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埔姜家
外观
北埔姜家 | |
---|---|
民族渊源 | 漢族客家人 |
现分布 | 中華民國(臺灣) |
发源地 | 北埔 |
著名成员 | 姜秀鑾、姜紹祖、姜阿新 |
北埔姜家(泛指有「老姜」之稱的「姜秀鑾(姜義豐)家族」及有「新姜」之稱的「姜滿堂家族」),是台灣新竹地區著名的家族,也是客家族群中具有代表性的家族。北埔姜家的崛起肇始於清道光十五年(1835),北埔開基祖姜秀鑾與閩籍人士林德修、周邦正等共同成立並由姜家主導經營的拓墾組織「金廣福墾號」,這也是整個北埔、大隘地區發展的起源,在新竹地區的開發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姜義豐」是道光二十七年(1847)姜秀鑾之子姜殿邦、姜殿斌分鬮家業時所編立的公嘗,在各房均分產業之前先抽出公嘗業,作為家族內祭祖等公事、參與地方祭典、慈善及公共事務之基金[1],爾後成立「祭祀公業姜義豐」、「財團法人姜義豐育英會」等組織,而「姜義豐」公號也成為姜家對外之代表稱號。「姜滿堂」一系為姜秀鑾之弟姜秀福的後代,姜秀福在其兄長姜秀鑾遷到北埔後仍留在九芎林,直至姜秀福之孫姜榮禎(滿堂)於清光緒初年才遷往北埔發展,後於北埔大街上開設「榮和」商號,經商致富。北埔姜家歷經清治時期、日治時期以及戰後時期。家族成員參與過中英鴉片戰爭、戴潮春事件、清法戰爭、乙未戰爭,走過拓墾、征戰、政權更迭、經濟鉅變的年代,在新竹地區之政治、經濟及教育層面具有相當的影響力。[2]
家族成員
[编辑]- 姜秀鑾(1783-1846):為新竹大隘地區開山之祖,道光十五年(1835)淡水同知李嗣鄴先後下令閩籍竹塹城西門總理林德修、周邦正與粵籍姜秀鑾仝立合約,合資組織「金廣福墾號」拓墾大隘地區,為第一代粵籍墾首[3]。道光二十一年(1841)姜秀鑾偕子姜殿邦率團練壯勇參與中英鴉片戰爭協防基隆。
- 姜殿邦(1808-1870):北埔姜家第二代,金廣福第二代粵籍墾首,武生員出身,曾參與中英鴉片戰爭、戴潮春事件,欽加五品候補都閫府,賞戴藍翎。[4]
- 姜榮華(1832-1877):北埔姜家第三代,金廣福第三代粵籍墾首,曾參與平定戴潮春事件,隨父出征偏師制勝,獲淡水同知向熹賞「奉公勤奮」匾。光緒三年(1877 )倡議推動大隘地區正式加入褒忠亭義民廟祭典區,由「姜義豐」公號擔任值年總爐主,輪值辦理祭典活動[5]。
- 姜胡氏(1831-1887):(姜胡圓妹,姜榮華之妻),捐銀一千六百餘兩買回爭議之土地歸還原住民,平息墾戶與原住民之爭執,奉光緒皇帝硃批准予敘獎建「急公好義」坊。[6]
- 姜紹基(1862-1889):北埔姜家第四代,金廣福第四代粵籍墾首,中法戰爭期間,奉臺北知府陳星聚諭令,率大隘團練義勇赴基隆迎戰法軍,協守獅球嶺禦敵守土,獲新竹知縣徐錫祉頒給「義聯枌社」匾。[7]
- 姜紹祖(1876-1895):北埔姜家第四代,組織義勇軍參與1895年乙未戰爭抗日,在新竹城的攻防戰中與日軍激戰被圍,彈盡援絕不願屈降,服毒自盡壯烈成仁。[8]
- 姜瑞鵬(1905-1982):北埔姜家第四代,原係「新姜」姜滿堂第四子,於其幼年時期過繼予「老姜」姜榮華派下。於日本東京上智大學哲學科畢業,獲得文學士學位。戰後被任命為臺灣省立新竹女子中學首任校長(1945至1959年)也是該校首位臺籍校長。熱愛攝影,留下不少珍貴的照片及影片等影像紀錄,臺灣當代攝影家鄧南光為其親侄。[9]
- 姜振乾(1885-1921):北埔姜家第五代,大正名人辭典登載之臺灣名人,熱心社會公益事業,日治時期先後出任新竹廳參事及新竹州協議會員。明治四十年(1907)十一月,蔡清琳等發動北埔事件,大隘三庄被波及,日人欲報復而有滅庄之危,幸賴姜振乾捨財鉅萬資助日人遺族做為撫卹並捐款興建廳舍,積極奔走、安撫以平抑日人憤怒之情緒,化解嚴峻局勢功不可沒。[10]
- 姜振驤(1895-1977):北埔姜家第五代,日治時期北埔庄活躍政商的三巨頭之一,先後出任新竹州協議會員及總督府評議會員。光復後先後擔任新竹縣參議員、北埔鄉第一屆鄉民代表會主席、褒忠義民廟董事長、義民中學董事長、新竹區合會儲蓄股份有限公司(新竹商銀前身)董事長,1946年參與由臺灣各地仕紳組成的「臺灣光復致敬團」到中國大陸的南京、上海、陝西等地訪問。[11]
- 姜阿新(1901-1982):北埔姜家第六代,1946年籌組永光公司,以紅茶、膨風茶(東方美人茶)外銷為主,賣出的茶葉佔全臺灣三分之一出口量,當時在茶葉界掀起一陣旋風,因此有台灣「茶虎」的美譽。[12]
參與戰役
[编辑]戰爭名稱 | 時間 | 參與成員 |
---|---|---|
中英鴉片戰爭 | 1840年~1841年(道光20~21年) | 姜秀鑾、姜殿邦 |
戴潮春事件 | 1862年~1863年(同治元~2年) | 姜殿邦、姜榮華 |
中法戰爭 | 1883年~1885年(光緒9~11年) | 姜紹基 |
乙未戰爭 | 1895年(光緒21年) | 姜紹祖 |
相關組織
[编辑]- 祭祀公業姜義豐
- 財團法人姜義豐育英會
- 財團法人姜阿新教育基金會
相關作品
[编辑]- 傳記:
鍾肇政《丹心耿耿屬斯人—姜紹祖傳》近代中國出版社,1977
廖運潘《茶金歲月—北埔姜阿新洋樓的故事》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1 - 家族史/照片集:
編輯小組《姜紹祖烈士成仁100週年紀念專輯—乙未抗日史事記要》客家台灣文化叢刊009 ,1995
邱萬興《北埔百年影像史—看見客家天水堂風華》新竹縣政府文化局,2004
姜信淇、古少騏《北埔新姜譜傳奇—滿堂一系家族史》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11
編委會《祭念乙未戰爭姜紹祖成仁120周年暨家族經典影像紀念冊》北埔鄉公所,2016
蕭伊伶《客家‧翕相/摩登客家—姜振驤家族影像錄》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2021 - 電影:
青睞影視《一八九五》福斯影業、海鵬影業、客家委員會,2008 - 電視劇:
瀚草影視《茶金》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客家委員會,2021
相關條目
[编辑]世系圖
[编辑]- 姜義豐(老姜)一系
- 姜滿堂(新姜)一系
参考文献
[编辑]- 書目
- 1. 吳學明《金廣福墾隘與新竹東南山區的開發(1834-188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1986
- 2. 林百川、林學源《樹杞林志》臺灣文獻叢刊第63種,1993
- 3. 莊英章、連瑞枝《從帳簿資料看日據北臺灣鄉紳家族的社會經濟生活:以北埔姜家為例》漢學研究第16卷第2期,1998
- 4. 吳學明《金廣福墾隘研究(上)(下)》新竹縣政府文化局,2000
- 5. 吳學明、陳凱雯《北埔姜家與台灣的禦侮戰爭》乙未之役客家抗日學術研討會,2005
- 6. 編委會《北埔印象—北埔鄉志》新竹縣北埔鄉公所,2005
- 7. 黃卓權《義魄千秋—2005褒忠亭義民節大隘聯庄祭典專輯》褒忠亭義民節大隘聯庄祭典委員會,2006
- 8. 張素芬《北埔姜家女性研究(1834-1945)》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 9. 姜閎仁《新竹沿山地區家族之發展—以北埔新姜家族為例(1856-1945)》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 10. 許雪姬《臺灣光復致敬團的任務及其影響》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史研究第十八卷第二期,2011
- 11. 范明煥、田金昌《客家家族與臺灣的開發—以北埔姜氏家族為例》客家委員會、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3
- 12. 張勝彥《續修新竹縣志(民國81-104年)》新竹縣政府,2021
- 註釋
- ^ 吳學明《金廣福墾隘研究(下)》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P.108~110
- ^ 客家風采錄 https://elearning.hakka.gov.tw/edm/111103/01.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北埔印象—北埔鄉志》新竹縣北埔鄉公所 P.978~979
- ^ 林百川、林學源《樹杞林志》臺灣文獻叢刊第63種 P.90
- ^ 黃卓權 《義魄千秋—2005褒忠亭義民節大隘聯庄祭典專輯》褒忠亭義民節大隘聯庄祭典委員會 P.15~16
- ^ 臺北府正堂雷為轉行事《淡新檔案》編號17330_019
- ^ 吳學明、陳凱雯《北埔姜家與台灣的禦侮戰爭》乙未之役客家抗日學術研討會 P.7
- ^ 姜紹祖烈士成仁100週年紀念專輯編輯小組《乙未抗日史事記要》客家台灣文化叢刊009 P.35
- ^ 張勝彥《續修新竹縣志(民國81-104年)》卷九人物志 第一篇人物傳 P.69
- ^ 姜閎仁《新竹沿山地區家族之發展—以北埔新姜家族為例(1856-1945)》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碩士論文 P.63
- ^ 許雪姬《臺灣光復致敬團的任務及其影響》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史研究第十八卷第二期 P.104~107
- ^ 邱萬興《北埔百年影像史—看見客家天水堂風華》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P.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