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口䙥子
坂口䙥子 坂口䙥子(さかぐち.れいこ) | |
---|---|
出生 | 1914年9月30日(大正3年) 日本熊本縣八代市 |
逝世 | 2007年2月6日(平成19年) 日本熊本縣 |
国籍 | 日本 |
民族 | 大和民族 |
语言 | 日語 |
坂口䙥子(1914年9月30日—2007年2月6日),熊本縣八代市出生,是日治時期小說家、教師。曾三度入圍芥川賞。
生平
[编辑]出生與熊本時代
[编辑]1914年9月30日,原名山本䙥子的坂口䙥子,作為山本慶太郎與マキ的次女,出生於熊本縣八代市。山本慶次郎為地方仕紳,後則擔任八代町町長。1927年,坂口䙥子進入八代高等女學校就讀,隔年以「南篠小百合」為筆名,投稿掌篇〈こはれた時計〉,刊載於《少女俱樂部》的「讀者文藝」。[1]是坂口䙥子目前可見最初的作品。 八代高等女學校畢業後,進入熊本女子師範學校就讀。後擔任母校代陽小學校的教師。此時期坂口䙥子參加熊本的短歌雜誌《龍燈》,多撰寫以「失戀」和「家庭」為題材的短歌。後因為失戀之故,1938年渡台。[2]
台灣時代
[编辑]1938年,渡台後的坂口䙥子進入台中州北斗郡北斗尋常小學校任教。此時期認識《龍燈》台灣支部,在田中公學校任教的坂口貴敏。後由於身體健康之故,坂口䙥子於1939年返回故鄉熊本。回國之前,受到坂口貴敏妻子清子之託,清子提及若自己不幸逝世,要託坂口䙥子照顧坂口貴敏與其孩子。[3]坂口䙥子返回日本不久,清子便不幸逝世。1940年,坂口䙥子依約返回台灣,與坂口貴敏結婚。同年,坂口䙥子也開始認真進行文藝創作,開始於《台灣新聞》發表作品。[4]並以〈黑土〉獲得「臺灣放送協會十周年記念文藝」的特選。而由於坂口䙥子身處台中,與台中文化人,如《台灣新聞》文藝部長田中保男有所交集。[5] 1942年,坂口䙥子參加以張文環為首的《台灣文學》,並於其中發表作品。而於《台灣文學》2卷一號發表的作品〈時計草〉,被台灣總督府以「批評理番政策」為由,從原本48頁的篇幅削減成為2頁。而後〈時計草〉完整版本被刊於1943年由清水書店出版的《鄭一家》。但由於被削減的版本目前未見,因此無法得知前後兩個版本的差異。同年,坂口䙥子以〈燈〉一文獲得台灣文學獎勵賞。而〈燈〉也收錄於清水書店出版的《鄭一家》(總計收錄〈鄭一家〉、〈春秋〉、〈微涼〉、〈黑土〉、〈時計草〉、〈燈〉六篇作品),並由畫家陳春德進行裝幀。 在太平洋戰爭末期,坂口䙥子母子在楊逵的勸說之下,往原住民族居住地疏散,並且坂口䙥子還代替應召中的坂口貴敏擔任「中原蕃童教育所」的代理教師。直到1946年1月,坂口䙥子才離開當地。3月遣返回到日本。[6]
戰後熊本時代與芥川賞
[编辑]戰後的坂口䙥子為了維持家計,進入玉名家政高等学校擔任教員,並且於1951年左右開始以「蕃地」為主軸進行相關創作。研究者小笠原淳在坂口䙥子未發表作品〈不貞〉等原稿上,發現了作家丹羽文雄的批閱筆跡。於此顯示,此時期的坂口䙥子很可能在文學上向丹羽文雄請益,並且在其推薦下,發表於丹羽主宰的文學雜誌《文學者》。[7] 1953年,坂口䙥子以〈蕃地〉一篇小說入選新潮社文學賞。1954年由新潮社出版單行本《蕃地》,其中收錄了〈蕃地〉、〈ピビッキの話〉、〈霧社〉三篇作品。而1957年坂口貴敏逝世,坂口一家家境逐漸困頓,坂口䙥子創作也陷入低迷。[8]在文學同人的鼓勵下,1960年,坂口䙥子刊登於《詩と真実》139號(1960年11月)的〈蕃婦ロポウの話〉入圍第44回芥川賞。於該次評審中,〈蕃婦ロポウの話〉雖然獲得了佐藤春夫、丹羽文雄以及井上靖三人的高評價[9],但最終尚未獲得芥川賞。而後以〈猫のいる風景〉和〈風葬〉再次入圍第47回、第51回芥川賞,但皆與獲獎擦身而過。在三度入選芥川賞但未獲獎後,坂口䙥子逐漸減少文學創作。1967年2月,於《花泉》中連載自傳小說〈母の像〉直至1975年止,總計三部,每部四章,每章四到十三回不等。[10]最終,坂口䙥子於2007年2月6日逝世。
著作
[编辑]單行本
[编辑]- 《鄭一家 曙光 (日本植民地文学精選集37(台湾編 12))》(東京:ゆまに書房, 2001年9月)。
收錄:〈鄭一家〉、〈春秋〉、〈微凉〉、〈黒土〉、〈時計草〉、〈灯〉、〈破壞〉、〈霧〉、〈杜秋泉〉、〈引田の赤猪子〉、〈母の手紙〉、〈曙光〉。
- 《霧社(坂口䙥子作品集2)》(東京: コルベ出版社,1978年4月)。
收錄:〈霧社〉、〈"蕃地"との関わり〉。
- 《蕃社の譜(坂口䙥子作品集1)》(東京: コルベ出版社,1978年3月)。
收錄:〈蕃地〉、〈蕃地のイヴ〉、〈ダダオ・モーナの死〉、〈ビッキの話〉、〈蕃婦ロポウの話〉。
- 《蕃婦ロポウの話》(東京:大和出版,1961年4月5日)。
收錄:〈蕃婦ロポウの話〉(昭和28年3月新潮社「文學獎」受賞)、〈蕃地のイヴ〉(昭和35年《詩と真実》139號、第44回芥川賞候補作品)、〈蕃地〉、〈タダオ・モーナの死〉。
- 《蕃地》(東京:新潮社,1954年)。
收錄:〈蕃地〉、〈ピビッキの話〉、〈霧社〉。
- 《曙光(台灣文庫3)》(盛興出版部:1943年12月18日)。
收錄:〈破壞〉、〈霧〉、〈杜秋泉〉、〈引田の赤猪子〉、〈母の手紙〉、〈曙光〉。
- 《鄭一家》(清水書店:1943年9月7日)裝幀:陳春德。
收錄:〈鄭一家〉、〈春秋〉、〈微凉〉、〈黑土〉、〈時計草〉、〈灯〉。
合集
[编辑]- 浅田次郎、奥泉光、川村湊、高橋敏夫、成田龍一編《コレクション戦争と文学》(東京:集英社, 2012年12月)。
收錄:〈蕃婦ロポウの話〉。
- 中島利郎編,《「台湾新報・青年版」作品集 (日本統治期台湾文学集成23)》(緑蔭書房,2007年2月)。
收錄:〈泣かぬ弟〉、〈母から母へ〉。
- 中島利郎編,《「台湾鉄道」作品集 2 (日本統治期台湾文学集成 22)》(緑蔭書房,2007年2月)。
收錄:〈秋夜〉。
- 尾形明子、長谷川啓監修,《戦後の出発と女性文学 第9巻 (昭和29年)》(東京:ゆまに書房,2003年5月)。
收錄:〈煙草〉(《新潮》51卷6號(1954年6月))。
- 尾形明子、長谷川啓監修,《戦後の出発と女性文学 第8巻 (昭和28年)》(東京:ゆまに書房,2003年5月)。
收錄:〈蕃地或る女の生立ち〉(《新潮》50卷10號(1953年10月))。
- 中島利郎、河原功編,《日本統治期台湾文学日本人作家作品集 第5巻》(緑蔭書房,1998年7月)。
收錄:〈鄭一家〉、〈微涼〉、〈灯〉、〈曙光〉、〈時計草〉、〈遺書〉、〈盂蘭盆〉、〈川は流れ止まず父母に代りて記す〉。
- 黒川創編,《南方・南洋/台湾 (<外地>の日本語文学選1)》(東京:新宿書房,1996年1月)。
收錄:〈春秋〉、〈隣人〉。
相關研究
[编辑]台灣研究
[编辑]- 吳佩珍,〈坂口䙥子的「台灣書寫」」──「性╱別」、「再現」與「自我再現」〉,《福爾摩沙與扶桑的邂逅:日治時期台日文學與戲劇流變》(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22年3月),頁212-235。
- 呂思妤,〈重現的真實與虛構:以坂口䙥子〈番婦羅婆的故事〉為例〉,《擴展 臺灣文學:第十六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台灣文學館,2019年12月),頁457-473。
- 朱惠足,〈〈性別化的國族「血統」想像:殖民地台灣小說中的台日混血兒〉〉,《帝國下的權力與親密:殖民地台灣小說中的種族關係》(台北:麥田,2017年8月),頁213-258(坂口䙥子〈時計草〉)。
- 小辻菜菜子,〈坂口䙥子的霧社事件三部曲─〈霧社〉、〈 達道・莫那之死〉、〈蕃婦羅波烏的故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
- 江柏瑩,〈台灣日治時期的真杉静枝與坂口䙥子研究 -以台灣表象為中心-〉(台北: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 蔡念純,〈日本統治期的台灣文學 ―呂赫若和坂口零子的比較研究〉(台南:長榮大學應用日語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
- 北見吉弘,〈坂口れい子が描いた農業移民像に関して〉,《真理大學人文學報》5期(2007年4月),頁193-210。
- 林慧君,〈殖民帝國女性之眼-論坂口䙥子小說中的台灣女性形象〉,《中外文學》36卷1期(2007年3月),頁155-182。
- 林雪星,〈論坂口䙥子小說理所描述的農業移住民的鄉愁-以〈黑土〉〈春秋〉〈曙光〉三部曲為主〉,《台灣日本語文學報》21期 (2006年12月), 頁121-145。
- 林慧君,〈坂口䙥子小說人物的身分認同——以〈鄭一家〉、〈時計草〉為中心〉,《台灣文學研究學報》8期(2006年6月),頁123-145。
- 林雪星,〈兩個祖國的漂泊者-從坂口䙥子的《鄭一家》及真杉靜枝的《南方紀行》《囑附》中的人物來看〉,《東吳外語學報》22期 (2006年3月), 頁39-64。
- 黃素珍,〈坂口澪子之小説研究-以日本統治期在台期間之小說研究為中心-〉(台北: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 洪正寵,〈台灣文壇的坂口䙥子〉(高雄: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日語所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
- 垂水千惠著、凃翠花譯,〈台灣文壇中的日本人―坂口䙥子和台灣作家〉,《台灣的日本語文學》(台北:前衛出版,1998年2月),頁113-134。
- 大原美智,〈坂口䙥子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1996年)。
日本研究
[编辑]- 小笠原淳,〈鏡像とロマンスの蕃地物語 : 新発見資料「樹霊」から坂口䙥子「蕃婦ロポウの話」を読み解く〉,《植民地文化研究 : 資料と分析》20期(2021年,頁174-188。
- 吳佩珍,〈真杉静枝と坂口鿅子の台湾表象-「自伝的小説」に描かれた日台植民地史〉,マシュー・オーガスティン編《明治維新を問い直す : 日本とアジアの近現代》(福岡:九州大学出版会,2020年4月)。
- 簡中昊〈「還元」された野蛮人像 : 坂口䙥子の「蕃地」文学に関する一考察〉,《天理臺灣學報》25號(2016年7月),頁141-159。
- 彭妍蓁,〈坂口䙥子文学研究〉(大阪:關西大學博士(文學)學位論文,2016年)。
- 彭妍蓁,〈坂口[レイ]子と戦争 : 「灯」を通して〉,《国文学》100號(2016年3月),頁299-309。
- 小笠原淳,〈坂口[レイ]子の台湾蕃地小説とその系譜 : 戦中と戦後を通して〉,《日本台湾学会報》17號(2015年9月),頁165-184。
- 廖秀娟,〈坂口[レイ]子「曙光」論 : 戦時下における銃後女性の役割から〉,《天理台湾学会年報》24期(2015年6月),頁37-52。
- 李文茄,〈坂口[レイ]子の台湾「蕃地作品」における女性像と植民地的ノスタルジアの政治性〉,《社会文学》41號(2015年),頁88-100。
- 楠井清文,〈坂口[レイ]子(れいこ)・〈蕃地〉小説の世界 : 熊本時代の執筆活動を中心に〉100號(2014年5月),頁155-174。
- 小笠原淳,〈坂口れい子の半生〉,《熊本日日新聞》2013年11月15日、16日、17日。
- 彭妍蓁,〈坂口[レイ]子「風葬」論〉,《阪神近代文学研究》13號(2012年9月),頁108-119。
- 彭妍蓁,〈坂口[レイ]子「蟷螂の歌」論〉,《国文学》96號(2012年3月),頁309-323。
- 彭妍蓁,〈坂口[レイ]子「蕃地」論〉,《千里山文学論集》83號(2010年3月),頁338-358。
- 奥出健,〈戦時下台湾の「愛」--坂口[レイ]子「時計草」を中心に〉,《湘南短期大学紀要》20號,頁137-142。
- 李文茹,〈坂口[レイ]子の移民小説と戦争協力〉,《天理台湾学会年報》13期(2004年7月),頁29-41。
- 李文茹,〈偽装アイデンティティ--坂口〔レイ〕子「鄭一家」をめぐって〉,《表現と創造》3號(2002年7月),頁43-55。
- 王曉芸,〈坂口れい子の「時計草」を中心に--異民族統治への協力〉,《天理台湾学会年報》10期(2001年3月),頁121-130。
- 垂水千惠,〈台湾文壇の中の日本人―坂口䙥子と台湾人作家〉,《台湾の日本語文学―日本統治時代の作家たち》(五柳書院,1995年1月)。
著作目錄
[编辑]- 中島利郎編,〈坂口䙥子著作目録、坂口䙥子研究文献目録〉,《日本統治期台湾文学研究文献目録》(東京:綠蔭書房, 2000年),頁309-327。
- 楠井清文編,〈【資料】坂口䙥子.『熊本日日新聞』、『西日本新聞』寄稿目録〉,收錄於〈坂口[レイ]子(れいこ)・〈蕃地〉小説の世界 : 熊本時代の執筆活動を中心に〉100號(2014年5月),頁171-174。
參見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 ^ 小笠原淳,〈坂口[レイ]子の台湾蕃地小説とその系譜 : 戦中と戦後を通して〉,《日本台湾学会報》17號(2015年9月),頁166-167。;垂水千惠著、凃翠花譯,〈台灣文壇中的日本人―坂口䙥子和台灣作家〉,《台灣的日本語文學》(台北:前衛出版,1998年2月),頁114-115。
- ^ 小笠原淳,〈坂口[レイ]子の台湾蕃地小説とその系譜 : 戦中と戦後を通して〉,頁166-167。
- ^ 小笠原淳,〈坂口[レイ]子の台湾蕃地小説とその系譜 : 戦中と戦後を通して〉,頁166-167;垂水千惠著、凃翠花譯,〈台灣文壇中的日本人―坂口䙥子和台灣作家〉,頁116-117。
- ^ 垂水千惠著、凃翠花譯,〈台灣文壇中的日本人―坂口䙥子和台灣作家〉,頁119。
- ^ 小笠原淳,〈坂口[レイ]子の台湾蕃地小説とその系譜 : 戦中と戦後を通して〉,頁167。
- ^ 小笠原淳,〈坂口[レイ]子の台湾蕃地小説とその系譜 : 戦中と戦後を通して〉,頁168。
- ^ 小笠原淳,〈坂口[レイ]子の台湾蕃地小説とその系譜 : 戦中と戦後を通して〉,頁168。
- ^ 小笠原淳,〈坂口[レイ]子の台湾蕃地小説とその系譜 : 戦中と戦後を通して〉,頁169。
- ^ 〈坂口䙥子-芥川賞候補作家〉: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420074100/http://homepage1.nifty.com/naokiaward/akutagawa/kogun/kogun44SR.htm
- ^ 中島利郎編,〈坂口䙥子著作目録、坂口䙥子研究文獻目録〉,《日本統治期台灣文學研究文獻目録》(東京:綠蔭書房,2000年),頁317-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