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拂塵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麈尾
明代中期剔紅四季花卉紋拂塵
非洲科特迪瓦的馬尾拂,裝飾木製手柄

(又稱拂塵拂子麈尾蠅拂等)是一種手柄前端附有獸尾毛(氂牛狐狸大象等)、羊毛線、絲繩、布縷、棉、麻、棕櫚、尼龍等製作,外型類似撣子的器具。在一般日常生活中,是用作為家具除塵及驅趕的用途。[1][2][3][4][5][6][7]

拂在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中東非洲大洋洲等文化裡面,也是普遍常見的工具、各種不同宗教信仰使用的法器,以及代表王權地位的禮器。例如在漢字文化圈道教漢傳佛教禪宗的莊嚴具,也是文人雅士清談的持器、宦官服侍帝王的執器、帝王出行的御器、小說中道門中人的武器。在藏傳佛教中也有使用。[2][8]

辭義

[编辑]
8世紀婆羅浮屠的浮雕,一位持著拂的女性
拂塵

拂塵是一種拂拭塵埃的器具,中華經史典籍中稱為「拂」或「拂子」。[9] 根據現代《辭源》所載:「拂塵,拂子也,所以去塵及蚊蟲者。古用麈尾為之,今多用馬尾。」此物在中國民間中又有佛塵、甩子、馬尾甩子、蠅甩子、塵拂、雲展、麈柄、神仙撣子、塵尾等各種俗稱。

說文解字》:「拂,過擊也。从手弗聲。」《廣韻》:「拂,去也,拭也,除也,擊也。」《·曲禮》:「進几杖者,拂之。」《疏》:「拂,去塵埃也。」《正韻》:「拂,矯也,逆也。又拂塵具。」「拂塵」一詞原來是指用手、衣袖或器具拂拭塵埃的動作,[10][11] 也引伸為設宴款待、洗塵、接風的意思,[12][13][14] 中國宗教借喻指掃除世俗塵緣,專心致志修道。[15] 「拂塵」一詞是直至後來(明清小說以後)才用來指器具。[16][17]

拂子
禪僧梅爾·韋特曼英语Mel Weitsman(法號宗純)的手上持著拂子

拂在佛門稱為「拂子」,是禪宗公案中常用的道具。[18][19][20][21][22] 此物器隨著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往往與功能近似的麈尾混為一談。[3]

根據佛經所載,佛陀在廣嚴城獼猴池側開堂說法,座下諸比丘因被蚊蟲所擾,而不停地抓搔。有凡夫俗人目睹於此而大感疑惑,問聖者為何不持拂驅走,得知世尊未曾允許。以此問於佛陀,是為佛教門眾使用拂子的緣起。[4][23]

麈尾
莫高窟《維摩詰經變》壁畫,畫中維摩詰坐於胡床,穿著中土清談之士的高帽和袍服装束,手中持著形似羽扇的器物,即是麈尾

說文解字》:「,麋屬。从鹿主聲。」《埤雅》:「麈似鹿而大,其尾辟塵。」《名苑》:「鹿大者曰麈,羣鹿隨之,視麈尾所轉而往,古之談者揮焉。」《通鑑》:「麈,麇屬。尾能生風,闢蠅蚋。」

拂被稱之為麈尾,實則上是一種誤解。麈尾,其真實物件已經不在民間流傳,日本奈良正倉院藏有一柄六朝時代的麈尾,是少數保存至今的麈尾原物。[24] 據中國文獻所載,麈尾是魏晉清談家用以拂穢清暑,顯示身份的雅器。直到唐代,仍在士大夫間流行。宋代以後逐漸失傳。[25] 現代《漢語大詞典》的解釋是「古人閒談時執以驅蟲、撣塵的一種工具。」這個解釋往往令人望文生義,以為「麈尾」與「蠅拂」是完全相同的器物。[25]

文獻對此物的形態作「員(圓)上天形,平下地勢」「拂穢清暑」「毫際起風流」的描述,據此而知是一種似拂非拂、似扇非扇,介於拂與扇之間的器具。[26][27][28][29][30] 文獻中並沒有詳載麈尾起源於何時,推測遲至漢代已經為東漢貴族子弟,尤其是講授經典的儒生所常用。[31] 麈尾的形狀極其華麗,製作考究者甚至採純白如雪的白麈尾,以白玉玳瑁犀角等珍寶為柄而製。[29]

揮麈錄》《辭麈》《谷山筆麈》《談麈》等著作,皆是古代文人雅士清談麈言所作的筆記

蠅拂

蠅拂是一種驅蠅的器具。《南史·陳顯達傳》:「麈尾蠅拂是王、謝家物,汝不須捉此自逐。」《聊齋志異·畫皮》:「乃以蠅拂授生,令挂寢門。」[32]

用途

[编辑]
海斯廷斯·卡穆祖·班達喬莫·肯雅塔是兩位隨身帶著拂的非洲政治人物,以之做為一種個人的身份象徵
拂在宗教儀式中具有「淨化」的意義
大洋洲玻里尼西亞土布艾島的拂

拂原本的功能是用來拂塵及驅趕蚊、蠅等昆蟲的器具,從這層功能衍生出宗教上「神聖」和「淨化」的意涵。

生活器具

[编辑]
非洲埃塞俄比亞的白猴毛拂

在一些氣候炎熱、空氣潮濕,而且容易滋生蒼蠅的國家,如印度、中東埃及、東非等地,拂是一種日常普遍的生活器具。中國古代夏夜蚊蟲肆虐,古人也使用拂作為一種驅蚊的器具。[33]

一般常見的拂有用馬尾、羊毛線、麻、棕櫚、人工纖維等製作,西藏、北印度、中亞等地使用的拂,則是用來自喜馬拉雅山的氂牛尾所製作,白氂牛尾的價格又比其它氂牛尾來得高。[1][34]

宗教法器

[编辑]
錫克教祭司在誦經時持著拂

道教

[编辑]
呂洞賓背劍持拂的形相

拂是道士日常所用的器物,全真道士姬志真著作《雲山集·拂子》,有云「不萌枝上剩龜毛,在手蛟虻見影逃。堅起示人成按款,坐看平地起風濤。」喻其能夠驅走蚊虻,掃除煩惱,使人清靜逍遙,自在修道。[3]

它在虛構小說中,也被描述成道士用作防身的法寶(參見本條目「奇門兵器」)。而在實際上,才是道士登涉遠行時必備的防身物件,「劍」、「鏡」與「鑑」諧音,具有鑑查邪祟,辯別鬼魅,斬除妖魔的涵意。[35]

太上老君王玄甫漢鍾離呂洞賓黃初平张三丰邱處機馬鈺等道教人物(以及道教諸祖),經常被描繪為手持拂塵的形相。[3]

佛教禪宗

[编辑]

拂是漢傳佛教禪宗住持及代理住持者,登座開示所持的莊嚴具,謂之「秉拂」。[36][37] 虎關《十禪支錄》序曰:「予考訂古今禪冊,備十門:一曰開堂;二曰上堂;三曰小參,附陞座;四曰拾提,五曰普說,六曰法語,七曰對機,八曰立地,九曰偈贊,十曰秉拂。」禪林寺院之中,前堂首座、後堂首座、東藏主、西藏主、書記等僧職者,皆具有秉拂的資格,並稱「秉拂五頭首」。

此尊觀音菩薩立像的左手持著淨瓶、右手持著拂
藥叉女是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神話的人物,她的手中持著拂

根據佛陀的開示,佛教眾使用的拂可用撚羊毛、麻、細裂㲲布、故破物、樹枝梢等五類製作,禁用貓尾、牛尾、馬尾等類的拂,也不允許使用金銀之類華美裝飾的白拂。[38] 「白拂」指的是以白色獸毛製成的拂,其中又以喜馬拉雅山白犛牛尾毛所製的拂,最為珍貴。[39]

佛教經論之中,經常有菩薩長者持用白拂的記載[40][41]千手觀音之四十手中,就有「白拂手」。漢傳佛教與東亞民間信仰常見的觀音法相,其中有一尊名為「拂塵觀音」,又名「麈尾觀音」,所持拂塵象徵掃去煩惱

「拂」和「扇」在密教之中,同為掃去煩惱、斷除障難的法器。日本佛教鎌倉時代傳入此器具,除了真宗外的其他諸宗,在法會、灌頂、葬儀等場合,皆有使用拂作為莊嚴具。

印度教祭師正揮動著拂
迦內薩的身後是兩位持拂的侍女

印度宗教

[编辑]
毗濕奴的其中一手中持著拂
斯里蘭卡康提的象牙雕刻,雕刻中的人物手上持拂

拂(chāmara, chowrie)在印度教耆那教八吉祥物之一,通常使用於供養儀式,尤其是高迪亚毗湿奴派英语Gaudiya Vaishnava的儀式。[42] 在尼泊爾、印度、斯里蘭卡、東南亞等南傳佛教國家,也是一種重要的器具。

錫克教徒在讀誦《古魯·格蘭特·薩希卜》(Guru Granth Sahib)時,在特定時候會揮動一個儀式所用的拂,稱之為Chauri Sahib[43]Chaur」這個旁遮普語的涵義,是指獅子尾巴上的簇絨,它通常是以犛牛毛製成,固定在一個簡陋的木製手柄,或是有裝飾的金屬手柄之上。[44]

藏傳佛教

[编辑]

西藏地區使用的拂通常以犛牛毛製成,並流傳於印度、中亞等地區。[2] 羅漢達摩多羅尊者英语Dharmatrāta唐卡繪製形象,其中就有一幅是持拂的行者。[45]

身份象徵

[编辑]
泰國國王拉瑪九世登基60週年的紀念碑,其上出現的是王室的禮器——扇和拂泰语วาลวีชนี皇家轉寫walawichani
美屬薩摩亞徽章繪有拂和杖,象徵首領的智慧和權威

華麗裝飾的拂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在歷代中國、印度、東南亞、非洲、大洋洲等地是君王舉行儀式所使用的禮器。[46] 它在泰國是泰王室的其中一種禮儀器具,使用白象的尾毛製成;[47] 在非洲肯亞文化,代表部落耆老的權威與身份地位;[48] 在玻里尼西亞文化,是一種儀式中的智慧和權威象徵。[49]

這種意義有時也會延續到現代社會,肯亞總統喬莫·肯雅塔、馬拉威總統海斯廷斯·班達都是以馬賽部族的拂來做為權威象徵的政治人物,[50] 南非爵士音樂家賈布·汗伊勒英语Jabu Khanyile也以拂來做為個人的表演風格;[51]美屬薩摩亞旗幟徽章之上也有拂的符号,象征部族长老的智慧。[52]

帝王儀仗

[编辑]
中國明朝中期的剔紅四季花卉紋拂塵

拂在中國歷朝,是皇家儀仗中所用的禮器。《明史·儀衛》有載「洪武元年十月,定元旦朝賀儀。殿上左右內使監陳設:左,拂子二,金唾壺一,金香合一;右,拂子二,金唾盂一,金香爐一。」皇帝、皇后、皇太子、親王、郡王、皇妃、東宮妃、親王妃、郡王妃、郡主等儀仗,皆有不同規格。

欽定大清會典·鑾儀衞》有載「前所冠軍使,滿一人。雲麾使,滿三人,漢一人。治儀正,滿三人,漢五人。整儀尉,滿二人,漢二人。掌扇、拂、鑪、合、盂、槃、几、倚、星、御仗、引仗、椶薦、靜鞭、品級山。」《皇朝禮器圖式》亦有載「皇帝大駕,鹵簿拂塵。謹按《宋史·儀衛志》宫中導從,執紅絲拂二人。《金史·儀衛志》拂子四人。《元史·輿服志》金拂,紅氂牛尾為之,黄金塗龍頭柄。」

清談麈論

[编辑]

參見本條目「麈尾」。

奇門兵器

[编辑]
霹靂布袋戲》劇中人物素還真手持拂塵

中國古代軍事史中,並沒有記載使用拂之類的兵器,所以它被歸類為一種奇門兵器。[53] 拂衍生自皇家和宗教生活中的一種工具,在小說家的文學創作之下,成為內侍太監和佛道修行之人的獨門兵器。[54]

拂在中國傳奇神怪修真武俠小說中,被描述成是道門中人手持的武器或法寶,具有高強的威力。[55][56][57][58] 素還真紅拂女李莫愁滅絕師太等虛構角色,都是用拂作為武器的代表人物。

現實的中國武術套路中則有「武當太乙拂塵譜」「養生太極拂塵譜」,動作以劈、纏、拉、抖、掃為主,用之御敵的殺傷力並不得而知,練習者更多時候是注重其神聖潔淨與文化的象徵,以及修心養性和強身健體的功能。[59]

舞蹈道具

[编辑]

拂舞,一種雜舞。表演者拂袖而舞,是江南吳地區的民間舞蹈,又名「白符舞」、「白鳧鳩舞」。《唐書·禮樂志》云:「白鳩,吳拂,舞曲也。」《晉書·樂志》云:「(拂舞)出自江左,舊云吳舞,亦陳於殿庭。」[60][61]

類似拂子的宗教用品

[编辑]

日本神道的「御幣」和「大幣」,以及阿伊努族使用的「イナウ日语木幣」(羅馬字inaw),外型類似拂子,使用時以手持之拂動,在民俗和宗教儀式中具有淨化的涵義。

事件

[编辑]
1827年拂子拍擊事件德语Schlag mit dem Fliegenwedel胡塞因迪伊用拂侮辱法國領事皮埃爾·德瓦爾英语Pierre Deval (diplomat)的臉

1827年,奧斯曼帝國奧斯曼阿爾及利亞行省的最後一位迪依——胡塞因迪伊,在一宗法國向阿爾及利亞支付未付法律債務的爭執中,以拂拍擊法國領事皮埃爾·德瓦爾英语Pierre Deval (diplomat)的臉,這個侮辱於1830年成為法國入侵阿爾及利亞的藉口。[62] 胡塞因迪伊自此被流放,法國殖民地逐漸向南擴張。

參見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Jeff Watt. Fly Whisk. Himalayan Art Resources. 2013 [2019-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8). 
  2. ^ 2.0 2.1 2.2 Robert Beer. The Handbook of Tibetan Buddhist Symbols. Serindia Publications. 2003: 177 [2019-06-28]. ISBN 978193247603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0). 
  3. ^ 3.0 3.1 3.2 3.3 拂塵, 全國宗教資訊網 (中華民國內政部), [2019-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20) 
  4. ^ 4.0 4.1 【禅门法器】拂子, 少林寺, 2015-05-18 [2019-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3) 
  5. ^ Asante Gold. 大英博物館. [2019-06-22]. 
  6. ^ 杜甫《棕拂子》:「棕拂且薄陋,豈知身效能。不堪代白羽,有足除蒼蠅。」
  7. ^ 曹庭棟《養生隨筆·雜器》:「棕拂子。以棕櫚樹葉,擘作細絲,下連葉柄,即可手執。夏月把玩,以逐蚊蚋,兼有清香,轉覺雅於麈尾。」
  8. ^ Gopal, Madan. K.S. Gautam , 编. India through the ages. Publication Division,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and Broadcasting, Government of India. 1990: 81. 
  9. ^ 虞世南《北堂書鈔·卷一百三十六·拂七十八》:「旄牛可拂塵垢。繩拂以明儉約。毦拂。」
  10. ^ 無名氏《白紵舞歌詩》:「制以為袍餘作巾,袍以光軀巾拂塵。」
  11. ^ 杜甫《相逢歌贈嚴二別駕》:「烏帽拂塵青螺粟,紫衣將炙緋衣走。」
  12. ^ 喬吉《金錢記·第一折》:「今日小官在於私宅,聊備蔬酌,與飛卿拂塵。」
  13. ^ 吳昌齡《張天師·第一折》:「早安排異品奇珍,與姪兒權且拂塵。」
  14. ^ 張四維《雙烈記·歸省》:「我兒途路辛苦,賽多嬌看酒,為你姐姐拂塵。」
  15. ^ 姬志真《雲山集·拂塵》:「修行大抵要修心,削盡塵緣萬慮沉。露出亙初靈底物,不須知覺不須尋。」
  16. ^ 李汝珍《鏡花緣·第四十五回·君子國海中逢水怪 丈夫邦嶺下遇山精》:「忽見遠遠來了兩個道人,手執拂塵,飄然而至。」
  17. ^ 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託內兄如海薦西賓 接外孫賈母惜孤女》:「旁邊丫鬟執著拂塵、嗽盂、手帕。李、鳳二人立於案旁佈讓。」
  18. ^ 無著道忠《禪林象器箋·道具》:「清規所列。三衣。坐具。偏衫。裙。直裰。鉢。錫杖。拄杖。拂子。數珠。淨瓶。濾水囊。戒刀。」
  19. ^ 賾藏主《古尊宿語錄·卷五》:「一日大覺到參。師舉起拂子。大覺敷坐具。師擲下拂子。大覺收坐具入僧堂。」
  20. ^ 何道全《隨機應化錄·卷下》:「李校尉受詩頌,拜而問曰:昔日誌公和尚,因何於拄杖上掛拂子剪刀尺,何也?師曰:此是不語禪,亦乃譬喻?示人自參自悟。」
  21. ^ 瞿汝稷《指月錄·卷二十》:「師問嶺中順維那。古人竪起拂子。放下拂子。意旨如何。順曰。拂前見拂後見。師曰。如是如是。」
  22. ^ 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一》:「師見僧來,舉起拂子。僧禮拜,師便打。又有僧來,師亦舉拂子。僧不顧,師亦打。又有僧來參,師舉拂子。僧曰:『謝和尚指示。』師亦打。」
  23. ^ 義淨三藏《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六》:「緣在廣嚴城,獼猴池側,高閣堂中。時諸苾芻為蚊蟲所食,身體患痒,爬搔不息。俗人見時問言:聖者何故如是?以事具答。彼言:聖者何故不持拂蚊子物?答言:世尊不許。乃以緣白佛。佛言:我今聽諸苾芻畜拂蚊子物。是時六眾聞佛聽已,便以眾寶作柄,用犁牛尾而為其拂。」
  24. ^ 郑千山. 魏晋名士执麈尾 超轶绝尘冠群伦——“麈尾”与“拂尘”辩考微探. 2015-03. 东方收藏. 2015 [2019-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3). 
  25. ^ 25.0 25.1 麈尾不是拂尘. 1995-04. 语文知识. 1995 [2019-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3). 
  26. ^ 徐陵《麈尾銘》:「爰有妙物,窮茲巧製。員上天形,平下地勢。靡靡絲垂,綿綿縷細。」
  27. ^ 王導《麈尾銘》:「勿謂質卑,禦於君子。拂穢清暑,虛心以俟。」
  28. ^ 梁宣帝《咏麈尾》:「匣上生光影,毫際起風流。本持談妙理,寧是用椎牛。」
  29. ^ 29.0 29.1 麈尾的种类与形制. 国学网. [2019-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06). 
  30. ^ 王義慶《世說新語箋疏》引今人某氏《日本正倉院考古記》:「麈尾有四柄,此即魏、晉人清談所揮之麈。其形如羽扇,柄之左右傅以麈尾之毫,絕不似今之馬尾拂麈。此種麈尾、恒於魏、齊維摩說法造像中見之。」
  31. ^ 麈尾的源流. 国学网. [2019-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0). 
  32. ^ 蠅拂. 教育百科.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19-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1). 
  33. ^ 倪方六, 古人夏天是如何驱蚊灭蚊的?, 北京晚报, 2017-07-13 [永久失效連結]
  34. ^ Tina Harris. Geographical Diversions: Tibetan Trade, Global Transactions.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2013: 30. ISBN 9780820345734. 
  35. ^ 葛洪《抱朴子·內篇·登涉》:「萬物之老者,其精悉能假託人形,以眩惑人目而常試人,唯不能於鏡中易其真形耳。是以古之入山道士,皆以明鏡徑九寸已上,懸於背後,則老魅不敢近人。」
  36. ^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秉拂(術語)禪林之語。一寺之首座代住持秉拂子上法座開示大眾者也。」
  37. ^ 宗舜, 略谈“秉拂”与“秉拂牌”, 禅刊, 2012-05 (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 2012,, 2012-05 [2019-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3) 
  38. ^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拂子(物名)拂蟲之具也,許用線拂,羊毛拂,樹皮拂等。禁用貓牛尾馬尾等類。」
  39. ^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白拂(物名)白毛之拂子也。」
  40. ^ 阿地瞿多《陀羅尼集經·卷六》:「其像左右廂,各有一菩薩,以爲侍者。其二菩薩通身黃色,俱頭戴華冠。右廂菩薩,右手屈臂,而把白拂。左手屈臂,而把蓮華。左廂菩薩,右手屈臂,把雜寳華一枝。左臂屈豎,手把白拂。」
  41. ^ 賢度法師《轉法輪集·一》:「世尊曾昇忉利天為母說法,下降此世時梵王為佛之右脅侍,持白拂。」
  42. ^ Titze, Kurt, Jainism: A Pictorial Guide to the Religion of Non-violence, Motilal Banarsidass, 1998 [2019-06-28], ISBN 978812081534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6) 
  43. ^ Anita Ganeri, The Guru Granth Sahib and Sikhism, Evans Brothers, 2003 [2019-06-28], ISBN 9780237523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3) 
  44. ^ Sukhmandir Khalsa, Chaur Sahib Defined: Whisk Waving High Over Head, Learn Religions, 2019-01-27 [2019-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7) 
  45. ^ Arhat Dharmatala, 波士頓美術博物館, [2019-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7) 
  46. ^ Ceremonial Whisk (čera or chira),19th–20th century.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2019-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5). The ceremonial whisk has been part of the regalia of the Christian Ethiopian empire and its church for centuries. 
  47. ^ Thai Royal Regalia, Thailand Government Public Relations Department, [2006-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7-04) 
  48. ^ Sultan Somjee. Material Culture of Kenya. East African Publishers. 1993: 44 [2019-06-28]. ISBN 978996646749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4). 
  49. ^ Fly Whisk Handl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06-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01) 
  50. ^ Fadhili Mshana, Dress codes and prestige staffs: constructing political authority with staffs in Tanzania, Ijele: Art eJournal of the African World, 2002 [2019-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2-01) 
  51. ^ Jabu Khanyile, Contemporary African Music and Arts Archive, [2006-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3-14) 
  52. ^ Seal of the Territory of American Samoa. hubert-herald.nl. [2019-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7). 
  53. ^ 我国武术兵器文化研究. 中文期刊网. 2016 [2019-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1). 
  54. ^ 冷兵器研究所, 拂尘是如何成为道家奇门兵器的,这玩意儿真能杀人?, 凤凰网, 2017-05-13 [2019-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4) 
  55. ^ 吴元泰《東遊記·第四十八回·八仙東遊過海》:「卻說八仙來至東海,停雲觀望。只見潮頭洶湧,巨浪驚人。……鐵拐即以鐵拐投水中,自立其上,乘風逐浪而渡。鍾離以拂塵投水中而渡。」
  56. ^ 海上劍痴《仙俠五花劍·第十回·白素雲三探臥虎營 黃衫客雙祭飛龍劍》:「話說秦應龍用竹葉鏢要打一鳴,黃衫客未及破他, 雲萬峰顯靈,在半空中將拂塵一拂,毒縹落地。」
  57. ^ 黃永亮《七真因果傳·第二十七回·諭道眾敦敦告誡 論修行層層說來》:「話說邱真人走出山門,在袖內取出拂塵。暗將拂塵上棕絲拔斷一些,吹口真氣,向空拋去,被風吹散,不知落於何所。霎時來了無數道眾,跟隨邱真人進來,將寺內僧人換盡……」
  58. ^ 佚名《薛仁貴征東·第五十一回·香山弟子除妖法 唐國元戎演陣圖》:「李靖閃過,把手中拂塵望劍上一拂,大仙手便震痛,仗劍不牢,落於地下,李靖便大步上前。」
  59. ^ 戴珞. 奇门兵器拂尘的文化价值与发展现状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2013 [2019-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5). 
  60. ^ 拂舞. 教育百科.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19-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4). 
  61. ^ 萬繩楠. 魏晉南北朝文化史. 知書房出版集團. : 227–232 [2019-06-27]. ISBN 978957033625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1). 
  62. ^ History of Algeria. HistoryWorld. [2007-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9-02).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