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帕舒帕蒂纳特庙

坐标27°42′35″N 85°20′55″E / 27.70972°N 85.34861°E / 27.70972; 85.34861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帕斯帕提那寺
帕舒帕蒂纳特庙的东面
地图
地圖

帕舒帕蒂纳特庙尼泊爾語पशुपतिनाथ मन्दिर,拉丁化:Pashupatinath Mandir),位於尼泊尔加德滿都东部巴格马蒂河畔,是一座印度教寺庙,也是印度次大陆四大供奉湿婆的寺庙之一,创建时间可追溯至公元400年。[1][2][3]

神话传说

[编辑]
湿婆林伽

“帕舒帕蒂纳特”(Pashupatinath)一名中,“帕舒帕蒂英语Pashupati”(Pashupati;梵語पशुपतिPaśupati)意为一切生物的保护者,是湿婆的名号之一。《梨俱吠陀》则将“帕舒帕”(pashupa,意为一切生物的保护者)作为普善英语Pushan的名号之一。“帕舒帕蒂纳特”的意思是“一切生物的保护者和主”,由三个梵语词汇组成:“帕舒”(pashu,意为“生物”),“帕蒂”(pati,意为“保护者”),“纳特”(nath,意为“主”)。在尼泊尔语印地语中,有时为表尊敬可前缀敬语“室利”(Shree),成为“室利·帕舒帕蒂纳特”(Shree Pashupatinath),意思是“尊敬的一切生物的保护者和主”(英語:Respected Protector and Lord of all living things)。[4]

帕舒帕蒂纳特庙是加德满都最古老的印度教寺庙,不过关於这座寺庙建成的确切时间却无人知晓。但根据《室犍陀往世书》中的“Nepal Mahatmaya”与“Himvatkhanda”章节所述[5],一天,湿婆在祂位於冈仁波齐峰的宫殿中待厌烦了,於是就去寻找一个藏身之处。祂发现了加德满都山谷,然後就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逃出了宫殿,并在山谷中定居。祂在当地以“帕舒帕蒂”的名字而闻名,之後其他神祇发现了祂的藏身之处,於是就去引祂出山谷。於是祂将自己化身成一只雄壮的鹿,在其他神祇请求祂帮忙时,祂不愿意提供帮助。如果湿婆不答应祂们的请求,祂们就会使用武力。毗湿奴抓住祂的鹿角,鹿角断裂成了碎片。毗湿奴建立了一座寺庙,并在巴格马蒂河畔用碎鹿角做成了林伽。随着时间的流逝,寺庙被埋在地下并被人们遗忘。後来,一头奶牛秘密地将奶洒在了土堆上,接着饲养奶牛的牧人就在土堆周围挖掘,最後他们发现了失踪的林伽,然後就再次建起了供奉湿婆的寺庙。

宗教意义

[编辑]
巴格马蒂河畔举行的火葬仪式
络绎不绝的朝圣者

帕舒帕蒂纳特庙是供奉印度教大神湿婆(尼泊尔语中称为“帕舒帕蒂”,即兽主)的寺庙中最神圣的一座,印度教最重要的节日湿婆节(Maha Shivaratri)就在这座寺庙中庆祝。只有印度教信徒才被允许进入帕舒帕蒂纳特庙,而那些不是信徒的游客只能在巴格马蒂河对岸远远地观望寺庙。[6]

在寺庙附近的巴格马蒂河畔,坐落着尼泊尔最大的火葬场——雅利亚·加特(Arya Ghat),在加德滿都及周围地区尤其常用。火葬前,死者的长子会在河边剃光全身毛发,走进河中净身,举行简单的仪式后,用白布包起死者的遗体,然后在河边的平台上搭起架子火化,焚烧后的骨灰洒入河中,而长子需吃斋禁欲13天,因为他们相信这样做,死者的灵魂才能离开躯体,融入神界。[6][7]

历史

[编辑]
苦行僧站在木板上横渡巴格马蒂河

寺庙的祭祀活动自马拉王亞克沙·馬拉英语Yaksha Malla(Yaksha Malla)的时代开始[8],祭司是来自南印度的婆罗门。此传统应该是在公元6世纪由圣人商羯罗开创,表面上是为了停止寺庙中很普遍的人祭,实际上是通过鼓励文化交流使大印度(Greater India)思想得到传播,使印度达到统一。他的方案在印度的其他寺庙中也被推行。与印度不同,那时尼泊尔的主权在几个世纪中从未被外敌夺走,這是由於她被强大的踞喀兵军队保护。然而马拉王很尊重商羯罗的请求,并任命其为受人尊敬的印度教祭司。

帕舒帕蒂纳特庙

还有一种说法,该寺是印度祭司们的住所,因为当国王逝世后,尼泊尔全国的百姓一年中都不能进行任何宗教活动,而要为故王服丧一整年。由于寺庙必须永远受人敬仰,印度祭司也会进入寺庙以保证该寺不受破坏,即使是在全国服丧期间。

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寺庙中只有4名祭司能触摸神像,而且祭司均需来自南印度。然而,由於尼泊尔於2009年发生了历史性的革命,尼泊尔的君主制已被推翻,随着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尼泊尔籍的祭司们称他们更适合守护神像,因为他们与南印度祭司有着同样渊博的学识,而且他们对加德满都独特多元的文化更为了解,而这正是南印度祭司所缺少的。

2001年6月16日,尼泊尔在帕舒帕蒂纳特庙为已故的比兰德拉国王、迪彭德拉国王举行哀悼仪式。新国王贾南德拉柯伊拉腊首相及内阁成员参加了哀悼仪式。[3]

2015年尼泊尔地震,该寺庙幸存,建筑基本完好,但是几面墙被扭曲变形。数百具遇难者遗体在帕舒帕蒂纳特庙火化,死者骨灰顺巴格馬蒂河流走,巴格馬蒂河几乎被火化尸体的残留物堵塞。[9]

祭司

[编辑]
主庙正门,非印度教徒禁入。从后面可以看到湿婆的坐骑南迪的雕像

帕舒帕蒂纳特庙中的婆羅門被称为巴塔,而祭司长被称为Mool Bhatt或Raval。祭司长只答复尼泊尔国王的问话,并向国王定期报告寺庙的问题。这些进行表演的祭司全部来自南印度,而这些祭司中,最知名的一位是祭司长帕德马纳巴·沙斯特里·阿迪加(Raval Padmanabha Shastri Adiga,1927年-2005年)。他从1955年开始担任祭司,1967年成为祭司长。在任期内,他首次使用寺庙资金用於当地的发展。1993年退休后,他回到了故乡乌杜皮

2009年骚乱事件

[编辑]

寺庙的祭司长自马拉王时代就均由南印度人担任,而这一点与寺庙中未证实的腐败问题成为尼泊尔人心中的症结。

2009年1月,在寺庙的祭司长被强行辞退後,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领导的政府“精心挑选”并任命了一名尼泊尔籍的祭司长,但并没有按照适当的程序实行。[10]此任命受到了寺庙中Bhandari们的非议,他们称自己并不反对此任命,但反对没有按照适当程序进行的任命。[11][12]法庭上,由於此任命决定遭到如此质疑,最高法院否决了此任命。[13][14]然而,政府无视这一裁决,继续这一任命决定,於是这种缺乏透明度的做法导致了公共暴力和抗议事件。尼共(毛主义)领导的半武装组织共产青年团(YCL)袭击了抗议者,导致多人受伤。[15]立法者和反对党激进分子也加入抗议者的行列,他们称他们会支持Bhandari们和其他抗议者。[16]而政府依然无视这一事件,继续其任命决定。

不过此后,因印度政客穆拉亚姆·辛格·亚达夫(Mulayam Singh Yadav)表达不满,而印度知名人士戈文达·阿胡贾(Govinda Ahuja)、阿米塔布·巴沙坎以及安尼尔·安巴尼也由於骚乱不能参观寺庙,尼泊尔政府迅速撤销了其决定,使印度祭司复职。[17]

建筑

[编辑]
帕舒帕蒂纳特庙外

结构

[编辑]

帕舒帕蒂纳特庙占地面积2.6平方千米,是式建筑,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群的主要元素是方形结构,主体建筑四边对称,具有大型屋顶,屋顶为双重檐,四面斜坡,其双重檐为铜制,表面镀有金层,塔顶也是金制,具有宗教象征意义,木雕浮屠装饰精美。寺庙有四个大门,门表面镀满银片。西门外有南迪(Nandi,湿婆的坐骑公牛)雕像,雕像表面也镀有金层。湿婆神像是由黑色石头雕刻而成,高及周长均约为1.8米。

从巴格马蒂河对岸俯瞰帕舒帕蒂纳特庙全景

周边环境

[编辑]
寺庙外贩卖颜料的商贩

帕舒帕蒂纳特庙周围的街道上开设有大型市场,市场里的商贩售卖纪念品、服饰、颜料以及宗教用品。该寺庙的东面是瓦苏基纳特(Vasukinath)。寺庙大门外有一家古庙改建的福利院,曾是德肋撒修女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巴格马蒂河上游沿岸有一些苦行僧隐居的山洞,他们会摆成修炼姿势,如果游人要拍照,则需给他们一些钱。

寺庙群

[编辑]
河畔的苦行僧

帕舒帕蒂纳特庙地区的264公顷土地上,共有518座寺庙及古迹。[18]主要的塔式庙宇位于四周筑有工事的庭院内,由尼泊尔警察守卫,并设有一个警察哨位。西门前有一座大型南迪(神牛)雕像。

庭院内的庙宇、圣坛主要有:

  • 瓦苏基纳特(Vasukinath)
  • 温马塔·拜拉弗(Unmatta Bhairav)
  • 苏里亚·纳拉扬(Surya narayan)
  • 基尔提·穆赫·拜拉弗(Kirti mukh bhairav)
  • 布达尼尔·坎塔(Budanil kantha)
  • 哈奴曼(Hanuman)
  • 184希瓦林(184 shivaling)

外围的庙宇、圣坛主要有:

  • 拉姆·曼迪尔(Ram mandir)
  • 维拉特·斯瓦鲁普(Virat swaroop)
  • 12乔蒂林加(12 jyotirlingha)
  • 古赫什瓦里(Guhyeshwari)

參考文獻

[编辑]
  1. ^ 茹阿达纳特·斯瓦米,回家之旅,新世界出版社,2012年
  2. ^ 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3年,第2118页
  3. ^ 3.0 3.1 尼泊尔举行仪式哀悼比兰德拉国王,中国新闻网,2001-06-17. [2015-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5). 
  4. ^ Sharma, Ram Karan. Śivasahasranāmāṣṭakam: Eight Collections of Hymns Containing One Thousand and Eight Names of Śiva. With Introduction and Śivasahasranāmākoṣa (A Dictionary of Names). Delhi: Nag Publishers. 1996: 291. ISBN 81-7081-350-6. 
  5. ^ Sacred destinations. [2009-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01). 
  6. ^ 6.0 6.1 走进尼泊尔 走进加德满都,新浪网,2007-03-20. [2008-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6). 
  7. ^ 尼泊尔火葬,亲眼所见,网易,2007-03-20. [2015-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3). 
  8. ^ Spiritual guides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0-06-12.
  9. ^ BBC:尼泊尔尸体火化昼夜不停 残留物堵塞河道,参考消息网,2015-04-30. [2015-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0. ^ Indian Express. [2009-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31). 
  11. ^ Kantipur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9-02-21.
  12. ^ Hindu Shrine: Pashupatinath in Nepa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Dirgha Raj Prasai,NewsBlaze
  13. ^ Sify. [2009-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31). 
  14. ^ Kantipur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9-02-22.
  15. ^ Kantipur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9-02-21.
  16. ^ eKantipur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9-02-21.
  17. ^ Interfering with Pashupatinath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Prakash A. Raj,Kantipur
  18. ^ Hindu Shrine: Pashupatinath in Nepal. Newsblaze.com. 2009-01-08 [2011-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外部链接

[编辑]

27°42′35″N 85°20′55″E / 27.70972°N 85.34861°E / 27.70972; 85.34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