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于朋舉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于朋舉念劬[1]、一字襄子[2]南京鎮江府金壇縣(今江蘇省金壇縣)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六年(1649年)己丑科進士,改庶吉士;顺治八年,任內翰林國史院檢討[3]。顺治十二年,任會試同考官[1],后出任河南按察使副使[4]睢陳道。后升任福建福寧道參政[5]。顺治十六年,任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5]。顺治十七年,任山東布政使司右布政使[6]。康熙六年,任湖南布政使[7][8]

父为于泉。于朋舉有子于星煥、于星燦、于星炳、于星燿、于星炯。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247》,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参考

[编辑]
  1. ^ 1.0 1.1 清秘述聞三種 ,上冊13卷 ,392
  2. ^ 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 ,下冊 ,800
  3. ^ 世祖章皇帝實錄 ,59卷
  4. ^ 世祖章皇帝實錄 ,98卷
  5. ^ 5.0 5.1 世祖章皇帝實錄 ,126卷
  6. ^ 世祖章皇帝實錄 ,140卷
  7. ^ 清史列傳 ,74卷 ,9
  8. ^ 民国·趙爾巽等,《清史稿》(卷247):“于朋舉,字襄子,江南金壇人。順治六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檢討。十二年,出為河南睢陳道副使,政不擾民。郾城盜殺縣官而逸,士民洶洶,謂城將受屠。朋舉馳至,撫諭毋恐。營將以兵至,拒不使入城。大吏召朋舉詰責,對曰︰「郾城令,朋舉婦翁也。豈不欲甘心是盜﹖獨柰何苦良民!」大吏悟,止兵,亦得盜正其罪。遷福建福寧道參政。興化瀕海,鎮將所部皆群盜受撫者。有材官辱張氏僕,張氏以告。鎮將撻材官,部卒大譁,毀張氏之室,欲劫鎮將為亂。鎮將避去,則縊被撻者寘張氏,謂其僕殺之。朋舉甫到官,廉得首惡,猝縛至,集文武吏會鞫,健兒帶刀環立瞋視。朋舉從容曰︰「若曹干軍法,罪重。念若曹約束無素,但用殺人律,罪有專屬。」眾乃泥首,言殺人者為張氏僕。朋舉曰︰「若曹氣燄何等,彼能於千百健兒中奪一人縊之耶﹖」召訊證者,俱吐實,誅三人而事定。泉州提督剿海盜,盜逸入興化界,鎮將獲數百人。朋舉視其嘗薙髮者,曰︰「此良民被陷,當宥。」有年少者,曰︰「童穉何知,又當宥。」全活甚眾。鄭成功屯厦門,與漳州隔海相望。固山額真駐會城,遣兵戍漳州,番代歲四易,民苦供役。朋舉請駐防無屢更,不許;固請展其期,歲再易,民稍蘇息。擢四川按察使、山東右布政使。父憂歸。起授湖南布政使。上官,見胥吏至數百,曰︰「兵初罷,民方重困。此曹鮮衣美食,縱橫市井間,何所取諸﹖」汰其十九,擇謹愿者,取足供文書而已。數為大吏言地方利病,有司賢不肖積與之忤,被劾鐫級,未行,而大吏以貪敗。士民惜之。尋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