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組織
外观
(重定向自上皮组织)
此條目可参照外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20年2月1日) |
上皮组织 | |
---|---|
标识字符 | |
MeSH | D004848 |
TH | H2.00.02.0.00002 |
FMA | FMA:9639 |
《显微解剖学术语》 [在维基数据上编辑] |
上皮组织(epithelial tissue)简称上皮(epithelium),包括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三类。被覆上皮是被覆于各结构界面处的上皮组织,由规则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组成。在胚胎的发育过程中,被覆上皮可衍化成腺上皮和感觉上皮。一般所说的上皮指的是被覆上皮。
上皮是一種多樣化的組織;除了極少數例外以外,大部分上皮組織會覆蓋所有身體的表面、體腔及管道。因此,上皮的功能是作爲兩個不同生物隔間之間的介質。所以上皮具有廣泛的功能,例如選擇性擴散、吸收或分泌、物理性保護及阻隔身體。所有這些主要的功能在單一的上皮表面皆可執行。表面上皮所形成的連續性片狀構造是由一或多層細胞組成。細胞間被少量細胞間物質所分開,這些物質可能代表相鄰細胞間癒合的糖盞。上皮細胞彼此之間藉由名爲細胞接合的一些細胞膜特化物而緊密相連,提供了物理性的強度,並作爲訊息和代謝物交換的媒介。所有上皮被不同厚度的基膜所支撐,基底膜將上皮與下方的支持組織分開,而且不會有血管穿梭其中,因此上皮必須依靠鄰近的支持組織將氧氣和代謝物擴散而來。
上皮細胞的分類
[编辑]可依三種形態的特徵而將上皮分類如下:
- 細胞的層數:單層的上皮細胞稱做單層上皮,而由數層所組成者稱爲複層上皮。
- 組成細胞的形狀:這是依據和上皮表面垂直的切面中所呈現的形狀而決定。複層上皮中,最外面那層細胞的形狀即決定了其分類。細胞的形狀通常難以區分,但上皮細胞的形狀通常可依細胞核的形狀來判斷。
- 具有表面的特化,如纖毛和角質。
腺上皮
[编辑]腺上皮[1](glandular epithelium)又稱腺性上皮、腺體型上皮,主要參與分泌的上皮通常會排列成腺體的構造。腺體僅是上皮表面的凹陷,它們是在胚胎時期由上皮增生進入下方組織所形成的。若是仍和上皮表面相延續,且可經由管道將其分泌物釋出至游離表面者稱爲外分泌腺。
大部分的上皮細胞含有細胞角質蛋白這種中間絲,此物質可用免疫組織化學法標示出來並用以辨認上皮組織。
分布
[编辑]上皮类型 | 分布 |
---|---|
单层鳞状上皮(Simple Squamous Epithelium) | |
複層鳞状上皮(Stratified Squamous Epithelium) | 複層鳞状上皮具有很好的自我修复能力和机械性能(主要是耐磨、耐穿刺),因此常出现在需要很强机械保护性能的地方: |
单层立方上皮(Simple Cuboidal Epithelium) | 分布于分泌器官或吸收器官中,如甲状腺等腺体的导管部,肾小管等。卵巢表面披覆的生殖上皮也是单层立方上皮。 |
複層立方上皮(Stratified Cuboidal Epithelium) | 汗腺、唾腺、乳腺 |
单层柱状上皮(Simple Columnar Epithelium) | |
複層柱状上皮(Stratified Columnar Epithelium) | 睑结膜、(男性)尿道海绵体。 |
偽複層柱狀上皮(Pseudostratified Columnar Epithelium) | 鼻粘膜嗅部(嗅上皮)、(男性)尿道前列腺近膜部、输精管。 |
移行上皮(Transitional Epithelium) | 因幹细胞具有抗尿液侵蚀作用,主要分布于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 |
纖毛上皮 (Cilium Epithelium) | 具排出廢物,過濾空氣等作用,主要分佈在輸卵管內壁,肺部及整個呼吸系統 |
複層上皮(鳞状、立方、柱状)可能有以下几种特化
[编辑]特化 | 描述 |
---|---|
角化(Keratinized) | 在上皮組織的最上層,為無核的死亡細胞,角化的細胞主要由強韌的角蛋白(Keratin)組成,保護上皮組織細胞免受損傷及壓力亦有防水功能。 |
部份角化(Parakeratinized) | 部分的上層組織雖已含有角蛋白,細胞核尚未消失,成固縮狀態(染色質已被壓縮)。可以在口腔黏膜細胞及上半部食道發現。 |
移行上皮(Transitional) | 因該细胞具有抗尿液侵蚀作用,主要分布于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 |
胚胎起源
[编辑]一般认为,三个胚层均可发育出上皮组织,例如:
- 外胚层发育出皮肤、腺垂体、内耳膜迷路、角膜、晶状体、鼻腔、口腔、肛门等处的上皮。
- 中胚层发育出间皮、内皮。
- 内胚层发育出中耳、呼吸道、肺、胸腺、消化道、消化腺、膀胱、阴道、甲状腺、甲状旁腺等处的上皮。
- 病理学界则认为中胚层来源的间皮和内皮不同于一般(内、外胚层起源)的上皮。因为在病理特点上,间皮和内皮恶变形成的肿瘤属于肉瘤,而内、外胚层起源的上皮恶变形成的肿瘤则属于癌。
雙層胚盤 | |||||||||||||||||||||||||||||||||||||||||||||||||||
上胚層 | 下胚層 | ||||||||||||||||||||||||||||||||||||||||||||||||||
羊膜外胚層 | 原條/原線 | 胚胎外胚層 | 卵黃囊內胚層 | ||||||||||||||||||||||||||||||||||||||||||||||||
胚外中胚層 | 胚胎中胚層 | 脊索突 | 胚胎內胚層 | 胚外中胚層 | |||||||||||||||||||||||||||||||||||||||||||||||
其他圖片
[编辑]-
人類面頰細胞(Nonkeratinized複層上皮細胞)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 存档副本. [2023-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3).
- ^ Halata, Zdenek; A. Spaethe. Sensory innervation of the human penis.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medicine and biology. 1997, 424 (424): 265–6 [2006-07-07]. PMID 9361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20).
来源
[编辑]- 陈子琏; 曾园山; 张惠君. 人体结构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ISBN 7-03-009004-7.
- Freshney, R.I. Introduction. Freshney, R. Ian; Freshney, Mary (编). Culture of epithelial cells. John Wiley & Sons. 2002 [2016-09-18]. ISBN 978-0-471-40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3).
- van Lommel, Alfons T.L. From cells to organs: a histology textbook and atlas. Springer. 2002 [2016-09-18]. ISBN 978-1-4020-7257-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2).
延伸閱讀
[编辑]- Green H. The birth of therapy with cultured cells. BioEssays. September 2008, 30 (9): 897–903. PMID 18693268. doi:10.1002/bies.20797.
- Kefalides, Nicholas A.; Borel, Jacques P. (编). Basement membranes: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Gulf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2005 [2016-09-18]. ISBN 978-0-12-153356-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9).
- Nagpal R; Patel A; Gibson MC. Epithelial topology. BioEssays. March 2008, 30 (3): 260–6. PMID 18293365. doi:10.1002/bies.20722.
- Yamaguchi Y; Brenner M; Hearing VJ. The regulation of skin pigmentation. J. Biol. Chem. September 2007, 282 (38): 27557–61 [2016-09-18]. PMID 17635904. doi:10.1074/jbc.R700026200. (原始内容 (Review)存档于2020-05-28).