工部尚书,玄武门之变后,任陕东道大行台的尚书右仆射,驰镇洛阳。
贞观初年(627年)废除陕东道大行台后,授使持节十一州诸军事、洛州都督,赐实封六百户,進左光禄大夫。贞观二年十月十九日(公历628年11月20日)病故于洛州官舍,年七十二。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葬于洛州河南县千金乡玄明里之北邙山。唐太宗痛惜不已,追赠尚书右仆射,谥曰忠。十七年(643年),诏图形于凌烟阁。二十三年(649年),与房玄龄配飨太宗庙庭。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年),重赠司空。世子屈突寿袭爵。屈突通少子屈突诠官至瀛州刺史。屈突诠之子屈突仲翔,神龙中亦为瀛州刺史。
夫人蔣國夫人,贞观三年五月二十九日(公历629年6月25日)逝世,年六十六。
屈突通墓志铭
[编辑]全称《大唐故左光禄大夫蒋国公屈突府君墓志铭》,现收藏于洛阳新安县铁门镇千唐志斋博物馆。
屈突氏家族世系
[编辑]屈突通有孙洺州司士参军屈突昭,屈突昭女嫁杨雄玄孙广陵郡扬子尉杨东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